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坝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架桥作 业示意图);及运梁小车运输,简易型钢导梁架设两种方案。 简易型钢导梁架设。 简易型的钢导梁用工字钢组成 ,用人字桅杆及电动卷扬机纵向移运到架设桥孔上。 导梁落位后在导梁上铺设轻轨,将梁搁置在轨道平车上纵移至桥孔,再用墩顶龙门架将梁横移就位。 导梁横移时先稍放松一侧风缆,用人力撬移或千斤顶横向顶移龙门架底横梁,在横移过程中缓步放松收紧两侧风缆,使龙门架横移时保持稳定,移至需要位置时,再系置紧持荷 5min 15 所有横向风缆。 ( 附简易型钢导梁纵向移运图及小龙门架横甩法横移梁体图 ) 简易型钢导梁纵向移运示意图 1 平车; 2牵引绳至 2 号绞车; 11风缆; 4牵引绳至 3 号绞车 5木门架; 6导梁; 9牵引钢 丝绳; 10人字扒杆; 12牵引绳至 1 号绞车 13墩柱 小龙门架横甩法横移梁体图 1龙门架; 2链滑车 A; 3链滑车 B; 4梁、板 桥面系施工 ( 1) .必须确保锚固螺栓的锚固强度和橡胶底部混凝土、过渡段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橡胶板面的平整度,为此,要求必须按制订的施工方案、顺序组织10 13 11 6 5 9 8 7 12 2 1 4 1 3 2 4 3 16 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2).安装伸缩缝前,须清理缝中杂物,以保证梁体结构随温度变化自由伸缩。 (3).预制梁安装时必须注意:要求梁面平整、梁端顺直,伸缩缝的宽度基本一致,误差应在容许偏差范围内。 (4).在伸缩装置两边 30cm宽的水泥混凝土过渡 段中,按设计要求布置钢筋网,并按设计要求安置预埋螺栓,要求螺栓安置牢固,位置正确,垂直。 (5).过渡段的混凝土浇筑强度宜为 40Mpa,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立模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埋螺栓加以防护,以免损坏螺纹。 (6).安装橡胶板时,必须注意平整、密贴。 旋紧螺栓,在螺孔内灌注密封胶,螺栓外涂防蚀脂,每段橡胶板拼装时,在企口形连接处涂刷密封胶,要求接缝平整严密不漏水。 (7).橡胶板安装全部完成后,方可安装盖帽,完成安装工作。 (8).橡胶板安装时,宜略高于过渡段混凝土面。 铺装 ( 1) 浇筑铺装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a. 浇筑面层铺装混凝土时,必须在横向联结钢板焊接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以免后焊的钢板涨缩引起桥面混凝土在接缝隙处发生裂纹。 b. 浇筑混凝土前使预制桥面板表面粗糙,清洗干净,按设计要求铺设纵向接缝钢筋或桥面钢筋网,然后浇筑。 ,施工时应按防水要求施工,防水层不得漏水或使水渗入结构本体。 ,预应力混凝土梁,每跨至少复测跨 17 中和支点处的中线和边线标高;如果铺装层的最小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需调整设计标高,应事先取得 有关方面的同意和签证。 (2).桥面钢筋的绑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必须注意放正钢筋位置,所有钢筋均应正确留有保护层厚度,两层钢筋之间应有足够数量的定位撑筋,以保证两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3).铺筑桥面混凝土时,为防止铺装出现收缩裂缝,宜采用分仓浇筑施工法。 (4)浇筑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注意事项 a. 浇筑铺装层时,必须严格要求,不得在钢筋上搁置重物或运料小车在钢筋网上推运及人行践踏而使钢筋变位,必须搭设走道支架架空,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注意纠正钢筋位置。 b. 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下坡向上坡进行;要求路拱 符合设计规定,面层必须平整、粗糙;或桥面进行压纹处理。 c. 水泥混凝土面层上,采用特制工具在水泥混凝土初凝前加以重点扫毛,并要求其表面呈现深度 23mm的均匀凹槽,用以增加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结。 ( 1) 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机械摊铺,以伸缩缝的间距确定一次铺筑的长度,在相邻两个伸缩缝之间不设施工缝。 桥面的宽度宜在 1d 内铺筑成,每次铺筑的纵向接缝宜在上次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的实际温度未降至100℃ 时予以接缝铺筑并碾压。 ( 2) 设计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 6cm,采用一次铺筑并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 18 ( 3) 沥 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一般应控制在 26m/min,根据沥青混合料供应及机械配套情况摊铺。 ( 4)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温。 ( 5) 当先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的实际温度降至 80℃ 以下时,与后铺筑的沥青混凝土应按冷接缝方式处理,即铣刨接缝处的沥青混凝土,要求接缝顺直。 纵缝的铣刨宽度宜为 2030cm,横缝的铣刨宽度应用 3m 直尺测量后决定,一般不宜小于 100cm。 如无铣刨机时,可按划线用切缝 机切割后,再凿除。 ( 6)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筑和碾压从下坡向上坡进行。 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不准停留在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也不准柴油之类的油料滴漏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以免引起沥青混凝土软化、拥包。 