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的一种良好模式; 还 可提高杉木干材的通直度和减少冰冻雪压及病虫危害。 整地方式:整地分地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退耕地统一采用挖穴整地;荒山整地在平缓地段进行炼山、全垦后挖穴,在山坡地段采用块状或环山带状整地后挖穴。 穴的规格为 40 40 40cm。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造林株行距为 2m,造林密度为 222株 / 亩,其中杉木为 162株 / 亩,阔叶树为 60株 / 亩。 杉木阔叶树混交比为 7:3,采用不规则混交。 混交树种还可用 楠木 、檫木、木荷等替代。 苗木选择:选用杉木良种一级苗造林,即苗木要求选用一年实生苗,苗木规格是苗高不低于 25厘米,地径不低于 厘米,苗木色彩和形态表现为紫红色、菊花头。 枫香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 造林技术:一般在 12月至翌年 2月栽植,杉木栽植时先回填表土,并做到深栽、压实、不反山。 即覆土要细致,防止窝根,栽植深度以苗茎入土二分之一左右为宜,苗木朝向山下,压实要里紧外松不积水。 枫香则要求尽量深栽。 抚育管理:造林后前 3年每年抚育 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 56月和 89月进行,第 4年 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踏。 “ 湿地 松 +木荷 ”松阔混交林模式 湿地 松是我县主要适生树种之一 ,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 ,具有耐瘠薄,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对 石灰岩 地区造林,主要采用“ 湿地 松 +木荷”造林模式。 该 模式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松类病虫害的发生 及林木生长快 8 的特点,生态效益显著。 整地方式: 坡耕地和 荒山造林采用穴垦整地、表土回填、整地规格为 40 40 40厘米。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造林株行距为 2 2米,造林密度为 167株 /亩,其中 湿地 松 117株 /亩, 木荷 为 50株 /亩。 湿地松阔叶树混交比为 7:3,采用不规则混交。 混交树种还可用枫香、 栾树 等替代。 苗木选择:采用良种一级苗(或一级切根苗),切根苗具有发达的根系,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是 湿地 松 造林的一项技术革新。 木荷 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 以上。 造林技术: 湿地 松 人工植苗要求 踏实、锤紧 ,而且要尽量在立春之前栽植完毕。 木荷 则要求尽量深栽。 抚育管理:造林后前 3年每年抚育 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 56月和 89月进行,第 4年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踏。 “柏木 +苦楝”柏阔混交林模式 柏木 是我县 三难地 主要适生树种之一 ,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对 钙质页岩和石灰岩 地区造林,主要采用“ 柏木 +苦楝”造林模式 ,生态效益显著。 整地方式: 坡耕地和 荒山造林采用穴垦整地、表土回填、整地规格为 40 40 40厘米。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造 林株行距为 2 2米,造林密度为 167株 /亩,其中 柏木 117株 /亩, 苦楝 为 50株 /亩。 柏木 阔叶树混交比为 7:3,采用不规则混交。 混交树种还可用枫香、栾树 等替代。 9 苗木选择: 柏木 采用良种一级苗 造林。 苦楝 采用一年生一级苗造林,地径在。 造林技术: 柏木人工植苗要求 踏实、锤紧 ,而且要尽量在立春之前栽植完毕。 苦楝 则要求尽量深栽。 抚育管理:造林后前 3年每年抚育 2次,采用蔸抚,每年第一次锄抚、第二次刀抚,分别于 56月和 89月进行,第 4年67月进行一次刀抚,促进郁闭成林,并加强管护,禁止放牧,防止牲畜残 踏。 油茶 纯林模式 油茶为我县传统经济林树种之一,种植油茶可维护国家食油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我县丘陵区 坡度 20度以下、 立地条件好的坡耕地 可规划种植油茶。 造林技术:油茶造林要选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性至中性的丘陵山地。 造林整地全垦或穴垦,穴垦规格 60 60 60厘米,每亩施基肥 20203000公斤,种植密度每亩80110株。 苗木必须达到省标一、二级要求 , 一般采取 2年生嫁接苗木,植苗造林, 植苗时间在立春前半个月和立春后1个月内,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植苗时做到根舒不窝、苗正不斜、 细土压实。 抚育管理:油茶幼林期,要进行补缺全苗, 抚育可以耕代抚,可间种除藤蔓和高杆以外的农作物,以不影响油茶生长为宜。 并每年施肥至少一次,施肥方法为 沟施,即沿树冠投影边缘开沟,宽 2025厘米,深 1520厘米,施堆厩肥、草塘泥、火土灰、饼肥和化肥均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