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备考资料-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内容摘要:

设 计 /物理设计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0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十四 139.⑴ 输入设计原则:输入量最小 /输入延迟最低 /输入数据早校验 /输入步骤少转换 /输入过程简单化。 ⑵ 输入设计内容:确定输入数据内容 /确定的输入方式 /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 /确定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机制。 ⑶ 数据校验:输入错误的种类 /数据校验方法(重复 /视觉 /分批汇总 /控制总数 /数据类型 /格式 /逻辑 /界限) /差错的纠正 /设计出错表。 140.⑴ 接口界面设计原则:统一 /简明易学 /灵活 /美观 /宽容 /严谨 ⑵ 接口界面设计内容:定义界面形式 /定义 基本的交互控制形式 /定义图形符号 /定义各种操作方式 /定义信息反馈的策略 /定义 Help 策略 ⑶ 接口界面类型:菜单式 /填表式 /对话式 /图形式 /窗口式 141. ⑴ 程序流程图(程序框图):程序设计的基本依据 ⑵ 基本成分:加工步骤 /逻辑条件 /控制流 :工作量大,投入人力、物力多。 主要内容提要:硬件配置 /软件编制 /人员培训 /数据准备。 :进度安排 /人员组织 /任务分解 /开发环境的构建。 :程序的正确性 /源程序的可读性 /较高的效率 程序 的标准:正常工作 /调试代价低 /易于维护 /易于修改 /设计不复杂 /运行效率高。 :歧义性 /简洁性 /局部性与顺序性 /传统性 /源程序的可维护性。 :是否易于从设计变为源程序 /语言本身的某些规定。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1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限制使用 GOTO 语句 /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的设计、编码和调试 /主程序员制的组织形式。 :封装性 /继承性 /多态性。 ⑴ 信息系统测试包括 软件测试、硬件测试、网络测试 ⑵ 测试的类型:模块 /联合 /验收 /系统 ⑶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  5个特征进行检查:模块接口 /局部数据结构 /重要的执行路径 /出错处理 /边界条件。 ⑴ 确认测试的内容:有效性测试 /软件配置审查 /验收测试 ⑵ 系统测试内容:恢复 /安全性 /强度 /性能 /可靠性 /安装 :试探法 /回溯法 /对分查找法 /归纳法 /演绎法。 :直接转换(节省人员、设备费用) /并行转换(安全可靠,费用工作量大) /分段转换(逐步 转换 /向导转换 /试点过渡)(保证了可靠性,费用也不至于太多,要求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独立性)。 6个要素: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24 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按行业:金融业信息化 按企业运营模式:离散型和流程型。 :企业资源计划( ERP)、客户关系管理( CRM)、供应链管理( SCM)、知识管理系统( ABC)。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2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4种类型: B2B、 B2C、 C2A、 B2A。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继承性)、约束性、政策性。 ⑴ 根据适用范围分类:国际标准( ISO/IEC)、国家标准( GB/ANSI/BS/NF/DINJIS)、区域标准( EN)、行业标准( ASTM/API/ASME/LR)、企业标准、项目规范。 ⑵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 准 4级。 ⑶ 根据标准性质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⑷ 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类: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服务标准。 ⑸ 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类:强制标准、暂行标准、推荐性标准。 电子数据交换 ( ISO)、国际电工标准化( IEC)、国际计量局( BIP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世界卫生组织( 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 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学会( ETSI)、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 PASC)、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 COPANT)、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 ARSO)。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IA)。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英国标准学会( BSI)、德国标准学会( DIN)。 IT 管理的层次:运作层、战术层、战略层。 用于管理的关键 IT 资源:硬件、软件、网络、数据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3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 : IT部门管理、业务 部门(客户) IT支持、IT 基础架构管理。 ⑴ 企业 IT 预算三方面: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组织成本 ⑵ IT 服务理念追求的目标:以客户(企业的业务部门)为中心提供 ⑶ IT 服务 /高质量、低成本的 IT 服务 /提供的服务可度量、可计费 财务管理的三个环节: IT 投资预算、 IT 会计核算、 IT 服务计费 ⑴ IT 会计核算包括以下活动: IT 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投资评价、差异分析和处理 以上活动分别实现了对 IT 项目成本和收益的事中和事后控制 ⑵ IT 项目投资评价的指标:投资回报率( ROI)、资本报酬率( ROCE) ⑶ IT 会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差异:成本差异、收益差异、服务级别差异、工作量差异 部门的具体职责: IT 战略规划、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安全管理、 IT 日常运作、终端用户支持。 170 系统管理分类 ⑴ 按系统类型分类: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动作系统、设施及设备 ⑵ 按流程类型分类:侧重于 IT部门、侧重于业务部门的 IT 支持及日常作业、侧重于 IT 基础设施建设 :日常作业调度手册、系统备份及恢复手册、性能监控及优化手册、输出管理手册、帮助服务台运作手册、常见故障处 理方法、终端用户计算机使用制度 服务级别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制度、 IT 财务管理制度、 IT 服务计费及成本核算、 IT资源及配置管理、新系统转换流程、 IT能力规划管理。 :系统日常操作日志、性能 /能力规划报告、故障管理报告、安全审计日志。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4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组织设计考虑因素:客户位置、 IT员工工作地点、 IT 服务组织的规模、 IT基础架构的特性。 IT 管理的三个层次: IT 战略及投资管理、 IT系统管理、 IT技术及运作支持。 