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华侨城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内容摘要:

态环境,展现 “水绿溱湖 、共有家园 ”的景观风貌。 把溱湖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湿地景观独特、文化底蕴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融湿地保护、湿地开发、湿地观光、湿地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型国家湿地公园, 使之成为苏中地区最佳的生 19 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 2)规划结构与布局 规划五个功能区: ① 喜鹊湖:(湿地生态旅游活动聚集区) 将入口地区作为观光休闲集中的区域,把休闲游乐活动集中安置在此。 其一使景区活动丰富、保证了其经济收益,其二在此集中安排强度低的旅游设施建设,避免了建设活动遍地开花,有利于保护湿地 ,同时还将一些行为及相对强度较大的旅游活 动消融在此区,在此开展建设科普教育实验办公基地、湿地国际论坛、生态旅游论坛等。 本度假区主要位于该功能区内,开发性质与功能区主导功能相符。 ② 湖东区:(自然生态湿地区) ③ 湖南区:(湿地生态农业区) ④ 湖西区:(湿地生态体验区) 因处于公园边缘,并且交通便捷,可结合风景区已经开发的设施和观赏点,建议进行湿地体验项目。 本度假区也涉及该功能区,符合该功能区湿地体验项目等功能需要。 ⑤ 湖北区:(湿地文化景观区) ( 3)分类保护规划 区内保护分类根据内部资源的分布、特征、健全程度等共分为 5种类型。 ① 生态保护区 20 ② 自然景观保护区 ③ 史迹保护区 ④ 湿地生态游览区 该区域主要为湿地主要水域的外围,即环湖外围缓冲区,它对生态保护区可以起到缓冲和屏障的作用,沿着环湖外围道路布置各景区景点,是人为活动较密集区。 该区域以水街埠头、渔乡风情等为主题进行升华提炼,创造各种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结合湿地访客中心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等。 本度假区主要位于该分类保护区内,开发性质与保护类别相符。 ⑤ 发展控制区 ( 4)分级保护规划 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 ① 特级保护区 该区域主要为景区的湿地主水面三大湖湖面生态保护区,严格 控制游人进入比例,在其外围要有较好的缓冲条件,不得增添任何建筑。 ② 一级保护区 一级景点及其周围,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构成的景观环境。 包括湿地生态景区、历史文化景区及生态农业景区的大部分区域,区内除安置必需的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禁猎禁伐禁渔,居民采取搬迁、缩小的措施,逐步迁移出去。 ③ 二级保护区 其它具一定景观价值的部分湿地景观恢复区。 在该区域内可以安 21 排少量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区域。 ④ 三级保护区 为发展控制区、接待中心区 、 环湖部分游览区和部分湿地景观恢复区。 可安排居民居住和社会服务等设施。 允许一定强度的资源开放利用。 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湿地环境相协调。 本 项目 主要位于该分级保护区内,开发性质与保护级别相符。 姜堰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在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中提出开发生态旅游业。 重点推进溱湖生态旅游区、河横农业观光旅游区建设、保护和旅游开发。 以天然湿地和特色农业景观为主要旅游对象,努力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品牌,把生态观念融入旅游各环节,提高 “吃、住、行、游、购、娱 ”的生态化水平。 溱 湖国家湿地公园拟建设成为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 “麋鹿故乡园 ”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 “全球 500 佳 ”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园区, 以溱湖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 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姜堰 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中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主要有新通扬运河、泰东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水源水保护区、 溱湖湿地保护区等, 总面积约 150 多 km2。 努力发展景观生态农业观光:以溱潼镇溱湖风景区和沈高镇河横生态园为基点,以文化旅游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题,营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一 是建成溱湖风景区。 围绕溱湖风貌园、溱东居住区、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溱湖贸易园、 喜鹊湖度假区、 麋鹿故乡园、生态农业园、环湖景观带 “七园一带 ”格局,完善麋鹿圈养区、放养区、会船观礼区,恢复溱湖八景,展现水产古镇风貌。 22 二是开发河横生态园。 实施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生态展览园、垂钓园、生态产品观卖区、居民生活区、生态休闲工程建设,演示生态工程,体验水乡农家生活。 