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片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 省厅培训到示范县,示范县按照季节、分作物培训到农民。 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和技术咨询,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 建设地点: 58 个粮食主产县 , 其中:① 17个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南昌县、樟树市、奉新县、鄱阳县、余干县、临川区、南城县、新干县、峡江县、都昌县、宁都县、浮梁县、芦溪县、渝水区、余江县、 25 新建县、永修县。 ② 14 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万年县、兴国 县、武宁县、上高县、金溪县、宜丰县、广丰县、修水县、贵溪市、湘东区、青原区、万载县、泰和县、玉山县。 ③ 27 个水稻高产创建辐射县:弋阳县、上饶县、铅山县、乐平市、崇仁县、东乡县、乐安县、进贤县、高安市、丰城市、袁州区、分宜县、吉水县、安福县、永新县、吉安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南康市、赣县、信丰县、于都县、瑞金市、会昌县、上栗县、莲花县。 四、项目资金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概算 30495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7500 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 22995 万元。 (见附表) (一)标准粮田建设 17400 万元。 其中申 请中央财政资金 5000 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 12400 万元,主要用于 高 标准粮田建设。 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5000 万元,在南昌等 11 个县建设 11 万亩标准粮田,包括主灌渠 1292 万,支灌渠 1135 万元 ,毛灌渠 800万元,排洪渠建设 690 万元 ,提灌站 70 万元,水泥过板 165 万元,机耕桥 120 万元,涵管一 48万元,涵管二 48 万元 ,渡水槽 8 万元,水闸 120 万元,机耕道 180万元,田间道 324 万元。 26 (二)水稻集成技术推广 13095 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2500 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 10595万元,主要用于 58 个县 (市、区)水稻集成技术推广。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种展示示范 596 万元、轻简及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 412 万元;病虫害统一防治示范 547 万元;土壤有机质提升及绿肥推广750 万元;三机统一作业示范 293 万元;技术培训及宣传 632 万元;农情及病虫害基点调查 580 万元。 五、资金整合方案 共整合项目资金 22995 万元,其中: 整合粮食高产创建资金 1310 万元, 整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 3050 万元, 整合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资金 700 万元, 整合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 5000 万元, 整合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资金 95 万元, 整合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资金 1056 万元 整合良种推广项目资金 1268 万元, 整合水稻综合技术推广项目资金 1516 万元, 整合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资金 3000 万元, 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6000 万元。 六、效益分析 27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 58 个水稻主产县水稻播种面积2020 年达到 4300 万亩;平均单产提高到 404 公斤左右,增产稻谷 30 万吨 (6 亿斤 )左右。 按现行稻谷平均收购价 90 元 /100 斤计算,每年平均新增效益 亿元,农民人均增收 20 元左右。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全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将大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技术的覆盖率;综合农业技术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单项农业技术的效率,带动项目区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节约资源,提高粮食产量,节本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 通过指导农民积极发展绿肥生产,合理用药、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28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领导和实施机构,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职责。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政府成立“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成立 “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办公室” (挂农业厅 )。 省农业厅负责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动态追踪与检查监督,负责落实建设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保证建设质量和标准。 项目县农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落实项目建设任 务。 省财政厅负责资金的落实和监管。 市、县财政负责项目实施全程监督和管理。 成立项目专家小组,加强项目的技术指导。 由省农业厅厅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为成员,主要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项目管理措施 严格立项审批,做好项目申报评审工作。 按照项目管理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设计、论证、衔接准备等前期工作。 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方案确定依据及其科学、合理性,建设内容是否具体,构成配比是否经济、合 29 理,建设规模和目标要求是否适当,项目布局、设 计是否满足现代水稻产业项目要求等。 加强中期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复后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项目完工验收等制度。 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情况和实际效果,要采取定期普查、重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项目单位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单位要做好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项目实行 法人负责制,项目单位法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 (三)项目配套措施 继续稳定各项惠农政策。 一是稳定粮食补贴政策。 继续稳定并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为农业部门做好水稻生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 二是落实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 30 产的积极性,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队伍,不断是扩大粮食规模种植面积。 