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心机房工程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方案内容摘要:
施工,有时会身披数十根双绞线,而且因机柜内普遍没有内设光源,造成端接时不容易看清楚,致使端接错误的概率上升。 逆向理线 也称为反向理线。 逆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的模块端接完毕后,并通过测试后,再进行理线。 其方法是从模块开始向机柜外理线,同时桥架内也进行理线。 这样做的优点是理线在测试后,不会因某根双绞线测试通不过而造成重新理线,而缺点是由于两端(进线口和配线架)已经固定,在机房内的某一处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乱线(一般在机柜的底部)。 逆向理线一般为人工理线,凭 借肉眼和双手完成理线。 由于机柜内有大量的电缆,在穿线时彼此交叉、缠绕,因此这一方法的耗时很多、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逆向理线的优点是测试已经完成,不必担心机柜后侧的线缆长度。 而缺点是因为线缆的两端已经固定,线缆之间会产生大量的交叉,要想理整齐十分费力,而且在两个固定端之间必然有一处的双绞线是散乱的,这一处往往在地板下(下进线时)或天花上(上进线时)。 正向理线 正向理线也称前馈型理线。 正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端接前进行理线。 它往往从机房的进线口开始(如果是从机柜到机柜之间的双绞线理线,则是从其中某一机柜 内的配线架开始进行理线),将线缆逐段整理,直到配线架的模块后端为止。 在理线后再进行端接和测试。 正向理线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自机房(或机房网络区)的进线口至配线机柜的水平双绞线以每个 16/24/32/48 口配线架为单位,形成一束束的水平双绞线线束,每束线内所有的双绞线全部平行(在短距离内的双绞线平行所产生的线间串扰不会影响总体性能,因为桥架和电线管中铺设着每根双绞线的大部分,这部分是散放的,是不平行的),各线束之间全部平行;在机柜内每束双绞线顺势弯曲后铺设到各配线架的后侧,整个过程仍然保持线束内双绞线全程 平行。 在每个模块后侧从线束底部将该模块所对应的双绞线抽出,核对无误后固定在模块后的托线架上或穿入配线架的模块孔内。 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机房内线缆在每点都整齐,且不会出现线缆交叉。 而缺点是如果线缆本身在穿线时已经损坏,则测试通不过会造成重新理线。 因此,正向理线的前提是对线缆和穿线的质量有足够的把握。 正向理线所要达到的目标 正向理线可以在机房(主机房的网络区或弱电间)中自进线口至配线架之间全部整齐、平行,十分美观。 缺点是施工人员要对自己的施工质量有着充分的把握,只有在基本上不会重新 端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向理线施工。 在本文中基于目前的布线工程公司已经能够把握工程质量的现实,推荐采用正向理线工艺。 正向理线的目标是同时具有 5大效果: 配线架预留:配线架背后双绞线预留 提高可靠性:提高模块端接后的长期可靠性 机房内美观:做到机房内、机柜内任意一处都允许外人拍照 施工快捷:耗费 人,在 30分钟内完成 24 口配线架的理线 机柜内单侧进线:从机柜内的一侧进线,另一侧留给电源、光缆和跳线 这 5 大效果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详述如下: 配线架后侧预留双 绞线 在早期的布线工程中,机柜式配线架上的模块端接时,施工人员往往是站在机柜内进行施工,由于机柜内的空间狭小,致使施工人员难以展开,导致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下降。 现在的布线工程中,施工人员大多在机柜正面进行配线架上的模块端接,他们象面板上的模块端接一样,先端接模块,然后将模块插入配线架中。 这就要求模块后的双绞线长度应该留得比较长,如果考虑到模块在今后维护时也会从正面取出,并进行测试和检查,就有必要将这些预留的双绞线保留在配线架后的托架上。 配线架后侧的托架上预留双绞线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测试不合格的模块保 留再次端接的机会。 做过施工的人都知道,在工程自测试工程中,模块端接出错和测试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对模块进行重新端接后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能够解决。 但模块重新端接前需要将已经打过线的双绞线线头剪去,利用新的线头重新端接,这同样也需要一小段双绞线。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在配线架的托架上预留一些双绞线是最为理想的做法。 提高可靠性 早期的模块包装袋中往往有一个 100mm 长度的尼龙扎带,在模块设计时也会在模块的尾部保留绑扎双绞线的托板。 可能是用于成本的原因,现在的非屏蔽模块中大多已经取消了托板和尼龙扎带, 而屏蔽模块则仍然保留了绑扎托板和尼龙扎带(用于将双绞线的屏蔽层固定在模块的屏蔽壳体上)。 模块上的双绞线绑扎托板可以起到固定双绞线,使双绞线所受到的外部拉力不会传导到模块端接端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模块端接的长期可靠性。 