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资料正稿内容摘要:

城市管理局成立于 2020 年 2 月,批文号:慈政办发﹝ 2020﹞4 号。 全额拨款编制为 11 人,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为 1名。 在编人数 12 人,实有人数 12 人,经费形式为全额拨款。 7 2020 年财政拨款金额 4780112 元,其他收入 172093 元,全年收入共计 4952205 元。 财务支出 4807587 元,其中,基本支出 906162 元,项目支出 3901425 元,年终结余 144618 元,无其他外债,财务状况良好。 三、项目分析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项目提 出的背景和依据 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一是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对“硬件”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软件”为重点的管理柔性化趋势。 二是在城市管理中,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 三是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 在这“三个趋势”中,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 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实施“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城市基础设施部件和管理对象事件的优化运作,要求城市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随着城市容量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城市管理必须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实施“数字城管”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催化剂。 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 8 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 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新模式。 、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等方面改造和提升效果 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 、精细、长效”的管理。 (二)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是资源共享,构筑统一的综合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 (包括政务专网、视频监控等 ),构建基于“ 3S”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 二是实行指挥、监督、管理适度分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统一建设标准,拓展服务功能。 统一“ 数字城管”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物理网格划分、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到其它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四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三)项目协作单位 慈利县数字化城管项目的协作单位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慈利分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慈利县的分公司,拥有光纤 9 接入、 3G 移动网络、卫星和数据微波等多手段、全方位、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立体通信网络,具备天地一体化的通信保障与服务能力。 1.宽带互 联网络优势。 慈利电信拥有全县技术先进、规模最大的优质宽带互联网络。 本地接入网层面已经实现了铜缆网向光纤网的升级换代,慈利县城 20M 网络能力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2.基础传送网络优势。 慈利电信署有业界先进的 40Gb/s 波分传输系统,全县具备三条以上传输路由,网络结构完善、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安全性强。 3.移动通信网络优势。 慈利电信拥有全县规模最大、质量最优、覆盖最广的 CDMA3G 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覆盖全县 95%以上的乡镇及行政村。 全县网络和用户规模最大,本地交换机容量及长途交换机容 量领先业界,提供集语音、数据、视频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 应用优势。 依靠强大的固移融合能力,以及多年来在政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积累,慈利电信已初步实现了向综合平台提供者的转型。 先后承建了全县电子政务内网、平安城市 16 期等项目。 6.“一站式服务”优势。 慈利电信拥有网络规划、灾备咨询、系统集成、网络及 ICT 运维外包、网管专家、网络安全专家、综合办公应用等服务,形成了快速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 (四)项目技术方案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 1) 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建设部 城市管理建设标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慈利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首期工程 10 将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等两大模块,后期工程将建设领导移动督办系统、数据挖掘子系统、 内涝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路灯作息管理系统、燃气智能监控系统、 考评任务管理子系统、车辆 北斗星 定位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考评结果发布子系统、井盖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等功能模块。 由于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的集成要求,考虑到数字城管的建设需要涉及的软硬件环境、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用 户的功能需求、今后的系统维护升级、以及和外部系统的接口等因素,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易扩展的系统构架,并提供明确简单的应用思路。 因此,在系统设计上将应急管理平台的构建分离为层、分为数据支撑层、核心共享层和业务应用层三个概念层次,由下而上为数据支撑层、核心共享层和业务应用层。 数字城管体系由一个数字化城管平台、城管监督中心和城管指挥中心两个轴心、一套自动评价机制三大部分组成。 11 数字化城管 平台 网络图 ,是构建一个统一的 数字 化城管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采用万米网格作为精细管理量级 ,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荷均衡、管理对象整体性等原则进行科学的划分,形成统一的基本单元网格,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的需求进行第二次组合形成属地工作网格。 这个平台还必须建立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包括:对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并综合使用行政区划、地理网格、位置顺序三种编码结合方法,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在网格中实行精确地理定位。 最后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中心(包括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分享。 