感染科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 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 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不需要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 7d,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应与输血科工作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0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 (2)献血者姓 名、血液编号、血型。 (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 (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6)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输血报告单、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血袋完整性、血袋标签内容、血液外观进行再次核对后备输。 ,再次核对患者资料,呼吸患者姓名以及确认受血者。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有)。 ,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不能同时加入任何药物输用。 如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外一带血液。 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 15min 要慢,每分钟约 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一旦出现异常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1 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 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毁型消毒处理。 ,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 ,如不立即输用,及时送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科室,血液出库 30min 不能退回。 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 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填写反应卡反馈输血科,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若无输血不良反映,将有关输血记录、输血报告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永久保存。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2 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 → 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 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药 → 就地抢救 → 观察生命体征 → 记录抢救过程 → 及时上报 →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 → 送检。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3 药物引起过敏或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一 )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 过敏试验。 (二 )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 )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 禁用此药。 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 )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 3 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 )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 )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 1 支。 (七 )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 20~ 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 )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 )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1mg,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每隔 30min 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4 (三 )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 )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 )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6 h 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一 )过敏反应 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 20~ 30 min (二 )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 立即停用此药 →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5 住院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发生大出血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头稍高并偏向一侧。 防止 呕出的血液吸入呼吸道。 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麻醉机,三腔两囊管等抢救设备,积极配合抢救。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的实施输血,输液及各种止血治疗。 及时清除血迹,污物,必要时用高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给予吸氧。 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 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及量,判断病人的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熟练掌握三腔二囊管的操作和插管后的观察护理。 遵 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 4 渡,一次灌注 250ml,然后抽出,反复多次,直至抽出液清澈为止。 1对于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即冰盐水 100ml 加去甲肾上腺素 8mg, 30 分钟后抽出,每小时一次,可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频率度,直至出血停止 /夹闭。 12,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巡视和交接班。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6 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预案】 (一 )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为 4l/m in,保持呼吸 道通畅,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二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副肾素 1mg 皮下注射、非那根 50 mg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 10mg 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 200 mg 加 5%或 10%葡萄糖液500 ml 静脉滴注,并监测患者脉搏、血压。 当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大汗淋漓,口唇发钳,血压下降时,遵医嘱给予升压,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应严格控制滴速。 (三 )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 (如气管切开包、喉镜、开口器、吸引器、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 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 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 ,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行气管切开术。 (四 )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直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五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六 )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1 .整理床单,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病历上注明对某药过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 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7 抢救过程。 (七 )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 ,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过敏的原因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程序】 立即抢救 → 通知医生 → 继续抢救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8 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 【 处理 预案】 (一 )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 )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 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 )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人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功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 )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 )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六 )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七 )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 【程序】 立即夹住静脉通路 → 头低左侧卧位 → 通知 医生 → 吸氧或高压氧 → 药物治疗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 → 继续观察。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29 肺脏穿刺发生气胸时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 预案】 (一 )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二 )用 12~ 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入胸膜腔,简易放气。 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 800 ml。 (三 )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四 )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五 )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六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指导病 人: 1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 ,指导病人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意事项。 ,告知气体一般 2~ 4 周内可吸收。 【程序】 立即吸氧 → 排气抢救 → 吸氧、静脉用药 → 继续抢救 → 病情观察 → 健康指导 科室医疗安全制度 30 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 【应急 预案】 ,应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急处理。 ,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 2030%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每隔 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要加强巡时,重点交接班。 【程序】 ,保留静脉通路→ 通知医生。 ,保留静脉通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