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重点内容摘要:

法。 成本预测中的加权平均法是根据若干期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历史资料,按照事先确定的权数进行加权,以计算加权平均的 成本水平,从而确定成本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总成本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决策分析特征、原则、程序 2.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 3.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4.各种生产经营决策 决策分析包括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经营决策。 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同时,决策又是规划的依据。 决策分析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责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相对合理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 在进行 决策分析时,必须分清楚相关与无关收入及成本的概念。 1.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相关收入的计算,要以特定决策方案的单价和相关销售量为依据。 与相关收入相对应的概念就是无关收入。 如果无论是否存在某决策方案,均会发生某项收入,那么就可以断定该项收入是无关收入。 2.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练习的、能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的成本。 如果某项成本只属于某个经营决策方案,如果该方案存在,就会发生这项成本, 如果该方案不存在,就不会发生这项成本,那么这项成本就是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要重点分析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影响。 ( 1)增量成本是指单一决策方案由于生产能量利用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决策方案的增量成本就是该方案相关的变动成本。 ( 2)机会成本就是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的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的损失。 选择某一方案必然以为着其他方案可能获利的机会备放弃或丧失,因此,以次优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最佳方案的所失,可以全面评价 决策方案所得与所失的关系。 虽然机会成本没有构成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但在管理会计中必须将机会成本作为决策的相关成本来考虑。 ( 3)专属成本是指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专属成本的确任与取得为弥补生产能力不足而增加的装置、设备、工具的方式有关。 2.无关成本是与特定决策没有关系的成本项目。 无关成本常常会影响决策的结果,因此必须划分清楚相关的概念。 无关成本中应重点区分沉没成本和共同成本。 ( 1)沉没成本实际上就是历史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一般情况 下,大多数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但这并不绝对的,如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新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就属于相关成本。 另外,又是变动成本业可能属于沉没成本,如半成品深加工前的成本,不仅固定成本而且其变动成本均为沉没成本。 ( 2)共同成本是应当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注定要发生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是与专属成本相对立的成本。 由于其发生与特定方案的选择无关,因此,在决策中可以不予考虑。 二、生产经营决策方法 应重点掌握四种决策方法: 1.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 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企业的生产受到某一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数有限制时使用在决策时要优先安排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最大的那种产品进行生产。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 247。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做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选择该项指标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在此基础上,运用贡献边际总额法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决策结果。 2.差别损益分析法。 适用于两个互斥方案的决策,通过比较两个方案的差别收入和差别成本,从而确定差别损益。 这种方法 需要以各种有关方案的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作为基础数据,因此,一旦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的内容界定得不准确、不完整,就会直接影响决策质量,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根据差别损益做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若差别损益大于零,则 A 方案优于 B方案,否则, B 方案优于 A方案。 差别损益分析法比较科学、简单、实用,能够直接揭示中选方案比放弃的方案多获得的利润或损失。 通常适用于单一方案决策或只有两个备选方案的互斥决策,但要进行多个方案的决策,就必须逐次进行筛选。 3.相关损益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个方案的决策分析,最终选择相关损 益最大的项目作为最优方案。 某方案的相关损益就是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相关差别之差。 相关损益指标是一个正指标,根据它做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哪个方案最优。 该法可以同时用于两个以上方案的决策。 4.成本无差别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处于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之间的关系。 运用该方法,相关方案之间的相关固定差别水平与单位变动差别水平应恰好相互矛盾。 其基本公式为: 两方案相关固定差别之差 差别无差别 点= ————————————— 两方案单位变动差别之差 无差别点法通常被应用于业务量不确定的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和生产工艺基数方案的决策。 三、生产经营决策 应用以上四种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基本的经营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亏损产品是否继续进行生产的决策、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以及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等。 1.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是指企业在利用现有的绝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 选择的多个新产品中选择一个最优品种的决策。 一般可用的决策方法是差别损益分析法、相关损益分析法,当有资源的限制条件时,最好选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进行决策。 2.亏损产品是否继续生产的决策 亏损产品的决策,是指企业在组织多品种生产经营的条件下,当其中一种产品为亏损产品时,所做出的是否按照原有规模继续生产,或按照扩大规模生产该亏损产品的决策。 亏损产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虚亏,另一种是实亏。 虚亏就是贡献边际大于零的情况,这时只要生产该产品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而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就应该继续 生产该产品。 实亏就是生产某产品的贡献边际小于固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停止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 3.