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内容摘要:

1分,可累计得分,但单项以最高项计分。 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分别赋 1 分。 积满 4 分为止, 学生获奖情况( 4 分) 学生参加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的分别记 1分。 八、 教学 质量 (100 分 ) 中考科目( 92 分),会考、考查科 目( 8 分) 具体评价办法详见正文 有下列情况在总分中增加或扣除: 学校在校本习题研究方面能提供完整的题目类型与对应的解题方法,每学科加 1 分。 有科研课题并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资料或阶段性成果,县级课题每题从总分中加 分,市级每题加 分,省级每题加 1 分,若有课题但无实施过程材料的不赋分。 开学一周内上报学校各项计划,教师授课一览表、课程表,每缺一项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 《肥西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教研检查月报表》, 每缺一次 从综合积分中扣 1 分,迟报或不合要求扣 分,扣 完 5 分为止。 每学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量化考评,并将结果公示后分别报县教育局人事科和中教室,程序不到位扣 1 分除,缺报一次扣 5 分。 按照 [肥西县中小学(幼儿)教师教研常规工作考评细则 ],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常规工作进行一次考评,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考评范围,并将其结果公示后报教育局中教室,缺一次,从综合积分中扣 3 分。 校级领导、二级机构成员未按文件要求听、评课的 ,每人次扣 1 分。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实施说明 一 . 数据来源说明 1. 今年初三毕业年级 的学生学籍数据库,基教科提供。 删除转出、休学、死亡学生对应的有关记录。 2. 今年各校初二学籍数据库,基教科提供。 删除转出、休学、死亡学生对应的有关记录。 3. 今年初三毕业考试成绩数据库。 各校将数据报送教研室,教研室汇总。 每个学生一条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学籍号、级、校、班、各科成绩等栏目。 删去 0 分的记录,删去非 2020 级学生对应的记录。 4. 高中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普高”)成绩数据库,教研室提供。 已发给各初中、各普通高中,已向社会公布。 5. 毕业年级在去年初二 时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数据库(地理、生物),教研室提供,已发给各初中并已向社会公布。 6. 今年初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理、生物),教研室提供。 7. 高中招生英语口语考试各初中与考人数,教研室初中部提供。 高中招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数据库,仪器站提供。 8. 普通中专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专”)成绩库(包括姓名、性别、学籍号、毕业初中、各科分数),招生办提供,教研室发给各初中。 各初中检查,填上“学籍号”和“班”后,报教研室汇总。 9. 职业中专冬季招生(以下简称“中职”或 “职校”)即提前分流职校学生名单(职校学生学籍数据库,包括姓名、毕业初中),职成教科提供。 10. 初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初赛成绩、决赛成绩、获奖人数,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初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情况,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11. 初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初赛成绩、决赛成绩、获奖人数,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初三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情况,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12. 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各学科教师的活动(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案或教学案例评选, 学科教研活动等),有关数据教研室初中部采集、保存并分析。 13. 督导室统一组织的教育综合督导,与教学有关的指标,督导室提供数据,教研室初中部分析。 14. 各初中提前分流职校任务数、完成率,职成教科保存并分析。 二 . 数据预处理说明 1. 普高招生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信息,删除(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政治+历史)为 0 分的记录。 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就在学籍库中增添上。 2. 中专招生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信息,删去(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历史) 为 0分的记录。 学籍号重复的,只保留一人(同号同姓名的,删除一个;不同姓名的,删除那个与学籍姓名不同的)。 按学籍号到普高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中专成绩库中删除。 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或虽找到但姓名不对,就从中专成绩库中删除。 3. 提前分流职校学生数据库,删除往届生。 学籍号重复的,只保留一人。 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即无学籍),或虽找到但姓名不对,就从职校学生库中删除。 按学籍号到普高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职校学生库中删除。 按学籍号到中专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职校学生库 中删除。 4. 重新计算总分,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5. 创建中考成绩库,将普高成绩导入,将中专成绩导入。 6. 删除往届生和总分是 0 分的学生后,再进行检测。 三 . 几个基本数据的计算 1. 学籍人数。 根据学籍数据库,统计出各初中、各乡镇学籍人数。 根据毕业考试成绩数据库,统计出各单位的与考数,再加上提前分流职校人数。 2. 根据中考成绩库,统计出总体(全市)总分及各科目的: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线、良好线、优秀数、良好数、优秀并列数、良好并列数。 (优秀线:中考第 1500 名的分数;良好线:中考第 8000 名的分数。 ) 3. 根据初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库,统计出全市总分及各科目的: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线、良好线、优秀数、良好数、优秀并列数、良好并列数。 (优秀线:第 2020名的分数;良好线:第 10000 名的分数。 ) 4. 统计出各初中、各乡镇的:学籍数、中考与考数、普高与考数、中专与考数、职高提前分流数、英语口语与考数、实验操作与考数、毕业考试与考数;初二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数。 