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外线工程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m— 100m 堤长划分为一个单元。 ⑤浆砌石体外观质量合格标准,按下表规定检测: 检查项目 结构类型 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堤轴线偏差 各类砌筑墙(堤) +40 40 每 20 延米测不少于 2 点 用经纬仪测 墙顶高程 干砌石墙(堤) 0+50 同上 用水准仪测 浆砌石墙(堤) 0+40 混凝土墙(堤) 0+30 墙面垂直度 干砌石墙(堤) % 同上 用吊垂线和皮尺量 浆砌石墙(堤) % 混凝土墙(堤) % 14 墙顶厚度 各类砌筑墙(堤) 10+20 同上 用钢卷尺量 表面平整度 干砌石墙(堤) 50 同上 用 2 米靠尺和钢卷尺量 浆砌石墙(堤) 25 混凝土墙(堤) 10 注:质量可疑处必须检测。 质量验收 工程验收可分为分部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验收组按浆砌石的要求进行验收。 ① 部工程完成后应及时 进行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可分段进行,完成一段验收一段。 未经验收,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②分部工程验收的图纸、资料和成果应按竣工验收的制备。 ③工程完工后,提交经工地技术负责人签署的下列文件和资料:竣工图纸;施工中有关设计变更的说明和记录;施工单位的试验、测量原始资料和成果及主要筑堤材料的质量保证书;质量事故记录、分析资料及处理结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照片或摄像资料;工程质量自检报告;施工总结报告和清单;施工大记事。 ④竣工验收合格后,将所有资料整理成册,移交工程管理单位,并抄报 有关部门备案。 15 浆砌毛 石排水沟 施工 方案及 质量管控措施 一、 材料要求 1)条石:要求浆砌条石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无风化,没有裂缝的岩石,旧料利用时要求表面干净,无杂物,同时要求表层的石料必须具有一个可作为砌筑表面的平整面,并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 2)砂:砂的质量应符合 SD12084 的规定,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采用的砂料,要求粒径为 ,细度模数为 ,砌筑毛石耗资的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 5mm,砌筑料石砂浆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 3)水泥和水: ① 筑工程采用的水泥品 种和标号应符合本技术规范规定,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湿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 ②应按本技术规范规定的用水质量标准,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 对拌和及养护的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砂浆强度验证,如果该水制成砂浆的抗压强度低于用标准水制成的砂浆 28 天龄期抗压强度的 90%以下时,则此水不能使用。 4)胶凝材料(用于砌筑工程的水泥砂浆) ①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施工中确定改变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时,应重新试验,并报送监理批准。 ② 制胶凝材料,应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严格擅自更改,配料的称量允许误差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为177。 2%,砂、砾石为177。 3%,水、外加剂为177。 1%。 16 ③ 凝材料拌和过程中应保持粗、细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水灰比的准确性。 ④ 凝材料拌和时间:机械拌和不少于 23min,一般不应采用人工拌和。 局部 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不小于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 ⑤ 胶凝材料应随拌随用。 胶凝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运输或贮存中发生离析、析水的砂浆, 砌筑前应重拦拌和,已初凝的胶凝材料不得使用。 二、 砌筑方法 1)先要在浆砌条石整治的沟道敷设水准控制点; 2)按每隔 20 米设控制桩,并按设计比降把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测出; 3)人工按设计的比降和按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清挖出断面; 4)采用 砂浆砌底,原浆勾缝,砌筑时采用座浆法,灰浆必须饱满,条石必须洗净,条石标号≥ 300 号,必须四愣上线,且无夹缝石; 5)采用 砂浆砌沟墙,原浆勾缝; 6)为确保地下水排出,在沟底、沟墙预留排水缝,按每 m2 预留排水缝不少于 3 个。 三、 砌筑要求 1)砌筑前,应在坡面上设置纵向和横向砌体坡面线,以保证砌体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浆砌条石体必须采用铺浆砌筑。 砌筑时,应先铺砂浆后砌筑,石料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稳定。 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17 3)在铺砂浆之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各水。 4)所有的条石均放在新拌的砂浆上,砂浆缝必须饱满、无缝隙,石缝间不得直接紧靠,不得先摆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不允许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方法砌石。 灰缝厚度 一般为 20— 35mm,较大空隙应用碎石填塞,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块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 四、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工程工艺控制 开工前 认真编制试验路段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前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落实好施工设备、人员的到位工作。 工程质量控制 1) 、在经理部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专职质检机构; 2) 、严格执行工序自休制度,自检合格后,填报相应表格向监理工程师申报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 、赋予施工质检人员的杜绝质量控制权, 有权要求返工、缺陷处理、停工整顿; 4) 、形成质量验收制度,做好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由质检人员会同施工技术人员一并总结、分析、确定试验数据。 施工操作质量控制 施工操作这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专业技术工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在整个施工操作 18 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做到施工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人员素质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和学习。 各专业技工、高级技工等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及原有的操作技能水平。 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坚持“进度必须服从质量”这个关系。 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指导施工,不能因为抢工期而忽视质量。 基本要求 1)、各段 排水沟砌体的砂浆和构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砌缝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抹面平整、压光、顺直。 2) 、基础设有缩缝时应与墙身缩缝对齐, 填缝材料饱满。 3) 、纵坡顺直,曲线线形圆滑。 4) 、沟壁平整、稳定,无贴坡。 沟底平整,排水顺畅,无冲刷和阻水现象。 5) 、水泥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砌体平整、勾缝整齐牢固。 五、 施工要点 施工工序 :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清理基底→铺砌→封顶→勾缝 技术措施 1) 施工前准确测量放样,并挂线施工,经常校检,以保证按照设计标高及断面尺寸施工。 2) 采用挖掘机及人工相配合进行开挖,严格按放样施工。 3) 清理基底,将基底杂物清除干净并夯实平整。 19 4) 边沟和涵洞接合处与涵洞洞口建 筑配合,便于水流通畅进入涵洞。 5) 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与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