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标准化生物观测场的建设要求。 — 10 — 第 六 章 操作、检测 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一、监测内容 重点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上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监测 , 进行检疫性病虫培养、分离、提纯鉴定,病虫抗药性检测、农药质量、农药残留检测,以及病虫数据信息和可视化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制作、发布 , 进行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分布区域、为害程度、流行规律和抗性鉴定 , 为大田生产搞好定性、定量分析。 二、监测技术路线 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 主要调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及天敌种类数量,统计不同区域有害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有害生物及天敌的优势度,并进一步研究天敌昆虫对害虫的跟 随能力和控制效应。 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损失估计 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实际,调查不同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严重度、防治费用、产量损失等情况。 害虫及天敌昆虫消长规律监测 调查季节变化、温度、湿度、降水、光照、耕作制度以及田间收获等诸多因子对害虫和天敌昆虫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分析 — 11 — 主要影响因子,并对有利于害虫发生的因子进行监控。 有害生物的蔓延监测及预警分析 针对能够随着粮食、经济作物以及包装运输物等传播的有害生物,进行重点监测,主要对粮库、仓库、货场、运输车辆进行抽查,统计有害生物种类,根据不同产 地气候,应用性诱剂、黑光灯、黄板、捕捉器、诱集作物等对害虫发生量、发生期进行预测。 检疫性病虫检测技术方案 执行 GB15569— 1995《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对种子和其它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室内检测。 主要技术工艺是: 种子过筛检验。 将受检样品倒入相应孔径筛内,按每公斤含量 =发现数量( g) /试样重量( g) 100 计算。 种子比重检验。 运用病种子、虫蛀种子与健康种子间的比重差异,用不同比重的溶液区分沉浮,然后捞取浮种进一步检查。 种子染色检验。 ①高锰酸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禾谷类种子。 取洁净样品 15g 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在 30℃温水中浸泡1min,移入 1g高锰酸钾溶液中再浸泡 1min,取出立即用清水漂洗 20~ 30min 至干净,在放大镜下检查,对粒面有 左右的黑斑种粒者挑出进一步检查。 ②碘化 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豆类种 子。 将样品 50g 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放入 1%碘化钾溶 — 12 — 液或 2%碘酒中 1~ ,移入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 20~ 30s,取出,用清水冲洗 后,用放大镜或肉眼检查,对粒面有 1~ 2mm 黑圆点者挑出进一步检查。 ③油浸检验法。 主要用于检验豆类种子。 按 1g 豆粒用橄榄油或凡士林或机械油 1~ 拌匀,浸泡 ,则油脂浸润的豆粒变琥珀色,幼虫孔道呈透明斑纹。 直接镜检。 将查获害虫态,在双筒解剖镜下鉴定种类,挑取样品病变部分,沾涂于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病原物种类。 洗涤检验。 将受验样品 5~ 25g倒入 10~ 5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荡 5~ 10min,离心浓缩,取其浓缩的沉淀液适当稀释,置于显微镜下检查病原物种类,必要时计算检查病原物接种体的负荷量。 解剖检验。 对疑难病害或隐藏型病虫为害的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用刀解剖被害处或切片,置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分离培养检验。 将受检样品消毒。 并移于相应的培养基上检验。 血清反应检验。 分别采用特制的抗血清检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 噬菌体检验。 利用专化性噬菌体的浸染试验快速检验细菌。 萌芽检验。 常用的有保湿培养、沙土萌芽、土内萌芽、试管 — 13 — 幼苗症状观测等检验方法。 检疫性病虫检测工艺流程 病虫抗药性检测技术方案 执行 FAO 制定的相关害虫抗药性测定方法。 对水稻、魔芋、玉米、小麦、果树等优势作物病虫进行抗性测定。 主要技术工艺是: 敏感度基线数据的确定:在用药很少的地区采集虫种,室内饲养纯化作为敏感品系,用于基线数据的确定。 定性诊断:在座标上将基线死亡率 99%的机率值处,划一直线与横轴相交,确定诊断剂量,用诊断剂量处理害虫,当死亡率在 5%以下时,初步确定此地区的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可进一步测定抗性水平。 定量抗性水平测定:将诊断为有抗性的虫种采回室内,至少繁殖一代,并加以选择,成为均一的抗性品系,采用点滴法、浸液法、药膜法、夹毒叶片法、浸叶法等测定毒力回归线,求出LD50 和抗性指数。 抗性指数 =抗性种群 LD50/敏感种群 LD50 取样 室内检验 专题检验 常规检验 其它检验 结果 有检疫对象 无检疫对象 — 14 — 病虫抗药性检测工艺流程 病虫抗药性室内测定 病虫监测技术方案 执行农业部《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和《重大生物灾害测报调查规范》,对部、省布置的系统测报对象和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监测。 主要技术工艺是:在作物生长期,根据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进行各虫态、病指等田间发生情况调查,结合标准观测场的系统监测结果和气象条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敏感基线数据的测定 定 性 诊 断 定量抗性水平测定 点滴法 浸液法 药膜法 浸叶法 夹毒叶片法 — 15 — 病虫监测工艺流程 三、建立标准有害生物观测场 以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为中心,以 3 个(代表中部城关镇城关村、东部孟石岭武学村,西部铁炉乡先进村)标准病虫观测场为主要数据收集渠道,中心站主要负责数据整理、分析、情报发布及组织防治。 (见下图) 标准病虫观测场 诱虫量 雌虫卵巢发育进度 信息处理中心 田间调查、普查 成虫发生量 幼虫量 虫卵量 越冬基数 冬存活率 田间 病指 分析结果 防治建议 发生程度 气象条件 病虫监测程序 — 16 — 观测场 观测场 观测场 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 分析鉴定定 实验 情报真实可靠靠 发布防治、预警信息 大田控制 农药药 防治器械械 达到防治指标标标 气象信息息 质量检测测 抗病性检测测 — 17 — 四、技术来源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动态预警所基于的模型,部分来源于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部分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陕西省植保站联合开发。 有害生物的调查或检测方法及记载的主要指标均 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对于暂无国家标准的有害生物,将依据其发生特点及有利于预警的角度出发,建立对其调查或检测及记载的主要指标体系。 农业有害生物进行预警所需要的大量相关气象因子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和田间气候自动观测仪采集完成。 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 一、 建设目标 以保障农作物生长安全 、 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系统监测预警水平和增强应急控制能力 、 提高植物保护的综合能力和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 水平、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目标, 依托现有植保 站 基础,整合资源,综合建站,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年病虫监测覆盖面积达 200万亩 , 病虫监测覆盖种类 50 种 , 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次数 50 次 ,预警准确率达 90%以上 ,有害生物损失控制在 3%以内 , 农药检测能力达 500 份 ,每年控制面积 达到 50 万亩次, 防治面积 40 万亩次。 — 18 — 二、 建设任务 新建 综合 检测楼 和 完善 标准病虫观测场,配备病虫监测 、 检疫性病虫监测,农药质量检测 、 病虫抗性监测以及病虫数据信息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制作,发布及通讯等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等。 三、 总体布局 综合检。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体系)厂长 岗位职责表 编制日期:2003 年 4 月 22 日部门:生产部 岗位名称:厂长直接主管: 王黎炜职责范围 负责程度 考核指标附件厂生产根据生产任务单制定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负责附件厂的日常生产管理。 全责生产任务按要求完成。 设备管理对附件厂的设备进行妥善管理。 全责设备定置定位,设备完好率。 安全生产附件厂的生产安全,人员安全,防火,防盗等全责
在省内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 14 (2)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5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 5名专业带头人和 10名骨干教师,聘请 30名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全校专 兼职教师稳定在 110人左右 ,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代表,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Inter,通过互联网链接分布于各地的商业网点,同时各市场配臵必要的网络设备,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网络设施:交换机、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互联网接入 22 设施等; 硬件设备: 服务器、计算机、 IC 卡设备、电子屏、触摸屏、扫描仪、打印机、磁带机等; 网络管理及安全:网管软件和软、硬防火墙软件。 系统运行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
学试验和科技推广取得了巨大进展,相继完成了“小面积漆根育苗中试和推广”、“ 漆根冬藏”、“漆树品种综合研究”、“乙烯利刺激割漆试验”、“漆树综合技术研究”、“生漆掺杂物质化学检验方法 — 萃取法的研究”、以及“我国特有的漆树种质资源 —— 三倍体漆树大红袍研究”等科研成果。 八十年开始大力推广的无性系三倍体大红袍已遍及全县各地 ,漆树选优培育的三个漆树品种已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 (见附件 )。
区,陕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 质量控制措施严格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要求,陈仓区在基地生产中,以 “基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 ”为原则,采取六条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一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 全跟踪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承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证明制度》的要求,落实了农户、基地、质监员三者责任。
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五大技术一道成为 21 世纪现代高新陕西绿科实业有限公司年产五万台砷化镓太阳能聚光发电机设备及四千亩光伏温室大棚示范基地项目 7 技术,而在新能源技术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发展最快,也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 太阳能发电以其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资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长寿命以及免维护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有的优点,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