两个轴心 ,是指设立城管监督中心和城管指挥中心。 为了保证这套新工作流程的顺利运行,在管理机构上要求设立两个轴心,同时对已有的城市管理机构和公共资源进行大整合。 两个轴心共享整合后包括视频监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两个轴心通过城管综合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专网实现无缝信息互联共享。 两个轴心的设置原则:一是必须体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二是市、区机构必须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传递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是体现整体效能。 两个轴心的工作关系:城管监督中心负责收集发生的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然 后将部件和事件作为任务分配给城管指挥中心,城管指挥中心通过电脑自动派遣(原则上,大部分任务由电脑自动派遣,必要时也可由人工派遣)将任务分配给专业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专业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接到任务后派人到现场对部件和事件进行处理,待部件和事 12 件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上报城管指挥中心,再由城管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城管监督中心,城管监督中心再派采集员到现场核实部件和事件的处理结果,待采集员核实后,城管监督中心再进行结案与考评。 两个轴心的设置:实行城管监督、城管指挥两个轴心相分离,县级设立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县级中 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规范、标准和制度,实施管理与监督协调工作,一般不直接处理区级的部件与事件。 各区设立城管指挥中心(相关数据直通并存储在县级平台),具体负责部件与事件的日常处置工作。 ,是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自动评价机制体系。 为了保证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自动评价机制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监督考核城市管理中对发生的具体问题的处置和执法质量,促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处罚,提升行政管理效 率。 监督考核自动评价机制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的数据来考核各专业部门、区、镇(街)、社区的立案数、办结率、重复发案率等,促使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快速处置问题。 其中,城管监督中心主要考核各区及市直各专业部门,区级主要考核各镇(街)、社区和区直各专业部门。 具体而言: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即由城管监督中心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到政府部门目标管理之中,并定期通报各部门;二是实行外部公开评价:即在政府网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同时进行网上打分。 系统采用层次结构体 系。 整个系统建立在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基础上,自下而上构筑了网络与硬件层、数据层、应用支撑 13 层、应用层、用户认证层、用户层,各层都以其下层提供的服务为基础。 所有用户采用单点登录的模式,经过系统身份认证和授权后进入系统。 ( 2) 系统三层体系结构 基于网络的数据处理日益成为信息化的中心环节,数据库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成为数据处理技术的焦点。 应用系统的不断扩充和新功能的不断增加,基于传统的二层数据处理结构中系统拓展性、维护成本、数据安全性和应用间通信功能障碍等原生性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 ,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基于 J2EE 的三层体系结构。 三层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层( Data Layer)、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ogic Layer)和表现层( Presentation Layer)。 如图所示: 数据层:负责存储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其他文本等类型数据。 逻辑层:负责处理数据业务和各类业务处理流程。 表现层:把数据和业务操作通过表现层呈现给用户。 在各个层之间通过一定的数据访问标准来访问数据,并且在层之间进行系统安全的控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三层结构,保证了 14 业务逻辑 和数据表现的分离,便于系统的扩展和代码重用。 通过将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系统获得了对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即当用户的需求改变时,构建平台可以迅速地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上更新业务逻辑,而无需将更新后的应用提交到众多的 PC 终端系统上去,即客户端无需任何改动。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设计,使应用系统具备了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在应对于今后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和细化的要求方面,将无需重新调整体系结构,完全可以随着软硬件网络环境的扩充而支持更多的应用。 ( 3) 系统设计方法 在软件开发技术中 ,面向对 象的软件开发技术成为当今主流。 要求本系统建设与开发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利用组件技术,以数字城管核心业务为主线,以相关政策法规为准则,面向日常工作和业务职能,划分定义各类不同的业务活动,以业务对象为中心来组织数据和实现其相应的计算机化管理模式,克服原有的以数据成果管理为核心和以此为基础设计业务实现手段的传统方法。 ( 4) 信息资源开发 以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利用为核心,通过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对分布于各类城管业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数据、提炼增值。 开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政府 的重点应用系统和部门间横向交流提供数据支持。 ( 5) 系统运行模式 慈利县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将接入公安、交警等视频监控信号,建设统一的城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城管监督中 15 心和城管指挥中心,形成城管体制中的两个“轴心”。 以县级为监督、指导、考核平台,通过单元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并根据属地实际,再编制工作网格,然后向每个工作网格派出采集员,采集员按照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利用信息采集器采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有效信息发送到监督中心,通过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 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六个结合”,即: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系统运行模型图 ( 6) 系统业务流程 在每个单元网格内派出采集员,利用“信息采集子系统”收集网格 16 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 及 评价 六 个环节,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