施工测量 控制测量 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布设全桥施工测量控制网 ,控制网基点桩位的布置见 陈家坝大桥控测布置方案。 施工放样测量 1)平面位置放样 ① 基桩。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有关数据,先利用极坐标法定出基础中心位置,然后用测 距仪或钢尺定出各个桩位。 ② 承台、及接柱。 承台(系梁)开挖基坑浇好垫层后,使用测距仪根据护桩将基础中心恢复,然后定出承台或系梁的边线位置。 承台(系梁)或接柱 19 施工完毕,在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之前均要对其中心位置及标高进行检查复测,以保证构造物的位置标高及各部尺寸与设计相符。 ③ 盖梁。 对墩柱的中心位置和标高,经检查无误后,即可铺设底模板,然后检查底模板的位置标高是否准确,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全部工序完成浇混凝土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复测检查,如不满足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 ④ 支座位置及板梁安装位置。 安装板梁之前,要将桥轴线和支座中心位置的十字线放样于盖梁顶部,据此浇支座垫石混凝土,完成后再将十字线恢复在垫石顶面,并严格控制垫石顶标高。 每片板梁的安装位置均应用墨线弹出。 2)标高控制 ①基桩标高通过护筒顶标高来控制。 ②承台和系梁的顶面标高则通过在模板上标注醒目标记来控制。 ③墩柱因采用钢模,各部尺寸必须准确,其标高在安装时调整确定。 ④盖梁顶标高亦通过在模板上标注来控制。 ⑤桥面铺装采取在人行 道块件上画线的方法来控制其标高。 3)施工测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测量人员必须认真细致。 ②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必须严格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③所有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的计算和施测,均由他人进行复测工 作,以减少失误。 ④各道工序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主管部门。 五、 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20 结合现场原有的道路状况、地形地物,当地村镇的要求以及全桥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案等对工程的施工场地作如下布置 : (一) 预应力砼空心板梁预制厂设在重庆端 K98+100 路基上。 (二) 下部构造施工的混凝土拌合站及砂石料堆放场地及钢筋加工厂布置在达川端桥头及路基右侧。 (三) 施工机械停放及其它设施布置在现场附近的场内施工道路两侧。 (四) 施工供水、供电等布置详见附图 (陈家坝大桥平面布置图 )。 六、施工计划进度安排 施工进度的安排依据如下基本思想考虑 20xx 年 9 月 5 日 ~20xx 年 1月 15 日主要完成全桥下部构造的施工 ,20xx 年 1 月 16 日 ~20xx 年 4 月 8 日主要完成上部构造施工。 上 .下部流水作业 .密切配合 ,力争缩短工期。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图( 陈家坝大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 主要工程施工顺序 : 主体工程: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基础开挖(钻孔桩) → 基础钢筋制安(下钢筋笼) → 基础砼浇注(灌注桩)→承台混凝土→墩、台身钢筋制安→墩台砼→砼墩(台)帽及盖梁→梁板安装→护栏座砼→桥面铺装及其它附属工程。 七、全桥施工组织及所需资源供应计划 (一)全桥劳动力所需数量 见图 —— 施工进 度计划横道图 (二 ).全桥施工组织机构 21 (三 )全桥材料所需数量及分月供应计划 见陈家坝大桥主要工程材料分月用量表(表 2) (四 )全桥主要机械设备表 见陈家坝大桥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表 3) 八、 施工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 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现场核对工作。 要求全体施 人员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进行恢复定线测量,准确设置测量控制网基点,并逐级加以 审核、复测。 2. 严格执行技术管理制度。 对钻孔桩、接柱、梁预制安装和桥面 等关键工序制定出详细的施工工艺,以确保施工质量。 桥梁一队队长 王在 副队长 技术主管 副队长 物资设备部 计划经营部 财物部 劳资部 办公室 工程技术部 质检部 试验室 一工区(下部工程) 二工区(上部工程) 22 3. 认真做好各项工程的试验工作,及时提供现场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 试验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严格把关,按规范规定的抽检数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补救措施。 每批新进场的材料,都必须认真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 对空心板梁预制等在冬季施工的工程,要提前做好各项冬施准备工作, 制订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有关技术措施。 根据当地的气象部门资料和我们的初步施工计划安排,为防止异常情况出现,我们对雨季施工做如下安排: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