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高炉烟囱回收锌铟等有价金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战略性 稀散金属,在信息产业、太阳能电池、节能灯 、军工 等方面 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年产 300 余吨,亦为世界首位。 再生能源 — 炭精粉是一种粉状煤质燃料,含 C> 65%,热值> 6500kcal/kg,可供用于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 铁精矿是炼铁的标准原料,可返供钢 企使用。 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 1)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 新建年处理 6 万吨高炉炼铁烟尘的工业化 示范 工程 , 综合 回收锌、铅、铋、 锡、 铟、铁精矿 、炭精矿 等有价元素 ,产出质量合格的相应产品,能耗及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提供相应的工艺流程和具体的工艺参数 , 20xx 年底前验收。 ( 2)具体目标为: ① 新建年处理 6 万吨高炉炼铁烟尘的回转窑挥发生产线以及相应配套建设年处理 2 万吨高氯锌粉湿法提锌;湿法分离提取高纯铟及铋;火法冶炼提取铅;选矿处理回转窑渣回收炭精矿及铁精矿的生产线。 ②主要 产品产量与质量: 锌锭: 9000吨 /年,产品质量达 GB /T4701997要求( 0> 70%) 8 铟锭: 10 吨 /年 , 产品质量 达 YS/T2571988 要求 ( ) 炭精矿: 11000 吨 /年,碳品位> 65% 铁精矿: 11000 吨 /年,铁品位> 65% ③ 湿法提锌工艺 回收率达 95%。 ④ 能耗: 湿法提锌 工艺综合能耗 1600 kg 标煤 /t、电解锌电耗2820kwh/t, 回转窑挥发工艺综合能耗比常规法节 约 35%。 ⑤ 年创产值 3 亿元,实现利税 3500 万元; 电解锌 加工 成本6000 元 /吨,精铟 生产 成本 800 元 /kg。 ⑥ 做到 固体 废弃物 零排放 ,废气排放达标, 无 废水排放。 ⑦ 开展生产线 适应性和移植性的研究 ,在处理云南省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烟尘的基础上, 同时 力争使生产线能够综合利用 多 种省外钢铁企业的高炉炼铁烟尘, 形成可转让的成套技术、工艺与设备 ;开展生产线的优化设 计和整体节能降耗研究。 ⑧ 形成具有国内 领先 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炉炼铁烟尘 资源化新 技术 和 工业化 示范工程。 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 ( 1)如前述,基于处理原料 —— 高炉炼铁烟尘的大量存在和年复一年的不断产出 ,为减少和避免由于堆存而产生的二次循环污染,有必要投资建设 生产线: 加快和加大 对 它的 处理。 又基于 该炼铁烟尘作为一种固废物 和 二次资源,其价格低廉,而采用本项目可以回收多种有价金属和再生能源(炭精粉),产品成 本 比常规工艺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投资十分必要。 ( 2)按项目投资 2400万元,年产出锌、铟等有色金属 10000t,再生炭精粉 11000t,达标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 ,销售收 9 入 3亿元,新增利润 2300万元,新增税收 1200万元,投资利税率高达 %。 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 1)本企业已建有半工业生产线,从 20xx年生产至今,拉通 了 生产流程,批量产出 了 质量 合格的产品供应市场, 且 供不应求。 ( 2)工艺及技术逐步趋于成熟,拥有独特、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一领先地位预计还可保持数年。 ( 3)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客户稳定,无后顾之忧。 ( 4)产品成本低、市场竞争优势强。 ( 5)与昆明理工大学建有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组建项目组 、 知识层次、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气氛浓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拥有相应的分析检测设备和手段。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 ( 1)项目的技术 路线如下图所示 ( 2)工艺 独特、先进、合理和成熟性体现在如下几 个 方面 : ① 采用新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 通过对 固体废弃物 —— 高炉炼铁烟尘的综合利用, 实现回收有色金属 和 炭、 铁精矿的 连续化、规模化 生产 ,可极大 缓解 我国 资源短缺 的现状; ②在湿法炼锌技术上,在国内首次 采用 溶液萃取 技术 除杂,可有效脱 除高氯氧化锌粉中的有害杂质, 保证 电锌 的 顺利生产, 10 附图:炼铁烟尘回收有色金属及再生能源工艺流程 添加剂 回转窑还原挥发 烟气 收尘 窑渣 选矿 高炉炼铁烟尘 建材辅料 炭精矿 铁精矿 高氯锌氧粉 废气 ( 达标排放 ) 硫酸浸出 浸出液 还原熔炼电解 净化 电解 废电解液 锌锭 浸出 渣 酸浸 铅渣 浸出液 净化 后液 铋 渣 电铅 萃取提铟 含铟有机相 萃余液 反萃取 再生有机相 反萃液 萃取脱氯 置换、熔铸 电解 高纯铟 11 预期取得 的 技术指标 可超过 国家 20xx 年对锌电解要求的 建议 目标。 ③创造 性 采用 酸浸 —— 净化 —— 萃取技术处理提锌浸出渣,可有效分离回收多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