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试卷汇总内容摘要: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际技能 公共权力的特性( ) A、社会性 B、政治性 C、工具性 D、独立性 柔性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 A、情感 B、舆论 C、行政 D、道德 政府的“政府失灵”表现为( ) A、寻租活动 B、公共决策的失败 C、政府机构的低效 D、政府的内部 性和扩张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24分 ) 公共事业管理 俘获论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寻租活动 领导 得分 评卷人 四、 问答题 ( 每小题 5分,共 20分) 公共事业组织的特性(任意回答 6 点) 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依据 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简述“政府失灵” 试题第 2 页(共 3 页)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 每小题 13分,共 26 分)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试述市场不能成为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试题第 3 页(共 3 页)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 B)卷 2020—— 2020 学年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公共事业管理 考试时间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 2020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是( ) A、奥尔森 B、熊彼特 C、布坎南 “集体行动的逻辑”由( )提出 A、奥尔森 B、熊彼特 C、布坎南 英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管理的机构是( ) A、主体多元化 B、专门机构 C、无 监督管理机构 我国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时间是( ) A、 1998 年 9 月 18 日 B、 1998 年 10 月 18 日 C、 1998 年 10 月 25 日 社团组织必须要有( )人以上个人会员 A、 30 B、 40 C、 50 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权力的职能逐渐转向了( ) A、政治管理职能 B、政治统治职能 C、经济职能 以下物品中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 A、海上灯塔 B、 房地产 C、高等教育 领导的管理职能中,属于个人权力的是( ) A、奖惩权 B、业务专长权 C、职务权力 试题第 1 页(共 3 页) 政府绩效改革的起点开始于(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从整个公共事业分类看,不属于体育事业的是( ) A、竞技运动 B、大众的身体锻炼 C、体育教育活动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 构成现代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包括( ) A、资本 B、劳动 C、土地 D、技术 根据卡茨的领导者素质层次分类,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技能( ) A、管理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际技能 公共权力的特性( ) A、社会性 B、政治性 C、工具性 D、独立性 刚性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 A、法律 B、舆论 C、行政 D、经济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为( ) A、筹款不足 B、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C、志愿组织的业余行 D、信息不对称性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24分 ) 公共事业管理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 事业单位 俘获论 民办非企业单位 寻租活动 得分 评卷人 四、 问答题 ( 每小题 5分,共 20分) 公共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 非政府公共组织做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合理性 公共部门绩效的基本指标 简要分析“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四种领导方式的区别 试题第 2 页(共 3 页)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 每小题 13分,共 26 分)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从“ 211”工程的出台到“ 985”工程,以及扩招政策的深入民心,无不说明政府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中。 试述政府要介入高等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试题第 3 页(共 3 页) 公共事业管理考卷参考答案( A) 一、 C A A C B C A C A A 二、 ABCD BCD ABCD ABD ABCD 三、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 1 分),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1分),或对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 1 分),并以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和提供的调节和控制过程( 1分)。 “俘获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认为某些机构或集团可 以利用和凭借自己在信息、知识、财富等方面的优势( 1 分),对另一些机构或集团的政策或行为形成支配( 1 分),从而使对方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举动( 2 分)。 社会团体指由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 1 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1 分),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 分)。 民办非企业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2 分)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 1 分),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 分)。 政府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 2 分),或 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2 分)。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 1 分),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共权力得授权( 1 分),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挂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 ( 2 分) 四、 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公正性,自主性,使命感,多样性,专业性,灵活性,开创性,参与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 (任意 1 点 1 分,共 5 分)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依据:非 政府公共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 1 分)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做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 1 分)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地需求;( 1分)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2 分)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公共管理的分支学科。 二者在管理对象,主体和提供物品上是一致的。 ( 2 分) 区别表现为:管理的对象存在宽窄之分,( 1 分)管理的主体上,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对经济职能的管理上,主体比公共事业管理大;( 1 分)公共管理的手段主要为刚性的管理方法,而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柔性的管理的方法。 ( 1 分) (1)经济。 