溱潼镇污水处理厂 建设 方案 溱潼镇污水处理厂位于拟建项目北部,宁靖盐高速公路东侧。 在拟建项目西侧、南侧和项目内部都有市政污水管网 D500分布。 ( 1) 污水收集方案 新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老镇区原有雨污合流排水管改造成雨水管;镇区按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新布置雨水管与污水管;雨﹑污水收集及输送管道基本采用重力流,局部低洼区块考虑提升泵站提升,管道管径按最大时流量计算;尽量利用地势合理布置雨﹑污水排放系统;雨﹑污水排放系统应安全、可靠,雨﹑污水收集及输送管道尽量沿已建城镇道路或规划道路铺设。 排水管网系统方案 溱潼镇中心镇区及周围中心村区域河网密布,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以最短的距离依靠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因此,雨水干管的平 面布置采用分散出水口式的管道布置形式,就近排放。 雨水管每隔 90~ 120m 预留接口。 中心镇区的污水管网设计有八条干管,分别为港口路线、城东路线、溱南路线、鹿鸣路-鹿鸣东路线、文化路线、城西路线、鹿二路线、姜溱路线;污水主干管为水心大街线。 洲城、湖南村两个中心村及溱湖风景区内华侨城区域均沿现有道路或规划中道路布设预留管 ,管径 d400~ d600mm; 最终污水均经由干管汇入水心大街污水主干管后进入拟新建的污水处理工程场区。 主干管管径 d400~ d800mm。 进水执行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92020)中 23 的一级 B标。 龙叉港河,市级河道,镇境内长度 ,南北走向,平均水面宽度 30m,流域面积 万亩,河底坡比 1: 2,常年水位 ,最低水位 ,历史最高水位 ,平均水深 ,平均流速 ,平均流量 20m3/s。 环境影响评价进入最后审批程序, 2020 年底开工建设, 2020 年底前 正式投入运营。 24 3 规划相符性分析 ( 1)与《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相符性 拟建项目涉及到溱湖重要湿地和泰东河清水 通道两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拟建项目选址位于溱湖重要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黄线范围,即限制开发范围内,对溱湖水面红线禁止开发区域没有占用,保证红线的完整性,同时开发活动属于低强度的旅游开发活动,与该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导向和要求一致。 ( 2)与《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协调性分析 按照《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拟建项目位于限制开发区域的一类限制开发区域,拟建项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案都符合该区域的方向以及相关的限制条件,对禁止开发区域没有占用,符合该生态市建设规划中对本区域的战略安排和要求。 ( 3)与《姜 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协调性分析 在《姜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的产业布局规划中,提到要逐步开发姜堰市溱湖风景区;在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中,把历史悠久的溱潼古镇定位为市域北片的以商贸旅游为主的中心城镇。 在空间管治规划中要求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实现生态旅游。 注重旅游资源的适度有序开发,防止重复建设及低水平建设。 应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充分挖掘各地文化、景观、功能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以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 在有旅游度假的生态敏感区,其开发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控制在 2%以下。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基本符合该规划的要求。 ( 4)与《姜堰市溱潼镇总体规划》( 20202020)协调性分析 在《姜堰市溱潼镇总体规划》( 20202020)的产业规划中提到充 25 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在镇域空间发展战略中提出以老镇和溱湖为中心,发展一环两区三轴的生态型镇域空间。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就位于 “一环 ”即环溱湖的旅游、度假、生态景观环。 在旅游规划中提出以溱潼古镇和溱湖为中心,以水乡风情、会船节和古镇人文为品牌,围绕传统文化 和休闲娱乐、水乡风情与度假旅游等主题,导入科普猎奇、度假休闲、观赏参观、娱乐健身、美食购物、疗养康复和会议商务等。 突出水乡风貌,彰显溱潼特色。 规划中部地区为溱湖旅游圈,环湖地带导入各类主题性游憩项目,并进行旅游活动区域上的细化,由接待服务中心向溱西发展休闲度假,向溱东发展水上娱乐活动。 并做出 “一心两带七区 ”的旅游空间格局。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就位于 “七区 ”中的环溱湖的溱湖旅游接待中心、观礼台综合次区以及渔乡风情次园这三个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域。 ( 5)与《姜堰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 在生态旅游 开发与保护规划中提出开发生态旅游业,重点推进溱湖生态旅游区,努力打造湿地生态旅游,把生态观念融入旅游各环节,提高 “吃、住、行、游、购、娱 ”的生态化水平,以溱湖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而形成温泉休闲度假区。 这一拟建项目的发展目标和板块设置是相符的。 ( 6)与《江苏泰州市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0~ 2020)协调性分析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符合风景名胜区以湖荡湿地生态为景观特征,以里下河民俗文化为内涵,融游览、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定位 26 本度假区位于规划的喜鹊湖湿地生态和文化景观游 览区内,开发性质与该功能区开展以水文化和湿地生态文化为主的休闲和游乐活动的主导功能相符。 ( 7)与《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0~ 2020)协调性分析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符合《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0~ 2020)中成为苏中地区最佳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规划目标。 本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规划功能分区的湿地生态旅游活动聚集区和湿地生态体验区,符合相关功能区要求。 位于景观分区的南湖旅游接待中心和发展预留地,符合相关分区的景观要求。 位于分类保护规划的湿地生态游览区和分级保护规划的三级保 护区,符合保护类别和级别要求。 建设项目均为 2~ 3 层,符合建筑景观风貌规划中公共建筑和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建筑不宜超过 4层的要求。 4 生态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是整个溱湖风景区 26km2范围,溱湖风景区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候鸟聚集的地带。 该区气候湿润,水量充沛。 针对拟建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建设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进行生态评价和影响分析,对项目的建设给予指导。 生物群落与种群的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与种群的调查与分析 27 据不完全统计 ,该区现有植物 153 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种(为水杉 Metasequnia glyptostroboides),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4种(分别为银杏 Ginkgo biloba、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is、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和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物种均为人工栽培,因此实际上已不存在原有的保护级别。 近年来,姜堰市在加快溱湖风景区建设的同时,启动了溱湖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先后筹资近 6000 万元用于溱湖湿地生态保护示范 区绿化造林、栽树育苗、保护水生植物、营造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共栽植湿地苗木 350多万株,栽植水生植物 150 多万株,已经形成林地达 6000 亩。 ( 1)植被概况 据实地踏查和《江苏省姜堰市溱湖风景区风景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用地范围的植被人工化特征显著,特别是乔木主要 为 人工种植,灌木分布较少,草本植物主要以普通乡土物种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落叶林、针叶林、湿生草本群落和苗圃地。 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杨树和柳树,针叶林主要水杉林。 植被分布状况参见附图,植被图的确定为群落样方调查奠定了基础。 ( 2)生态调 查方法 ① 路线踏查 对区域内的动植物等进行踏查,通过踏查,了解区域内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珍稀动植物状况。 ② 样方调查 针对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别开展样方调查,林地样方大小为 1010( m2),按照乔、灌、草分别登记,草本层为 11( m2),对 28 林地调查 2个样方,湿生草本群落 3个样方,样方大小为 1010( m2)。 ( 3)主要植被类型林地样方调查结果 根据植被路线踏查结果,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除了人工种植的柳树林、杨树林外,主要为湿生草本植被类型。 我们在拟建项目用地内的沈 马公路南侧和北侧各选择 1个林地进行了群落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认识评价区域的植被状况。 ① 柳树林 该 人工林 样方调查点位于沈马公路南侧,行间距为 2m,胸径一般 10cm,高度 911m,郁闭度约。 林下有草本层,缺灌木层。 柳树林林下的草本层主要草本植物有一年蓬、马兰、小蓟、前胡、羊蹄甲、乌蔹莓、铁心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