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保可降解农用地膜建设项目可研内容摘要:

下才能降解,而埋在土壤里的部分因见不到阳光而不能分 解,降解后碎片不易继续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它的使用很受限制。 另外成本比普通膜高,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光/生物双降解地膜 光/生物降解地膜 (又称双降解地膜 ),是将微生物敏感物质 (如淀粉 ),与合成树脂共混,同时向体系内引人光敏剂,并在诱导期过后,通过光敏剂的敏化作用,将合成树脂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加入的微生物敏感物质自然被微生物降解。 同时,由于制品上聚集的微生物能够作用于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最终为土壤同化。 1988 年英国 Griffin 推出的低密度聚乙烯 +淀粉 +增塑剂 +光化学降解剂地膜就属此类产品,美国、加拿大的几家公司先后按此专利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主要代表为淀粉型光/生物降解地膜。 光/生物降解地膜虽然把地膜降解成小颗粒,短期内对作物生长不会有太明显的负面影响,不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土壤中塑料颗粒逐渐增加,而且非常难以清除,可能带来比使用塑料地膜更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其对土壤生态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待研究。 植物纤维基地膜 利用植物纤维如针叶木、阔叶木、麻、苇等多种天然原料生产地膜,主要采用造纸工艺制成纸地膜,它是一种可在 土壤中完全降解的环保型地膜。 目前日本已研究开发出一系列的纸地膜产品,主要有经济合理型纸地膜、纤维网型纸地膜、有机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肥料型纸地膜、生化型纸地膜和化学高分子型纸地膜。 但这些纸地膜由于抗风雨能力差、易破碎,遇雨后撕破强力大大降低,不适宜机械铺膜,所以纸地膜并未在日本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日本以 20%的麻和 80%的纸浆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如香茅等植物精油,经过浸蜡加工试制出农用麻地膜。 这种麻地膜主要铺放在蔬菜作物垅间,起到防虫和抵制杂草的作用。 日本农用麻地膜研制的主要目的是防虫、除草、省力,以解决日本农业人员老龄化的问 题。 液态喷洒式可降解地膜 液态喷洒式可降解地膜由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高分子化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发。 这种新型地膜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使用前是液体,使用时均匀喷洒在地表就能形成地膜,可以在很多领域替代农业和园艺业中普遍使用的塑料地膜,并可有效解决地膜污染土壤问题。 这种地膜强度可以根据具体用途而定,地膜也可以被制成黑色,以抑制地面杂草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在喷洒地膜前,向其中加入化肥或农药。 庄稼收获后,这些地膜就可以在耕地时被混入土壤,并随之降解,不会造成污染。 目前,这种产品已经开始在瑞 典、德国和意大利试用,主要用于西红柿、芦笋、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草莓、马铃薯和花卉种植。 我国的 可降解农用地膜情况 环保型麻地膜 环保型麻地膜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通过“十五”国家攻关研制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于 2020 年 4 月 26 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 (农科果鉴字 【 2020】第 031 号 ), 202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专利号 ZL202020022948. 3)。 环保型麻地膜是一种植物纤维地膜,它以麻类纤维为主要原料,在不改变麻类纤维特性的情况下,采用无纺布制造工艺和特有的后整理工艺试制而成。 产品具有强度 较高,保温、保湿效果好,能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使用后在土壤中降解性能良好,无污染,并有培肥土壤作用。 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更优、成本更低,具有很大推广应用价值,其中 30g/ m2的麻地膜比日本最新研制的 35g/ m2的麻地膜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只有日本纸地膜价格的 1/3。 环保型麻地膜的另一外特点是夏季覆盖蔬菜作物能缓解土壤温度的过快上升,起到抑制土壤上升过快的作用。 2020年 8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的支持下,日本东京都农业试验场进行了环保型麻地膜 覆盖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试验。 试验的麻地膜有白色、黑色和红色 3 种;覆盖作物有小松菜、菠菜;覆盖时间从 2020 年 8 月 20 日 9 月 10 日;试验结果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对照。 试验内容主要是测定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和蔬菜的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相比,覆盖麻地膜的土壤温度比覆盖塑料地膜土壤温度低 23℃,不覆盖地膜的土壤温度比覆盖塑料地膜土壤温度要高,连续 5 天观测的温度变化趋势相同。 从蔬菜生长情况来看,塑料地膜和麻地膜覆盖的小松菜长势基本一致,均好于无覆盖条件下小松菜的生长情况。 而对于菠菜而言,三种 麻地膜相比较,红色麻地膜长势最好,白色也不错,黑色麻地膜覆盖的菠菜长势较差。 这一试验结果引起了日本专家极大的兴趣。 因为日本长年种植蔬菜,为了防止虫害发生,长期使用地膜覆盖。 在日本,用于冬季增加土壤温度的办法很多,但在夏天抑制土壤温度过快上升的办法却很少。 环保型麻地膜的这一特点填补了日本农膜市场的空白。 另外,试验表明,由于麻类纤维强力较好,麻地膜的抗拉强力大于纸地膜,适宜机械铺膜。 这一试验结果在我国的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北京、吉林等省得到了验证。 可控光生物降解地膜 1991 年,农业部全国农业 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中国农业科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学院土壤肥料研究、蔬菜花卉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研究所、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对国内外多种光解膜进行了农田应用试验。 9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新疆石河子塑料制品总厂承担了原国家科委下达的光降解地膜开发应用推广项目,开发出新疆一 5号光解膜,并示范推广 1 万多公顷。 “八五”期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市塑料研究所、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原轻工总会下达的“非淀粉型可控光生物降解地膜”攻关项目,开发出光/生物双解地膜产品。 另外,北京市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化学工业部合成材料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均在光降解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较成熟的光降解膜的诱导期基本上可以满足农艺要求。 