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内容摘要: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金珂 男 助讲 计算机应用技术 顾宏久 男 讲师 /工程师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何静 女 助讲 信息安全技术 附表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单位任职 专业委员会任职 备 注 1 许绍龙 科慧网络公司 总工程师 主 任 高工 2 张 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系主任 副主任 副教授 3 魏文雄 重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总工程师 委 员 高 工 4 肖 勇 ATA全美软件测评有限公司 高级项目经理 委 员 高 工 6 5 谭 哲 安维思电子科技 (广州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委 员 高 工 6 张 逸 中软国际 技术总监 委 员 微软 MVP 7 周 祺 中软国际 项目经理 委 员 高 工 8 刘昆云 中软国际 项目经理 委 员 高 工 9 王建兵 重庆金美通信公司(重庆 716厂) 总工程师 委 员 高 工 10 杨 伟 重庆金美通信公司(重庆 716厂) 工程师 委 员 Linux工程师 11 余 勇 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总工程师 委 员 高工 12 张雪梅 重钢集团电子公司 工程师 委 员 高 工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IT服务方向)建设目标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以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行业企业认可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岗位能力标准。 并以此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改革课程体系。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重庆市笔记本 生产基地的用人需求,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构建校企合作“ 2+1”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及工学结合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IT 服务方向)优质核心课程1门 ―― “计算机系统维护”,推动和引领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三)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骨干教师队伍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专业能力; 引进行业或企业技术型人才 1 名; 在骨干教师队伍选择1-5人,非骨干教师中选择 1-7人深入培训,针对笔记 本生产基地的专业需求,提高专业能力。 具体计划见具体方案。 扩充专家库,从笔记本生产基地的企业中增加 1- 2 名行业 /企业专家。 抓好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发表教改论文,实现科研产项。 7 通过培养与引进,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骨干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强、技术开发水平高,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现有基础 “ 1 个核心、 2 套体系、 3 个阶段、 4 种能力”的人才培 养模式,“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三段式课程体系 建设目标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各自特长,克服由学校单一培养所带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