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堤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划分为5个作业区,即杨树林段的411+500至412+700、412+700至413+900、413+900至415+100、415+100至416+300及燕窝段的428+800至429+000。 ⑷因本工程施工时段短,近水作业,施工尽可能在枯水季节完成。 ⑴根据现场情况划分的5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上一个综合施工队,在施工准备结束后全面展开施工。 ⑵组织一个专门测量队,对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及时放样,及时校核。 根据本标段的地形特点和施工区的实际情况,拟采用瑞士产的捷创力GST520全站仪,其测角精度标准方差2″,测距精度2mm+2ppm。 在测量放样开始前,详细查阅工程图纸,搜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的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的施工需要,根据平面控制点建立系列的测量控制网络。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符合本工程等级要求及施工图和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并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施工期的测量控制网。 测量控制网一般采用大地四边形、近似等边三角形、中心多边形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级控制点,布设不同等级的测控网,以供施工放样用。 根据文件规定及施工现场的实际要求,拟采用大地四边形作为基础测控网,平面控制点埋设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且不受施工影响、地基稳定坚实、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并浇筑砼基础。 采用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施工高程系统。 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期坐标系统。 施工期坐标系统作到直观、方便。 依据构筑物所在位置,选择与构筑物就近的大地四边形测控站,并根据监理提交的控制网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具体点的测量放样。 为了保证精度,布设出单项、细部的坐标点。 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的几何尺寸,认真加以复核,确认无误后,作为放样的依据。 按照与坐标放样的同样原则,首先建立总体的高程控制网,平均每公里布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在各个独立作业区,设置临时高程控制点。 按各个等级高程网的要求,设置地面控制点显著标识,设置在不易被人员、车辆或其它因素损毁的地点。 每隔100m设置1~2个临时水准点,即五等临时水准点,以利于施工。 各级控制点为了保证其准确性,按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复核测量,采用变更测站、往返闭合等方法进行校核。 ⑴遵循自上而下、分梯段进行施工的原则,先进行植被清理及表土清挖,在形成周边截排水系统后,再进行削坡开挖。 ⑵在崩窝、跌坎等急需特殊处理的部位,尽量加大人工和设备的投入,保证开挖顺利、按时完成。 ⑴施工排水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长期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 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 在离边坡上沿,设置截水沟、排洪沟,或在需要地段内修筑挡水堤堰阻水,使地表水从预定地段流入长江,阻止坡顶雨水流入开挖区域内。 枯水平台以上的边坡含水率极大,在开挖前先挖临时截排水沟,排除开挖层内积水后,上设备开挖。 临时截排水沟布置如下图所示:⑵表层清理①将施工区内所有的障碍物如电杆、坟墓、树木等全部拆除或进行搬迁,采用人工配合移山80型及T140推土机清除地表杂草、植被及杂物等,人工砍除树木,挖掘机反铲挖除树桩。 ②地表的耕植土及腐植土采用移山80型及T140推土机汇集,反铲挖掘机配合5T自卸车运至现场监理工程师指定堆放场地。 ③填筑地段先清除基底上草皮、树根、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并在周边开挖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 ④回填区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采用推土机来回充分碾压,打夯机夯实。 ⑶土方开挖①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找平放线,定位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确定开挖范围、坡率及分层情况。 ②采用反铲多层接力开挖法,用多台反铲挖掘机在不同作业高度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掘机挖土装车,如图所示。 挖掘机边挖边退,开挖一周前,在开挖区两侧设临时排水沟和截水沟,以利排水开挖段内地表积水。 对边坡稳定进行验算,挖掘机离边坡控制在一定安全距离以内,以防塌方造成翻机事故。 同时,施工时随时注意土层变化情况,如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等异常现象,及时撤离施工设备及人员,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③开挖时由深而浅,坡面控制预留20cm保护层,再用人工修坡、找平,以保证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受到扰动。 ④上层开挖为下层预留的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挖掘机退挖清除。 ⑷土方回填从开挖利用料取土,5T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填土碾压,从场地最低处开始,自下而上分层填筑,每层虚铺厚度为30cm,卸土、推平、碾压采取分段交叉进行。 回填土料采用砂壤土料。 ⑸特殊地段处理对于特殊部位如崩窝、弹簧土工点,采取如下特殊措施:崩窝采用人工挖沟并回填砂石料滤水,回填沙土袋的方法进行处理;大面积弹簧土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后回填砂砾料置换方法处理。 根据施工总进度要求,投入本工程削坡土方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编 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 位数 量1挖掘机PC400台32挖掘机PC200台43挖掘机WY100台64挖掘机A912台25推土机T140台66推土机移山80台67自卸汽车东风EQ342B台708洒水车解放141台29油罐车东风EQ144台4:土方开挖高峰期作业人员劳动力组合见下表所示:编 号类 型单 位人 数备 注1操作手人110含驾驶员2普工人50不含人工削坡所需人数3测量工人54其它人145合计人179不含管理人员⑴植被清理的内容为监理指定的区域内的树木、树桩、树根、杂草、垃圾等监理指定的有碍物,其范围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界外侧10m的水平距离。 ⑵表土严格按监理的指定地点堆放,不在临近边坡开口线附近堆土,且堆积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⑶削坡开挖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当监理确认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要求进行补挖。 ⑷建基面以上留至少20cm厚的保护层,该层由人工开挖、整平,以保持原状土不受扰动。 ⑸对已完工的清基发现不良地质地段时,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向监理汇报并迅速按监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⑹开挖边坡最终轮廓严禁欠挖。 ⑺基坑开挖后,对开挖后的基坑底的几何尺寸和土质情况进行自检、整修和处理。 基坑底确保平整坚实,防止有突起、松动块体及虚土浮碴等缺陷。 ⑻弃料分层堆放,弃料场布设完整的排水设施。 在形成最终堆体时,其自由边坡面保持稳定,且不至危机堤身及岸坡稳定。 ⑴开工前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检查施工图与其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检查施工图各组成部分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⑵掌握本标段土方削坡工序的形式特点,对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部位在施工前作好特殊施工措施并报监理批准。 ⑶对设计图纸具体要求、施工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交叉作业注意事项、各工序之间的协作、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记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由技术负责人层层向下交底,最后在由工长向班长下达施工任务时,进行工前操作交底。 ⑷为避免发生差错,在施工前按标准对边坡的开口线位置、坡脚位置、标高、坡比等进行复查、校核。 ⑸作好施工技术日志。 此项目为隐蔽工程施工,施工日志特别重要,对施工中的设计变更修改、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分析和处理、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⑹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对图纸、图片、报表文件等技术文件和资料按照立卷归档制度集中保管,作为质量评定和交工验收的必备资料。 ,加强开挖、碾压的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整治线、坡脚线现场插样桩。 、技术员在工人削坡过程中,随时用靠尺对坡度进行检测,测量员对标高进行检测。 ,每2m插一样桩,中间拉线,将边坡切割成纵向方格网,并在拐点处加密样桩,测量员跟班放样控制坡面坡比。 ,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继续填筑上层。 ,发现违轨现象及时纠正,直至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多台机械进行开挖作业时,挖掘机间距大于10m。 在挖掘机作业范围内,不进行其它作业。 挖土由上向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层挖土。 操作时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不利情况,立即暂停施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边坡稳定进行验算。 ,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 铲斗未离开作业面时,不进行行走、回转等动作。 制动用回转制动,而不用转向离合器反转制动。 装车时不碰撞汽车任何部分。 与高压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禁靠近高压线路。 操作人员离开驾驶室时,将铲斗落地,行走时严禁在坡道上变速和空挡滑行。 、顶启动,严禁行驶前有人站在履带或刀片支架上。 在陡坡上推土时,先挖填,使机身在保持平衡下进行作业,并有专人指挥。 2台以上推土机同时作业时,其前后距离大于8m。 ,配合挖掘机作业时,就位后拉紧手动制动器。 卸料后,车厢及时复位,严禁在卸料的情况下行驶。 ,不因堆土而造成边坡失稳破坏。 ,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边坡成型后,为保证边坡稳定,及时进行坡面防护。 ,切实制定详细的边坡稳定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水上护坡工程包括导滤沟工程、坡面排水沟工程、枯水平台工程、脚槽工程、碎石垫层及砂垫层工程、干砌石及干砌砼块工程、平铺块石工程、浆砌石封头工程及封顶排水沟工程等。 ⑴导滤沟布置是在水上护坡地层为含水量较大的粘土层及堤内地下水外渗入江部位,具体布置结合施工开挖后的地层结构,由现场设计代表确定。 斜坡上导滤沟布置呈倒“Y”型,间距20~30cm,断面尺寸为4050cm(宽深)。 回填料为砂砾石混合料料,粒径2~10cm、10~20cm、20~30cm的配比为4∶3∶3共4850 m3。 ⑵坡面排水沟沿坡面横向布置,上接截水沟,下至枯水平台。 排水沟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排水沟用浆砌块石砌筑,底宽80cm,上宽144cm。 ⑶枯水平台为干砌护坡与枯水位水面之间的平台,平台高于设计枯水位尺寸各段严格按设计标高控制。 枯水平台宽度根据岸坡实际情况及设计尺寸而定。 枯水平台底部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上部平铺块石40cm厚。 ⑷脚槽位于枯水平台内侧,槽顶和枯水平台等高,采用浆砌块石砌筑,抵托干砌护坡坡脚。 脚槽上宽80cm,下宽100cm。 ⑸碎石垫层是从脚槽到坡顶整个坡面铺一层10cm的碎石。 砂垫层设置在碎石垫层下面,厚度10cm,施工时根据开挖后坡面地质情况采用,碎石垫层工程量为24710 m3,砂垫层工程量为9400 m3。 ⑹干砌块石及干砌砼块是从脚槽到坡顶整个碎石垫层上作干砌施工。 坡面处干砌块石厚度30cm,干砌砼块厚10cm,砼预制块共23745 m3。 ⑺浆砌石封头及封顶排水沟位于干砌护坡顶部与河漫滩的结合部位,采用浆砌石砌筑排水沟。 排水沟底宽80cm。 沟深80cm。 封头尺寸为5050cm。 工程中标后,首先安排测量队伍进场,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符合本工程的等级要求及施工图和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⑴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埋设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且不受施工影响、地基稳定坚实、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并浇筑砼基础。 ⑵测量控制网建立后,定期进行复测,发现控制点有移动迹象时,立即进行检测,其精度满足建立时的要求。 采用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施工高程系统,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坐标系统相一致的施工期坐标系统。 ⑴土方坡面修整、干砌块石及干砌砼块、浆砌块石砌筑的轮廓点放样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⑵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的几何尺寸,认真加以复核,确认无误后,作为放样的依据。 ⑶高程控制首先建立全标段的高程控制网,平均每公里布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在各个构筑物的位置,设置临时高程控制点。 按各个等级高程网的要求,设置地面控制点显著标识,设置在不易被人员、车辆或其它因素损毁的地点。 为了保证各级测量控制点的准确性,按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核测量,采用变更测站、往返闭合、双线双尺等方法进行校核。 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作好测量竣工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竣工资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⑴施工控制网(平面、高程)的计算成果;⑵护坡工程的竣工测量成果(坐标表、平面图和断面图);⑶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测量资料。 护坡工程的施工程序为:保护层削坡、夯实地基→坡脚脚槽开挖及砌筑→排水沟开挖及砌筑→铺碎石垫层→干砌块石或干砌砼块 浆砌石封头、封顶及封顶排水沟开挖、砌筑。 根据护坡结构形式,其施工方法主要有沟槽开挖与回填、碎石垫层铺设、干砌石、干砌砼块、平铺块石及浆砌石。 ⑴沟槽开挖沟槽施工部位为导滤沟、排水沟、脚槽。 其施工方法为:①边坡成型后,按照施工详图、设计要求或监理现场指定的位置进行施工放样。 ②人工开挖沟槽,沟槽开挖完成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③人工开挖沟槽,弃土运至业主指定处堆放。 ⑵碎石垫层铺设碎石垫层铺设施工部位为岸上护坡和枯水平台,碎石回填施工部位为导滤沟。 其施工方法为:①选用合格的碎石原材料,对其进行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②碎石的供应采用带皮带机的运输船,分堆直接打到成形的边坡上。 当碎石从运输船上打不到边坡上时,通过码头打到东风自卸车,再运到滩顶分堆堆放,人工挑运到工作面进行铺设。 ③碎石垫层铺设前清理表面的松散土,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基坑经监理验收合格后铺设。 ④碎石垫层铺设采取自下而上,分层铺设,并随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⑤导滤沟碎石回填采取人工挑运回填,先从易垮塌的部位回填。 ⑶干砌石砌筑干砌石砌筑施工部位为岸上护坡,其施工方法如下:①选择合格的砌体块石,按照石块规格对各砌筑部位进行分配,每个砌筑部位所用石块大小搭配。 ②按照施工详图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样,复核各砌筑部位原有标高,放出砌筑部位的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