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的动态管理思路与实践内容摘要:

、 技术方法体系 包括: a、 计价标准(即统一的内部价格指导体系)。 b、 编制原则 (依据相对公平的原则 确保单位内同类工程能够在同一成本线上组织施工 ),即统一的编制计算原则。 c、 编制流程 合同交底 现场调 研 (实施性施组、 劳务、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租赁价格水平,管理人员数量、分包 方案等) 分局与项目部双向 编制责任目标成本 与项目部协商 签订经营承包责任制 执行标后预算(年度预、决算,日常检查与经济活动分析,年度考核预兑现) 竣工后的审计最终计算 竣工考核总兑现。 d、协商调整 e、过程跟踪和竣工后评估 、 主要 经济指标 包括 如下 指标 : 标后预算上缴综合费率,标后预算清单单价或总价,分部工程子目上缴费率 ;合同 工程量 指标; 经营目标(总经营目标、年度目标、变更索赔、工期奖管理目标 、进度、质量 安全 管理指标 ) 等。 、考核兑现体系 主要包括年 度预兑现和竣工考核总兑现体系。 、 动态管理体系 主要指过程监控体系 或内控机制。 标后预算(责任目标成本) 成本 的编制方法 、 内部市场定价法 (内部模拟市场 定价法 ) : 这是最主要的方法, 即企业内部所有的施工生产要素 通过 模拟市场生产要素 的运行特性 ,根据企业内的平均先进水平制订统一的模拟运营价格 进行经济承包。 以内部模拟市场的形式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与施工任务的优化组合 , 是项目型企业规模做大后,形成项目群管理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 、 实物量分析法 、其他 标后预算(目标 责任 成本)的过程 动态 控制 在企业层面:通过对项目群的巡视检查指导、年度预算、年度决算、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等,对工程量、清单单价和 各项 项目经营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在项目层面:通过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以标后预算和核定的经营目标为最高限额,测算 各自 项目 阶段性 的施工预算成本目标进行班组承包 , 并 明确项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和成4 本管理责任, 加强季度、年度的经济活动分析,全面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 制度 管理监控 : 一是 检查反馈 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 检查反馈 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是检查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与单位其他 管理制度 的 相容性、传承性和 支撑性。 、合同 管理 监控 (合同的难点和有利因素):主要针对检查合同的 四大关键条款(计量支付、变更、索赔和调价条款) ; 合同的重点( 落实 范围管理,分析合同漏洞,解释争议内容;分析合同风险,制定风险对策;分解合同工作,落实合同责任) ; 合同 要素 监控(参与落实成本计划 , 协调各方关系 , 指导合同实施情况的追踪、偏差分析及处理 , 索赔变更 和 争议处理 等 ) ;风险管理(采购、分包等) 等等。 、 经济指标监控 :主要检查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