三是稳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续继加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实施范围,加大对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的补贴力度。 四是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并适当提高。 全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证明,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水稻生产合作社为载体,抓基地,促生产,不仅能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发展,也能不断提高种粮收益和科技含量。 在培育水稻产业化过程中,要配合“十百千”工程,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化资金支持,加大对稻谷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扶持。 加强水稻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培育新的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行为,增强合作经济组织作用。 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壮大品牌实力。 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积极向外推介我省优质大米,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 加强宣传,着力营造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实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现代水稻产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群众对现代水稻产业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 31 附表 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建设地点及资金申报表 单位:万元 建设地点 项 目 总 投 资 合计 中央补助 省本级整合资金 项目县整合资金 南昌县 1248 555 675 18 新建县 346 35 291 20 进贤县 1041 490 551 0 浮梁县 415 90 275 50 乐平市 405 35 243 127 湘东区 341 10 301 30 莲花县 313 35 272 6 上栗县 278 35 238 5 芦溪县 328 45 268 15 武宁县 343 60 283 0 都昌县 758 500 258 0 32 修水县 583 10 318 255 永修县 408 75 278 55 渝水区 510 35 268 207 分宜县 392 35 266 91 余江县 400 80 288 32 贵溪市 778 60 613 105 赣 县 293 35 258 0 信丰县 323 35 268 20 宁都县 303 35 268 0 于都县 755 485 258 12 兴国县 305 20 283 2 会昌县 330 35 268 27 瑞金市 293 35 258 0 南康市 294 35 258 1 青原区 307 5 298 4 吉安县 288 40 248 0 吉水县 320 35 267 18 峡江县 312 45 267 0 新干县 767 490 277 0 永丰县 302 35 267 0 泰和县 372 55 317 0 遂川县 314 45 268 1 万安县 304 35 268 1 安福县 783 525 258 0 永新县 303 35 268 0 袁州区 558 50 258 250 奉新县 851 510 253 88 33 万载县 473 55 298 120 上高县 858 65 598 195 宜丰县 378 55 308 15 丰城市 1181 485 676 20 樟树市 1081 490 586 5 高安市 681 75 556 50 临川区 1649 35 588 1026 南城县 343 75 268 0 崇仁县 312 55 243 14 乐安县 302 35 267 0 金溪县 313 5 298 10 东乡县 295 35 260 0 上饶县 306 35 271 0 广丰县 454 55 299 100 玉山县 586 55 281 250 铅山县 373 50 323 0 弋阳县 307 50 257 0 余干县 1205 490 588 127 鄱阳县 1536 490 588 458 万年县 298 5 283 10 合计 30495 7500 19155 3840 34 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柑橘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国内外柑橘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优势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保证我省现代柑橘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使我省现代柑橘产业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产业化,根据国家财政部《关于做好 2020 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我国柑橘生产最适宜区之一。 其中赣南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队认定为我国发展脐橙产业得天独厚的适宜区。 国际国内柑橘专家评价赣南脐橙综合品质超过世界著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脐橙;为此,我省赣南在农业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20~ 2020 年)》中列为新一轮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带。 靖安 椪 柑因其外形美观、汁多味浓、肉质脆嫩,贮藏时间长,且贮藏后的风味 35 极佳近年来畅销果品市场,深受 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通过实施“南橘北梨”、“希望在山”和“壮大柑橘产业”等柑橘发展主战略,按照“用最好的资源发展最具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现代柑橘产业作为全省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作为“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战略的着力点,逐步形成了赣南脐橙优势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凸显,靖安 椪 柑、南丰蜜橘、新余蜜橘、遂川金橘等地方特色柑橘果种迅速壮大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态势。 (一)主要特点: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效益凸显 全省各地按照“规模化 开发”的思路,科学规划,大力推进优质柑橘基地的开发建设。 截止到 2020 年底,全省柑橘种植面积达到 420 万亩,仅次于湖南省,列全国第二。 全省柑橘总产 195 万吨,产值超过 50亿元。 其中脐橙种植总面积 150 万亩,产量 80万吨。 全省 椪 柑种植面积达 45 万亩, 椪 柑总产量超 38 万吨,年创产值 8 亿元。 其中赣州市已经成为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三、国内第一的优质脐橙鲜果生产基地,该市种果农户近 24 万户, 80 多万农民从种植脐橙中 36 获得丰厚收入,摘掉了贫困帽子。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柑橘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影响的不断扩大,引起了 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2020 年,农业部考察组通过实地考察后认为“赣南是加入 WTO 之后中国柑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