、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三 方面着手。 :市场关系型外包、中间关系型外包、伙伴关系型外包。 :用户帐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外部用户管理、用户安全审计。  授权通常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角色由资源和操作构成。 :用户名 /密码方式、 IC 卡认证、动态密码、 USB Key 认证。 IT 系统管理的基础。 ⑴ 日常作业管理应实现的功能包括:进度安排功能、作业的监控、预测和模拟、可靠性 和容错性管理。 ⑵ 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帐号管理、系统数据的私有性、用户鉴别和授权、访问控制、入侵监测、防病毒、对授权机制和关键字的加 /解密管理。 ⑶ 存储管理包括:自动的文件备份和归档、文件系统空间的管理、文件的迁移、灾难恢复、存储数据的管理。 ⑷ 系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建筑费用及场所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外包服务成本)、运行成本。 :预算、成本核算及 IT服务计费、差异分析及改进措施。 ⑴ 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其选择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政策。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5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⑵ IT服务计费的目的: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稼、系统确定的转移价格作为一种价格引导业务部门采取明智的决策。 总成本管理试题指标基本要素: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成本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现行价格法、市场价格法、固定价格法。 计费数据收集流程的顺利运行需要以 IT 会计核算子流程为基础。 成本核算最主要的工作是定义成本要素。 有 6个主要模块:服务管理、业务管理、 ICT 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管理、 IT 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安全管理。 COBIT 主要是实现商业的可说明性和 可审查性(可靠性可测试性)。 个流程划分为 4个独立域:规划和组织、采购和实施、交付和支持、监测。 HP ITSM Reference Model(惠普 ITSM 参考模型) (企业 IT 服务规划与管理、企业 IT服务的开发及利用、企业 IT日常运作、业务与 IT战略整合) 微软 MOF(管理运营框架) 两者不同主要表现为 MOF 是特地针对微软产品的服务而被开发的, HP勤工作 ITSM 是惠普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的该公司使用的 ITSM 实施方法论。 :跨平台管理、可扩展性 和灵活性、可视化的管理、智能代理技术。 ( CI)。 COBIT 定义的 IT 资源:数据、应用系统、技术、设备、人员 ,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有产品属性。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6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CI 或一组 CI 在其生命周期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一过程被称为基线化。 基线的属性:基线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第一个基线包含了通过评审的软件需求,称为需求基线。  两方面的内容:项目就包括哪些阶段;这些阶段顺序如何。 ⑴ 一般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 RA)、软件设计( SD)、编码( Coding)、单元测试( Unit Test)、集成及系统测试、安装、实施 ⑵ 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改进性维护 ⑶ 构件的基本属性:可独立配置的单元(自包容)、强调与环境和其他构件的分离、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被复合使用、不应当是持续的(即没有个体特有的属性)。 ;软件部署、安全补丁分发、远程管理和控制。 :通信线路、通信服务、 网络设备、网络软件。 5大功能:网络失效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计费管理。 4 个要素:若干被管理的代理、至少一个网络维护管理器、一种公共网络维护管理协议、一种或多种管理信息库,其中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最重要的。 ( BP机、手机)值班 ,网络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节约用户时间并降低网络设备误配置引起的网络故障。 主要配置工具有设备供应商提供和第三方公 司提供两类。 5 部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设备和应用配置管理、网络利用和计费管理、网络设备和应用故障管理、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7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 ⑴ 由 IETF 定义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扩展协议为远程为监控( RMON) ⑵ 由 ISO 定义的通用管理信息协议( CMIP) Probe(或代理) 负责收集网络结点上的数据、控制台Console主要负责集合并分析探测器收集的数据。 机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安全恢复。 5 个方面: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网络数据的保护、存储数据以及介质的保护、通信的安全性、企业和 Inter 网的单点安全登录。  ,其次是架构,技术,环境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最核心的基础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 :两种模型(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数据名称的不一 致性、数据长度的不一致性、数据表示的不一致性、数据含义的不统一性。 、数据规范化阶段、文档规范化阶段 3个阶段。 数据规范化阶段是关键和核心。 ;数据规范化及其管理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 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主体、和客体三方来审计。 GB2887《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第 9 章执行。 变压器执行 GBJ《电气装置安装工 程规范》,用铜芯线,严禁混用。 不可避免时用铜铝过渡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8 / 60 To make every day counts ! 6个子系统:工作区、水平、主干、设备室、建筑群、管理。 \ic中间交叉连接 \mc主交叉连接 线路交连和直连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20)、《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288789)、《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A: 1301 自动消防系统 +卤代 烷 12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