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是指企业对于那种既可以直接出售,又可以经过深加工变成产成品之后再出售的半成品所作的决策。 该决策施加上就是在 “ 将半成品深加工为产成品 ” 的方案和 “ 直接出售半成品 ” 两个备选方案中选择。 在将半成品深加工为产成品的方案中,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包括:按深加工业务量计算的将半成品深加工为产成品的加工成本、为了形成深加工能力而追加的专属成本或已经具备且可以转移的 深加工能力有关的机会成本。 在直接出售半成品的方案中,相关成本为零。 该决策一般可以用差别损益分析法来决策。 4.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是否接受低价订货的决策,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对于是否安排低于正常订货价格的追加订货生产任务所作的决策。 该决策类型一般通过比较接受或拒绝方案的相关损益,即比较贡献边际的大小来确定。 如果贡献边际大于零,则追加订货可以接受,如果贡献边际小于零,则追加订货决策应当拒绝。 5.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 以自制又可以外购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展开的决策。 这类决策无需考虑相关收入,只需考虑相关成本因素。 不同生产工艺基数分哪个按的选择也适用于类似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现金流量的含义、内容 2.净现金流量的计算 3.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长期投资是指投入资金多,获取报酬或收益的持续期间超过一年以上,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 长期投资具有投入资金的数额多、对企业影响的持续时间长、资金回收的速度慢、蒙受风险的可能性大。 一、现金流量的含 义和内容 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中,利用现金流量信息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现金流量信息所揭示的未来期间现实货币资金收支运动,可以序时动态地反映项目投资的流向和回收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第二、利用现金流量指标代替利润指标作为反映项目效益的信息,可以使决策建立在更透明和可比的基础上。 第三、利用现金流量信息,可以简化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过程。 第四、现金流量信息与项目计算期的各个时点密切结合,有助于应用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动态投资分析。 1.现金流入量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现实货币资金项目增加的项目。 现金流入量包括: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等项目。 其中营业收入是项目投产后每年事先的全部销售收入或业务收入,是经营期间最主要的现金流入项目。 2.现金流出适量能够使投资方案的现实货币资金减少或需要动用现金的项目。 现金流出量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等项目。 其中经营成本是指杂经营期间内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动用现实货币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它是生产经营阶段最主要的现金流出项目。 二、净现金流量的计算 净现金流量就是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应当掌握不同阶段的净现金流量的计算。 净现金流量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无论是在经营期间,还是在建设期间,都存在净现金流量这个指标。 第二、不同阶段上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发生的可能性不同,从而各阶段上净现金流量在数值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具体来说,计算不同阶段的净现金流量的公式如下: 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发生的原始投资额 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回收期净现金流量=税后利润+ 折旧+回收额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货币时间价值就是作为资本或资金使用的货币在其运用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带来的一部分增值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值的增值,是同一笔货币资金在不同时点上表现出来的价值差量或变动率。 第二、货币的自行增值是在其被当作投资资本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不能被当作资本利用的货币是不具备自行增值属性的。 第三、货币时间价值的规定性与时间的长短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应当区分出终值与 现值的不同含义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1.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 复利终值就是一次性收付款在一定时间终点发生的数额,实际上就是本利和的概念,而复利现值就是一次性收付款项在一定时间的起点发生的数额,实际上就是本金的概念。 请注意: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是同一笔资金在一收一付不同时点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只有数额上的区别,并没有价值上的区别,而且与实际货币的先收后付或先付候收的时间顺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 年金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款或付款,一般具有连续性、等额性、同方向性的特点。 年金的形式有多种,如普通年金、递延年金、先付年金、永续年金等形式。 其中普通年金是最基本的形式。 普通年金就是从第 1期开始,凡在每期期末发生的年金,又叫后付年金。 普通年金的计算公式 如下: 请学会运用时间价值系数表求折现率、年金、时期、现值、终值等指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能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类型 2.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3.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一 、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类型 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应当应用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来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或优劣。 各种指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类,如按照在计算过程中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评价指标可以分为折现评价指标和非折现评价指标,折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等,一般称为动态指标。 而非折现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原始投资回收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 按指标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作正指标和反指标两大类,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属于正指标,而投资回 收期属于反指标。 按决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指标可以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为主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次要指标,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等为辅助指标。 二、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进行长期投资决策评价需要运用的指标,主要从折现评价指标和非折现评价指标两个方面考查。 (一)非折现评价指标 非折现评价指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主要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原始投资回收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 主要掌握静态投资回收率的有关问题。 静态投资 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