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 “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由山东科技大学 2020 年研制成功,这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是以褐煤、风化煤或泥炭对造纸黑液、海藻废液、酿酒废液或淀粉废液进行改性,通过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再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获得。 其创新点有三:一是 以秸秆为原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难题,又达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 二是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液态地膜具有双重功效,既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还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三是采用植物秸秆制取的地膜可腐化分解为腐殖酸,不仅不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污染,反而增加了集农药、肥料于一身的土壤改良剂。 该技术在青岛的平度、莱西、胶南市分别进行了花生、玉米和红薯大田对比种植试验,效果理想。 生物降解淀粉薄膜 生物降解淀粉薄膜采用“共混型”技术路线,主要原材料是以 60%淀粉、 10% PVA 及其它交联剂、偶联剂、软化剂、润滑剂等一系列助剂组成的配方体系。 生物降解地膜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期、不同降解诱导期的要求,利用然料配方的比例实现对降解地膜的可控性。 在微生物、氧、光等自然条件作用下,在完成了对农作物的保温、保墒、除草等功能后,逐步分解成为细微粉末,直至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对农田环境的无害化。 目前陕西杨凌“沃林国际”生产的生物降解淀粉薄膜降解诱导期 58 天内全部降解。 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县位于。 古为秦楚咽喉要道,现 国道和 铁路横贯东西。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0176。 25′58″— 110176。 01′43″,北纬33176。 05′53″— 33176。 44′37″之间。 地处陕、豫、鄂三省结合部,总面积 2307 平方公里。 县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 西南和北部较高,东南和中部较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最低点位于 ,海拨为 米;最高点位于 ,海拨 米。 全县平均海拔 米。 10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占总面积的 77﹪。 全县地貌可分为: ◆河谷川道地貌区 海拔 400600 米,相对高差 200 米。 分布在 河 等流域两侧的滩地、山前冲积扇等,地势较为平坦开阔。 面积约为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 6%,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 ◆低山丘陵地貌区 海拔 5001000 米。 相对高差一般为200500 米,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 区内农耕地较多,其中坡耕地面积大,山上多为疏林、灌木林和草坡,面积约为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245 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 71%。 ◆中山地貌区 海拔 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 500米左右。 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南部。 区内地势较高;山势陡峭,沟谷纵横,纵比较大。 耕地多为沟台地和坡地,多石渣,土质稍差,面积约 为 万亩,占全县面积的 23%。 县地处我国中纬度偏南地带,属暧温带与亚热带气候交汇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全县历年平均日照 小时。 年平均气温 14 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为 摄氏度( 7 月),最低气温为为零下 摄氏度( 1 月),无霜期 216 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 9 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全县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特点,土壤类型较多,有黄棕壤、棕壤、潮土、新积土等;海拔 4001000 米的河谷高阶地、塬 地和“ 312”国道沿线以黄褐土为主;海拔 10001300 米以上的山区以黄棕壤和棕壤为主;海拔 1300 米以上的山地以粗骨性黄棕壤为主。 全县土壤 PH 值为 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全氮含量普遍值为 %;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依次为 40PPM、 15PPM、 100PPM。 社会经济状况 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县辖 个乡镇, 个村, 个村民小组。 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2020 年底全县共有 23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农业劳动力 万个。 商南土地 总面积 万亩,其中:农耕地 万亩,占总面积的 %,基本农田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人均 亩;林业用地 万亩,占总面积的 %;牧业用地 万亩,占总面积的 %。 水域面积 万亩,占总面积的 %;难利用地和非生产用地 万亩,占总面积的 %。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 县距 市 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对国家、省、市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灵敏度高。 近年来,市、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的优惠 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环境优越,项目实施具有社会政策保障。 资源优势 项目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 项目地点位于 县 生态科技产业园, 距县城仅 1 公里,而 国道沿线的 等乡镇,人均耕地一亩以上,是 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农民有使用地膜种植的传统。 沿“ ” 国道向东 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2 公里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的中原平原。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临 国道,距 高速入口约 2 公里,项目区通往西安及各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县内通村公路覆盖面广,交通便利。 通讯通信设施齐全, 使用方便。 供电、供水设施齐全,各种基础设施条件完善。 工程地质 根据 该 公司提供的该厂址的地质概况报告,本场地为稳定场地,地表 2m 以下为卵石加砂层,承载 300kN 以上,完全可满足本项目要求。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按抗震要求设防。 气象条件 厂区所处暖温带气候区与北亚热带,气候较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 14℃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年降雨量: 最小年降雨量: 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农 用 地膜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