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公司战略管理模板-内容摘要:

宝马集团 (BMW AG) : 卖出 100%的 Rover and Land Rover 于 2020 年将从 Volkswagen 取得 RollsRoyce 的品牌。 现代汽车公司 (HYUNDAI MOTORS) : 拥有 51% Kia Motor Co. 的股份; 三菱汽车公司 (MITSUBISHI MOTOR CO.) : 拥有 13%的现代汽车公司股份。 丰田汽车公司 (TOYOTA MOTOR CO.) : 拥有 51%的 Daihatsu Motor Co. 股份。 第 五 章 汽车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模式 一 、潜在进入者威胁力: 汽车产业  产业发展阶段: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自 1890 年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福特汽车公司更是该行业的鼻祖之一。 然而汽车行业本身的不断演化、改进和创新,使该行业并未因为历史的悠久而走向衰退,而是于 1999 年达到了又一个创销售记录的高峰,全球销售汽车数量近六千万辆。  经验曲线:汽车产业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经验曲线较平坦,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  产 业壁垒大:汽车行业是一个投资规模巨大,进入和退出成本及障碍都很高的行业;另外汽车产业一般都是一个国家的重点支柱产业,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都会扶持民族或地方产业而限制其它进入者。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供应商的谈判力 新竞争者的威胁 客户的谈判力 替代的威胁  产业吸引力一般:由于进入、退出成本和障碍都很高,因此现有竞争者的报复和竞争都很强烈;汽车产业是一个受经济周期波动特别严重的产业,经济衰退时,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亏损;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 5%以下,较其它资讯科技行业低。 汽车市场  对汽车行业的主要市场如:北美、欧洲市场,日本汽车商是豪华和大型车的潜在进入者,韩国的汽车商是低价 车、大型车、豪华车的潜在进入者;  对于亚太等新兴的市场而言,福特公司本身是一个潜在的进入者,对其它厂商产生威胁。 潜在进入者威胁力评估问卷: 评分 1 产业需要很大的经济规模 2 产品的差异或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3 进入需要的资本很高 4 规模以外的成本因素很重要 3 5 销售通道很难打入 6 顾客改变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 7 现有的竞争者报复强烈 5 8 政府法规严重阻碍新公司的成立 3 Total Average: 二、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主要的汽车制造商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福特汽车公司面临着来自日本、欧洲、美国还有韩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许多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主要的竞争者:  美国:通用汽车 (GM)、戴姆勒 克莱斯勒 (DaimlerChrysler );  欧洲:宝马汽车 (BMW)、飞亚特 (Fiat)、大众 (Volkswagen), 雷诺 (Renault);  日本:本田 (Honda)、日产 (Nissan)、丰田 (Toyota)、 三菱(Mishubishi);  韩国:现代汽车、大宇; 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商: Proton; 1999 年十大汽车公司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单位: Million 排名 公 司 产量 (M) 美 国 欧 洲 日 本 亚 太 销量 % 销量 % 销量 % 销量 % 1 通用公司 (绅宝 ) 29 2 福特公司 (富豪 ) 24 3 戴姆勒 .克莱斯勒 (三菱 ) 16 4 大众公司 5 丰田公司 5.0 6 标致 .雪铁龙 7 本田集团 20 .20 2.5 8 飞雅特 9 法国雷诺 10 南韩现代起亚集团 20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方式和状况 整个汽车 市场的竞争是现代商业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也是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竞争市场。 主要趋势:  产品开发、全球化、水平整合为策略方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竞相开发新型、新款式、新技术的汽车以争夺新的市场,渗透现有市场,并且都以速度、低成本、高附加值为基础。  以速度和低成本竞争基础:各厂商都因为固定成本高,要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量和规模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使汽车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以轿车市场来说,全球年产量近 7000万量,而销售量不到 6000 万辆。  以合并与联盟为最重要的方式:各大厂商为追 求规模经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共享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竞相寻求合并与联盟,如: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与丰田、福特收购沃沃 (Volvo)、福特与马自达等。  日本的竞争优势: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由于日本车的低价、节省能源等优势,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上升,而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市场占有率却在逐年下降。 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程度问卷 1 竞争者很多且规模与竞争力约略相等 4 2 产业成长缓慢且部分竞争者企图扩大 5 3 产品差异很小或购买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4 4 固定成本很高 5 产量若要增加须一次 增加许多 5 6 退出障碍很高 5 7 竞争这的策略,来历与个性大不相同 3 Total Average 三、替代品的威胁  汽车的主要替代品有:摩托车、自行车、火车、地铁、飞机、轮船、汽艇等。  不可完全替代性:以上交通、运输工具虽有一定的替代效果,但是各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和功能以满足特定的客户需求,因此并不具有完全替代的效果,汽车被替代的威胁比较小。 