在取消了绑扎托板后,就有必要考虑在施工工艺中让双绞线为模块的端接点施加压力,而不是施加拉力。 因为施加拉力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若干年后模块的端接点松动甚至双绞线脱落,造成断线故障。 如果能在模块背后的双绞线固定方式上做文章(如:将双绞线弯曲成弧线形或圆环形等等),使双绞线对模块形成微小的压 力,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长期可靠性的作用。 机房内美观 机房美观是施工各方都希望做到的效果,但怎样找到快速而又美观的方法却一直是一个困难的事。 理线工艺的目标是:能够做到在机房内和机柜内的任意一处都允许外人拍照。 施工快捷 机柜内不可能不理线,无论使用哪一种理线方法都会消耗一些人工,只是多与少而已。 正向理线由于线缆的一端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因此理线速度比较快。 根据测算,如果从桥架入口处到机柜之间的距离为 9米、机柜高度为 2米, 24口配线架理线时所耗费的人工为 人( 1个人全程理线,另 1个人在 开始时将双绞线穿入理线板时帮助送线,在双绞线从配线架模块孔穿出时负责接线并检查线号是否与标签框内预设的线号一直),那么一束( 24 根)线缆的理线(从吊顶经架空地板至机柜内的配线架出口处,全长约 9 米。 未计入寻找线号的时间)所耗费为 30 分钟,因此每个机柜( 200 根线)的理线仅需半天就可以完成。 这个时间远远少于逆向理线所需的时间,比瀑布型和简单理线所需的时间略长,属于工程中可以接受的范围。 机柜内单侧进线 大多数综合布线机柜内的双绞线敷设方法为两侧走线,其目的是减少均匀分布。 而其缺点是电源插座(或 PDU) 只能横向固定在两根后立柱中间(可能与双绞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标准而导致对双绞线会产生的电磁干扰),或者是安装在没有走线的地方。 其实,在机柜内除了水平双绞线之外,还有电源插座( PDU)、光缆、大对数电缆,如果要在机柜之间进行长跳线互连,则长跳线也可能会占据机柜后侧的某一边。 机柜内的所有双绞线最好是沿一侧(一般是右侧)走线,从机柜的底部上升到配线架高度后横向转弯,延伸到配线架的托线架上。 而另一侧则以电源插座以及不强电干扰不敏感的、光缆和大对数双绞线电缆,也可以用于敷设长跳线。 这 5 大效果达到后,从机房双绞线入口处到配线架模块端的所有双绞线已经全部整理整齐,也可以达到从一个机柜到另一个机柜之间的双绞线整理整齐,并在配线架上留有为测试失败时需要重新端接所需的预留双绞线。 正向理线对布线材料的要求 正向理线的作用之一是在配线架后侧预留双绞线,为了减少双绞线因弯曲半径所造成的性能损耗,预留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必须大于双绞线外径(缆径)的 4倍(根据 TIA 568C2020,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也是 4倍,而不是过去所说的8倍)。 而每个 1U 配线架的高度仅为 44mm,所以 得利用配线架与跳线管理器的合并高度确保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在合理的范围内。 根据这一计算,可以确定对正向理线的材料要求: 1个配线架配备 1个跳线管理器。 如果使用 2个配线架共享 1 个跳线管理器,那么理线工艺应该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而且可能会造成的结果是美观特性下降。 在此,将以 1 个配线架配备1个跳线管理器的 配置方法,介绍正向理线 工艺。 正向理线所需要的工具 正向理线所需工具十分简单,均为常用工具,其中的自制工具可以在工地上就地取材,自行制作。 理线板制作方法 理线板是正向理线的必备 工具,并使用相应的理线表配合理线。 理线板可以采用橡胶板、纤维板、层压板或木板在现场自制,也可以在公司里制作后使用。 理线板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测量所用双绞线的缆径,并附加 24mm后形成理线板的孔径,然后根据板的强度选择孔与孔之间的间距,在板上横向划 5 根线、纵向划 5 根线后留有写编号的空间后确定板的长宽尺寸。 剪切或锯下多余部分后,使用手枪钻在划线的交叉点上以所确定的孔径钻 25 个孔后,用粗砂纸将所有的边沿倒角后,在横向写上(或刻上) 15的编号,在纵向写上(或刻上) AE的编号后大功告成。 理线板是一块 25孔方板(对应于 24 口配线架的合适尺寸 5 5孔理线板,也可以选用 4 8 8等规格),单面写字,每孔可以穿 1 根水平双绞线。 可以想象:当双绞线穿入理线板后,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基本固定,根据其位置进行绑扎时不容易出现大的错位现象,更不易出现线缆的交叉现象。 常见的理线表 理线板需使用相应的理线表配合理线。 理线表是一张人为定义的表格,当使用 24口配线架 2可以使用 5 5理线板,该理线表为 5 行 5 列的表格,每个单元格对应一个孔。 理线表的填写方法可以有多种,每种填写方法对应于一种排列顺序。 在 右图中介绍了其中一种排列顺序(孔内数字代表配线架上的模块编号),它的特点是在配线架背后的每根线全部水平平行排列。 在实际填写理线表时,应将与配线架 124 口对应的线缆线号填入理线表,这样线号与配线架的模块号就一一对应。 在一般情况下,当配线架布置图完成后,可使用 EXCEL 的联动功能,自动形成针对每个配线架的理线表。 