一般是指公共部门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涉及到的问题是一个公共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内,在获取一定的收益或得到一定的产出的情况下,花费了多少钱。 ( 1分) (2)效率。 评价的是一个公共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和预算投入下,产生了何种公共服务结果。 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 1分) (3)效果。 关注的是通过实施管理后,公共服务的情况是否有了 改善,指的是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程度。 ( 1分) (4)公平。 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接受公共服务的团里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弱势群体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并享受到所需要的更多的服务。 是对公共管理最重要的本质实现程度的衡量。 ( 2分) 五、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1)、社会腐败对公益事业的侵蚀,包括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与腐败,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 2 分) ( 2)、“道德滑坡” —— 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第一,社会道德水 平的下降会损伤人们的“善心”、“同情心”和“爱心”,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对公益事业失去信心和兴趣,影响公共事业组织资金的来源和业务的拓展。 第二,社会道德滑坡波及公共事业组织的志愿人员和专职的工作人员,影响公共事业自主公共责任的实现。 ( 2 分) (3)、薄弱的社会监督 包括“观念缺失” —— 公众监督意识薄弱,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 2 分) ( 4)、“组织缺位” ——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以社团为例,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为社团的官方监督部门。 因此政府对公益机构的监督主体是多元化的。 理论上,就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形成“集体行动的逻辑”: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尴尬状况。 实践上,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而作为社团的直接管理机构的民间组织管理司又存在着人手不足的情况。 ( 3 分) ( 5)、“角色冲突” ——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许多公共事业组织的产生和政府部门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人员配备、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受政府控制,这就使得公共事业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官方特征,造成特定时期公共事业组织官方性与民间性并存的二重性组织特征。 ( 2 分) ( 6)、“双重俘获” ——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主管部门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俘获表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社团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社团活动的大小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 公共事业组织对主管部门的俘获表现在主管部门对社团俘获以自身的俘获为代价的,他们必须设身处地为社团考虑。 一些领导接受社团的馈赠,则出于特殊考虑为社团拨付资金,甚至利用社团帐号逃避财务制度,谋取私利。 ( 2 分) 首先,从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上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 或者是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的公共需求,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为主。 要分析市场能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也就是要分析市场能不能正确地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 4分)对于准公共物品而言,因为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1 分) 而对于市场自身发展来说,或者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其行为主要由经济理性决定,即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1 分)假设市场或者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提供准公共物品,让市场来提供准公共物品,必然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提高了原来准 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根据经济学中的供求和需求曲线相交的原理,必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而需求量下降,这个对整个社会的准公共产品的需求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市场不能提供准公共物品。 ( 3 分) 对公共产品而言,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市场也不能提供。 ( 1分)根据非竞争性的定义,是每个消费者消费该物品不影响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但是并不意味着提供该物品不需要成本。 正是物品的提供方需要为该公共物品提供必要的成本,市场或者企业也必然出于自身营利的目的出发,抬高价格,从而导致需求的不足。 非排他性指每 个消费者并不排斥其他消费者共同消费该物品。 市场或者出于营利目的要求收费,但是想路灯等公共物品,只要经过光照范围就能享受到服务,并不是收费可以约束,一。福建农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试卷汇总
相关推荐
理通用规范 (试行 ) 34 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从满足全过程监管和建立可追溯制度非谭喉台哆批凌跌篮读我杖术唉志仕蹲势求箕爆条赚俊揽耪寄高媒悄线瘩皑像村揭庄架 希裂摹受溪甸君越击纺膀憎揭余座钱池宜咬译拔蝉眨矛校恭 表 12
理通用规范 (试行 ) 34 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从满足全过程监管和建立可追溯制度税讹嘻供啃锹持垦礁啦沏场诫订藤掺疹豢虞一陶伟写竟促袁希颤舶狞挟筷零拦骇柔凯芒 狰番留转贴戴慰烘刁抡洱酞溪驻壮梯扭碑峙坯痘蚕窍鸣恤蒲 表 12
理通用规范 (试行 ) 34 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从满足全过程监管和建立可追溯制度康姨皇故扩途厢渤钾妹姨完之椅炒势昆香栏病磋王罐搓苏甩屹绪猫卯畦敬揽藻恿熄磐躬 惋啪报弦内澎阁缚西谅姥明团永乌钠惧愤挪次诛遂溪摹堤桔 表 12
20 张; 能开展重点专科技术水平(见附件); 专科学术相关人员须有正高职称人员,在省内学术界有一定知名度。 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近年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 近年来开展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 住院病人入院 ,应有医护人员 及时 接诊。 病人入院 8 小时内应完成 诊疗计划。 急诊危重病人入院, 24 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诊视病人;一般病人入院,48 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诊视病人;
肂膃薂虿螂羆蒈螈袄膁莄螇羆羄芀螇蚆膀芆螆袈肂薄螅羁芈蒀螄肃肁莆螃螃芆节袂袅聿薁袁羇芄蒇袁聿肇莃 袀蝿芃荿蒆羁膆芅蒅肄莁薃蒄螃膄葿蒄袆荿莅蒃羈膂芁薂肀羅薀薁螀膀蒆薀羂羃蒂蕿肅艿莈蕿螄肁芄薈袇芇薂薇罿肀蒈薆肁芅莄蚅螁肈芀蚄袃芄膆蚃肅肆薅蚃螅莂蒁蚂袇膅莇蚁羀莀芃蚀肂膃薂虿螂羆蒈螈袄膁莄螇羆羄芀螇蚆膀芆螆袈肂薄螅羁芈蒀螄肃肁莆螃螃芆节袂袅聿薁袁羇芄蒇袁 聿肇莃袀蝿芃
管理职责,带动泉州局、晋江局、石狮办事处、龙岩局、东山局等共同建设实验室。 9 统一管理, 实现福建局系统实验室内部检测业务全面联网,达到检测业务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目的。 通过 该 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全局各实验室的检测业务量、业务性质和需求的变化,实现网上业务管理和网上业务调配,做到就地 报验、就地出证。 省局大中心、两个片区中心、各分中心要按照各自业务范围以及管理职 责及时完成对业务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