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用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本规划是指导和规范今后五年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 “ 十五 ” 期间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情况 (一)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统筹发展的综合网络初具雏形 青少年宫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 十五 ” 期间,新建、易地重建、改扩建了一大批青少 年宫,改善了青少年宫的设施设备条件,截止 2020年底,全省已建有青少年宫 84 家,在建的 12 家。 2020 年以来,全省用彩票公益金扶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补助项目 54 个,彩票公益金补助共计 5818. 35 万元,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共 亿元。 目前全省占地面积在 1 万平方米以上的青少年宫有 14 个, 5 千平方米以上的有 19 个。 同时,启动了浙江省青少年宫信息网络工程,着手建设一个覆盖全省的网上 “ 空中青少年宫 ”。 其他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也得到快速发展,已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科技教 育等各类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41 个,科技馆 6 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23 个。 目前,一个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类场所统筹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综合网络已初具雏形。 (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 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政策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青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了《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出台了《浙江省关于加强青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浙江省用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青少年教育经费使 用管理办法》、《 2020— 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了督查制度,从财政、税收、人员配备等方面有效保障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日常运行。 (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进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由20 个与青少年教育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组成的浙江省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县三级青少年工作领导体系逐步建立。 按照 “ 统筹协调、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 的原则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认真抓好各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出台了《关于对浙江省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进行评估的意见》,对青少年宫和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逐步建立了一套与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激励制度。 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在目标管理、人员聘任、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壮大了专业教师队伍。 通过各 种形式,改进和加强了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评审政策取得突破。 继续教育工作取得进展,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启动了校外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所有青少年宫在职人员的全员轮训工作。 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具有较高学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2020 年青少年宫系统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比 2020 年提高了 %。 (五)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成果显著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各青少 年宫、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不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推进素质教育、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每年,全省有 200 多万人次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宫举办的各类活动,逾50 万人次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宫举办的各类兴趣培训,有数百万人次的青少年参加了各类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社团迅速发展。 青少年宫在普及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特点,积 极组建各类青少年社团,依托社团开展竞赛、展览、夏(冬)令营等各类公益性活动。 全省现有各种青少年社团 139 个,每年参加社团的人员近 3 万人。 校外教育成果丰硕。 “ 十五 ” 期间,青少年宫开展的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青少年宫的学员获国际奖项 17 个、获各类国家级奖项 7837 个,向高等院校、艺术团体输送各类专门人才近千名。 各类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 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相比,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地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二是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投入的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且比例偏低。 尽管全省各级财政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积存的问题多,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总体上看,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规模偏小,部分场所的设施、设备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场所的教育现代 化和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三是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不够充分,现有的一些场所还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优质场所偏少。 四是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政策未能得到落实,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场所建设的政策机制尚未形成。 五是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师资力量和人才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任教师和懂管理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数量总体偏少,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提高。 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 “ 十一五 ” 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发 [2020]8 号、中办发 [2020]4 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 “ 八八战略 ” 、建设 “ 文化大省 ” 的总体部署和“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以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场所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强政府统筹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策法规建设为重要手段,努力推动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服务青少年。 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以贴近和服务青少年为宗旨,坚持为文化大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在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指导,重点推进公益性青少年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分级分类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的青少年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 整合资源,注重实效。 既要抓好场所的硬件建设,又要注重 校外教育的内涵和场所的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等软件建设,增强场所的自我运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已有场所的综合利用率,欠发达、人口较少的城市、城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原则上建设一所专门服务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场所。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推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愿望和要求。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等职责。 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 (三)总 体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形成既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要求,又能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需求,布局合理、城乡并进、机制健全、设施完备、活动丰富、特色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新体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覆盖面、信息化、场所利用率等重要指标全国领先;建成一批高水准的标志性、综合性的公益性青少年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建设一个国内领先的青少年宫信息网络,全省 50%的中心镇(街道)都建有一所综合利用的或独立建制运行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日常活动场所。 到 2020 年,形成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 、乡镇(街道)的优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网络。 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的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