理线表的构成可以根据机柜配线架的进线方向和出线方法双重确定: 理线表(全部水平排列) 目标:使用 24 口 1U配线架,线缆从配线架的右后侧(从配线架背面看)转向配线架,双绞线从线束的底 部抽出转向配线架,保证顶部的双绞线一直排列到最后的 21~ 24 号模块。 1. 右进上出理线表 这种理线表的排列参见右图。 它的特点是从机柜后侧向前看,双绞线从配线架的右侧进入配线架背后的托线架上,整束双绞线从上方开始出现, 1号线进入最右侧的第 1 个模块孔,依次类推,最后 24号线进入最左侧的模块孔。 特点:整束线底面与托线架完全平行。 2. 右进下出理线表 这种理线表的排列参见右图。 它的特点是从机柜后侧向前看,双绞线从配线架的右侧进入配线架背后的托线架上,整束双绞线从下方开始出现, 1号线进入最右 侧的第 1 个模块孔,依次类推,最后 24号线进入最左侧的模块孔。 特点:整束线的上平面保持完整的斜线平行,覆盖着下面所有的双绞线,双绞线进入模块时几乎看不见。 . 左进上出理线表 这种理线表的排列参见右图。 它的特点是从机柜后侧向前看,双绞线从配线架的左侧进入配线架背后的托线架上,整束双绞线从上方开始出现, 24号线进入最左侧的第 1个模块孔,依次类推,最后 1 号线进入最右侧的模块孔。 特点:整束线底面与托线架完全平行。 4. 左进下出理线表 这种理线表的排列参见右图。 它的特点是从机柜后侧向前看,双 绞线从配线架的左侧进入配线架背后的托线架上,整束双绞线从下方开始出现, 24号线进入最左侧的第 1个模块孔,依次类推,最后 1 号线进入最右侧的模块孔。 特点:整束线的上平面保持完整的斜线平行,覆盖着下面所有的双绞线,双绞线进入模块时几乎看不见。 仔细观察这四张表可以看出: 4表的排列完全一样, 3 表的排列完全一样,所以合并后形成了 A、 B两张表。 其中 A表用于右进上出、左进下出, B表用于右进下出、左进上出。 正向理线工艺 在正向理线过程中,需要布线材料的配合,并使用理线板和理线表,配合 着理线工艺才能完成一个同时具有美观、可靠、快捷、预留的效果。 下面以最常见的右进上出理线方式介绍正向理线的基本施工工艺: 1) 将配线架固定到位,背后装好托架,正面将打印了线号的面板纸装入配线架(或贴在配线架上),若配线架的模块可以卸下,则应卸下模块; 理线板定位:理线板在穿线前先应确定其方向,使理线板在理线过程中不需要硬行扭转方向,就可以使 E1孔就近自然对准 1号模块,此时理线板上的 25孔与配线架的 25 号保持平行。 通常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定位:先将理线板垂直放在 1号模块背后,使 E1孔对着 1号模块 (有字的一面朝向 24 号。网络中心机房工程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方案
相关推荐
考勤 管理系统操作说明书 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多,但如何更好的利用起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对员工通过考勤进行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考勤管理系统是根据员工的上班时间和其考勤时间(实际上班时间),通过某种考勤的算法灵活统计出其考勤结果,打印出相应的出勤报表。 【 傅立叶翼机通 考勤管理系统】 —— Flying Attendance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其垄断地位,为了和其它国家在市场的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竞争,各企业大都建成了具有多级的集成系统。 有的还利用全国性的网络,如通用公司利用 MARKⅢ 获得了与每个汽车销售点取得联系的可能性,改进了定货系统,提高了销售效率。 最具代表性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还有 IBM 公司的 COPIC 中的用户订货服务系统
库时用得最多的是数据操纵语言 ,其中以 Select 语句使用最为频繁。 Select 语句主要被用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用户查询标准的结果数据。 Select 语句中位于 Select 关键词之后的列名用来决定哪些列将作为查询结果返回。 Select 语句中位于 From 关键词之后的表格名称用来决定将要进行查询操作的目标数据表。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按照条件进行 查询,条件在
签订《网站建设验收确认书》之日起 7 日内付清余款。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签字后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其余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 传真: ________________
规范;上传信息涉及到单位 全局性工作的需经 网站主管 审核。 第 八 条 上传信息质量要求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上传信息应注明信息来源,严格审核程序,对于来源不明、内容不准的信息不予上传; 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各部门应将最新信息及时更新,避免过时信息上网; 确保信息的适用性:各部门应着重开发与本部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