替代品威胁力问卷 1 替代品不断改进并可能淘汰此产业产品 1 2 替代品乃赚取高利润之产业所提供 2 3 替代品提 供较高利益或价值 4 购买替代品所需的转换成本很低 Total 7 Average 四、供应商的谈判力 对汽车制造商主要的有利因素:  汽车生产商的数量较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数量少的多;  汽车制造商的规模较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规模大的多;  汽车制造商有很强的向后整合能力;  汽车制造商有更强的品牌效应;  汽车制造商的采购数量的非常大,往往是供应商的主要客户。 不利因素:  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供给商给予配合;  零部件的品质决定了汽车的品质;  部分核心零部件是决定了的性能与 档次。 供应商谈判力问卷 评分 1 少数供应商主宰市场且数目比此产业少 2 供应商产品独特或行业转换成本高 2 3 供应商的品牌知名度很高 4 供应商不必与别的产业争卖产品给贵产业 3 5 供应商很容易向前整合进入此产业 6 此产业不是供应商的重要顾客 Total 12 Average 五、购买者的谈判力 主要相关因素:  供求情况:汽车市场供严重大于求;以轿车市场为例:全球年产量为6000 万辆,而销量只有 4000 万辆;  竞争方式和程度:各 大厂商为追求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的占有率,降低成本是基础策略,降价竞争程度非常激烈;  消费价值的大小:汽车消费价值很高,时间很长,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货比三家 ”;  转换成本:可供选择的汽车品牌、类型很多,而且转换成本较低。  交易方式:汽车的买卖一般以特许经营的方式通过交易商来卖车,而一个交易商往往是很多厂商的特许交易商,这样消费者的选择很大程度会受到交易商的影响。 购买者谈判力问卷 评分 1 购买者数目较此产业少或采购量很大 1 2 所采购产品的差异很少或规格差不多 3 所购产品占购买者成本的 比例相当可观 5 4 购买者所赚的利润很低 5 所采购产品的品质并不重要 6 所采购产品的替代来源很容易找到 5 7 购买者向别人买,所需转换成本很低 8 购买者很容易向后整合进入此产业 1 Total 27 1 2 3 4 5 8 6 8 Average 六、产业分析总结 五力强弱状况:潜力在竞争者威胁适中偏强,供应商的谈判力较弱,购买者的谈判力较强,替代的威胁力很弱,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激烈程度很激烈。 五种谈判力强度相对分数 力量类别 1 2 3 4 5 6 7 8 Average 1。 潜在进入者威胁 3 5 3 2。 供应商谈判力 2 3 3。 购买者谈判力 1 5 5 1 4。 替代品威胁力 1 2 5。 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程度 4 5 4 5 5 3 五种谈判力相对强度图 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程度 供应商谈判力 替代品威胁力(偏弱〕 购买者谈判力 (偏强〕 很 强 偏弱 偏 强 潜在进入者威胁力 第 六 章 竞争优势分析 第 一 节 汽车产业市场分析 一、汽车市场的性质和规律 1. 汽车市场的性质: 汽车销售市场的传统通道一般有两种:一是特许经营;二是自行设立交易商。 无论是特许经营,还是自行设立交易商直接面对的主要都是消费者。 2. 汽车市场运作规律:  汽车市场的进入有很大的政府管制和关税障碍。 由于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的重点工业,各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考虑本国的就业问题,往往设置配额、许可证、关税壁垒等障碍来限制进口。  往往通过投资的方式以克服进入障碍。 无论是美国、欧洲、亚太、南美、还是非洲的汽车市场,汽车商都是通过对 当地投资设厂以进入市场。 二、成败的标准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策略目标和定位,因此标准各有侧重,主要的衡量标准有:市场占有率,成长率,利润,利润率等。 三、市场需求和欲望 不同层次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公司消费者的需求主要为商用车,他们注重的是汽车的运输功能,汽车的质量和耐用性,而对于私人消费者,有的讲究地位和身份的需求,有的注重实用,交通和运输的需求,也有收藏的需求,还有赛车手要求的速度,质量的需求等。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分类 公司商业消费者 个人消费者 高级管理人员 高档轿车 讲究身 份和地位者 著名品牌豪华车 中级管理人员 中低档轿车 追求时尚者 时尚车 普通员工 小 /中 /大型巴士 比赛使用者 赛车 货物运输 卡车 收藏者 古董车 普通工薪消费者 中低档轿车 交通运输两用者 轻型卡车 \多功能车 私人运输使用者 卡车 四、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在 70 年代以前,世界各地的汽车市场主要都是由当地的 “汽车霸主 ”垄断,竞争激烈程度较弱。 美国市场主要由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所垄断,日本市场由丰田、日产、本田所垄断,德国的汽车市场主要由大众、宝马、奔驰所垄断,法国的市场主要由雷诺、标志所垄断,意大利市场则主要由飞亚特所垄断,而英国市场主要由 British Leyland 所垄断,这样的格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各国市场中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二是各国政府为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而限制他国汽车进入本国市场。 在进入 70 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汽车以价低质优,较高的排放和环保标准而顺势打入美国市场,并竞相在美国设立汽车生产厂,在欧洲市场亦是如此,从此打破了由当地的 “汽车霸主 ”垄断当地市场的局面,逐步往国际化、全球化的运作和竞争发展。 然而由于日本的强劲竞争,严重打击了 自 1993 到 1999 年,世界汽车销量稳步上升,年均增长为 5%,世界汽车产量达到六千多万辆,并于 1999 年达到顶峰,且有持续强劲增长的趋势。 许多汽车厂商在 1999 年都创下历史销售记录,如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等。 另外由于汽车市场规模非常大,不同的地区市场市场其规模和成长潜力各不相同,美国、欧洲、日本是世界上三个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其成长潜力则不如刚起步的东欧、亚太、南美、非洲市场。 1999 年主要汽车市场容量 汽车拥有量 年汽车销售量 成长率 美国市场 240m 17m 9% 中、西欧 250m % 日本 120m % 南美 80m 5% 亚太 85m 7m % 美国近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并于 1999 年 GDP 增长率达到 5%的水平,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及失业率达到历史低点,使人民的消费信心强劲,促进了世界最大的汽车美国市场增长强劲,销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