5. 各初中、各乡镇巩固人数的计算:以英语口语、实验操作考试与考数(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 0 分的应届考生数)和提前分流职校人数为主要依据。 6. 中考 总分及各科目 优秀线、良好线: 总分: , ; 语文: 89, 73;数学: 88, 56;外语: 101, 67; 物理: 78, 51;化学: 88, 60; 政治: 74, 56;历史: 70, 50; 地理: 79, 61;生物: 70, 50; 四 . 统计项目和计算说明 1. 生均分数( 15 分)。 、中考生均 分数。 中考应届考生的成绩,各单位取分数较高的一部分考生,计算平均分;这部分考生的人数是: (学籍数的 50% )、 (中考与考数- 2),两者中较小的。 (评估方案中C=50) 中考:普通高中招生暨职业中专夏季招生统一考试+普通中专招生考试。 单位得分:最高得分 10 分,最低得分 1 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 A+ B。 线性变换(一次函数,线性函数): y = Ax + B 式中, x 是任一个单位的考核指标数值, y 是该单位的得分; 常数 A 和 B 的计算方法:每个单位 的考核指标数值已经计算出来了,也就是各单位的x值是已知的,那么,最低值 x1 和最高值 x2 也是已知的;最低得分 y1 和最高得分 y2 已经知道( y1 = 1, y2 = 10)。 根据公式: y1 = Ax1 +B 和 y2=Ax2 +B 就可以计算出 A和 B。 这种由考核指标数值 x 计算出单位得分 y 的方法,是线性变换,不改变各单位的名次,也不改变各单位的相对距离(不会变形)。 、本单位初二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总分数与初二学籍人数之比,即生均分数。 总分数=平均分与考数。 单位最高得分 5 分,最低得分 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 A+ B。 2. 进线率( 20 分)。 进线率包括优秀率和良好率。 、中考优秀率。 全市按中考第 2020 名划线,得到优秀线。 本单位中考进线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优秀率。 ( 6 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 A, A=满分分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中考良好率。 按中考第 8000 人划线,得到良好线。 本单位中考分数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良好率。 ( 9 分) 单位得分= 9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 最高数值 、初二优秀率。 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全市按第 2020 名划线,得优秀线。 初二进线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得初二优秀率。 ( 2 分) 单位得分= 2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初二良好率。 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全市按第 10000 名划线,得良好线。 分数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良好率。 单位得分= 3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3. 巩固率( 20 分)。 初三巩固人数:口语考试与考数或实验操作与考数,加上职校提前分流人数。 初二巩固人数:(地理+生物)不低于 40 分的人数 巩固率=巩固人数247。 学籍人数 、初三巩固率得分计算: 12本单位巩固率247。 全市最高巩固率。 、初二巩固率得分计算: 8本单位巩固率247。 全市最高巩固率。 4. 普高与考率( 10 分) 普高与考率=高中招生考试与考数247。 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最高 10 分、最低 2 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与考率 A+ B。 5. 职校招生完成率( 10 分) 各初中、各乡镇职校招生任务数由职成教科确定。 完成率=职校建籍数247。 任务数。 单位得分:完成率达到或超过 100%的单位得 10 分,其它单位得分 = 10本单位完成率。 6. 学生的学科竞赛( 8 分)。 本学年度初二学科知识竞赛,初赛平均分占 1 分,决赛获奖人数占 1 分。 本学年度初三学科知识竞赛,平均分占 2 分,获奖人数占 2 分。 学科技能竞赛:根据参赛人次计算单位得分,满分 2 分。 7. 教师之教研、科研、竞赛等活动。 ( 7 分) 本学年度举行的初中各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案或教学案例评选、优秀课件评选,教育科研立项、结题、教育科研过程和效果,学科教研活动等。 根据各级获奖人次累计记分。 单位得分计算方法:先计算出各单位各项活动得分之和与任课教师数的比值,单位得分= 7单位数值247。 最高数值。 8. 视导、督导成绩。 ( 5 分) 、在督导室统一组织的综合教育督导中抽取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 各单位各指标的数值由督导室提供。 从 2020 年综合教育督导中抽取的指标有: B14 德育工作、 B16 教学常规、 B17 课堂教学、B18 实验教学、 B21 学生评价、 B22 校本教研。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各单位将有关各项指标的成绩数值相加。 单位得分= 3本单位数值247。 最高数值。 有多处学校的镇(街道),所属各校得分乘 以一个系数(权重)后相加,得到镇(街道)的得分,各系数之和等于 1。 、视导成绩。 依据教研室“两个规范”和“一个意见”文件精神,量化打分。 单位得分= 2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9. 过程性督查( 5 分) 、日常工作( 3分)。 本学年度教研室对各单位日常工作情况的检查记录和评价,包括各项工作的传达和实施质量,各种业务活动参与和绩效情况,考风考纪情况,各种学校管理责任事故情况等。 采用扣分的办法记分。 单位得分= 3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中考和学科竞赛中,考风考纪出现问题较多的单位(个人作弊 5 人次以上或集体有组织作弊),该项得 0 分。 、抽查情况( 2分)。 本学年度教育局对各单位督查和抽查的情况,以教育局通报为主要依据。 采用扣分的办法记分。 单位得分= 2本单位数值247。 全市最高数值。 A市教研室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初中综合评估改进建议一 今年的评估,找不到各校的“巩固人数”,很难对“巩固率”进行计算。 往年是“两考合一”,即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而为一,统一组织进行。 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 0分的应届考生数即与考数,学籍数减去与考数就是辍学人数;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100 分的应届考生数就是巩固人数。 今年,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别进行,并且毕业考试由各初中自行组织、自行阅卷,各初中将毕业考试成绩报教研室汇总。 根据汇总结果,看出三个特点:一是考生人数较多,有许多学校超过学籍记录的人数;二是分数普遍较高且差别较小,即平均分较高并且标准差较小;三是一贯教学成绩较高的学校平均分相对不是很高,如 DB中学,历次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中考等,成绩一般是第一名或第二名,但这次毕业考试成绩, DB 中学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