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太原环保局内容摘要:

;秋季凉爽,雨量少;冬季干燥寒冷,少雪,多为晴朗天气。 15 由于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多种地形的差异和海拔高度的悬殊,使各类地形在气温、降水、气压、日照等气象要素方面差异明显,气候特征多样,形成了温暖气候区、温和气候区、温凉气候区和冷凉气候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由于季风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 NNW,频率约 %,次主导风向为 N,频率约 %,静风频率为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降雨量,多集中在 8 月。 水系水文 ( 1)地表水 太原市境内的河流分为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 汾河是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也是代表太原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唯一河流,发源于北部山区,自北而南贯穿太原市,蜿蜒曲折,沿途有 45 条支流汇入。 汾河太原段的长度为 178 公里。 淮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温川河、乌河、箭杆河等 7 条支流。 太原市境内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迎泽湖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内,其水域面积约 3 亩,由汾河东干渠补水,其功能主要为景观娱乐用水。 晋阳 湖位于 太原市区西南方向, 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 万平方公里。 晋阳湖是太原市最大的湖泊,湖面约 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湖泊面积的78%,蓄水量达 亿立方米,补给水源为汾河上游水。 该湖主要为太原市第一热电厂工业用水和渔业用水,近年又发展成为群众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 晋阳湖位于 太原市区西南方向, 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 万平方公里。 晋阳湖是太原市最大的湖泊,湖面约 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湖泊面积的 78%,蓄水量达 亿立方米,补给水源为汾河上游水。 该湖主要为太原市第一热电厂工业用水和渔业用水,近年又发展成为群众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 太原市市区有多条防洪河道,其中南沙河由东至西流入汾河下游段,承担着城南区由东向西的汛期防洪任务。 冶峪河流域面积不大,河里倒了很多建筑垃圾,河宽也慢慢从 20 米宽变成了两三米宽 ,太原市政府已经将该河道治理列入计划。 2020 年 11 月 《太原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 中提出, 河道综合治理包括河道生态治理和上游水土保持治理。 至 2019 年,我市将分年度实施南沙河、太榆退水渠、北沙河、北涧河、风峪河、冶峪河、玉门河、16 九院沙河、虎峪河、北排洪渠河道生态治理。 本项目地表水属太原汾 河段,属 Ⅳ 类水体。 项目 东侧 距离晋阳湖北岸直线距离为, 东侧距汾河 约 千 米 ,项目北侧距离冶峪沟约 10m。 ( 2)地下水 太原地区是由断会隆起山地河断陷盆地组成的一个特殊水文地质单元。 经勘察测得地下静止水位为 ~,初见水位为 ~,地下水为潜水类型,主要含水层为中细砂和粉土,与汾河水为互补关系。 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 东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村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 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到郭家梁村。 北边界:古交市与静乐县的行政分界线。 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按照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和管理。 一级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其范围: 古交重点保护区:从西向东经罗家曲 古交 寨上 河口的汾河河谷。 西边山断裂带重点保护区: 北界:西铭 北寒 闫家沟。 西界:西铭 大虎峪 上冶峪 店头 马坊 南峪 李家楼 西梁泉。 东界:闫家沟往南沿铁路至罗城 北大寺 王郭 姚 村 清源镇 水屯营。 南界:西梁泉 水屯营。 二级保护区为后山补给径流区和前山径流排泄区,其范围:庙前山、石千峰分水岭17 至王封村以西地区和以东地区。 三级保护区为冲积洪积平原区,其范围:西边山沿线以东汾河以西地区。 本项目 在 晋祠泉域 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范围 内 , 但不在晋祠泉域保护区一、二级保护范围内 , 项目与晋祠泉域关系图见附图 5。 土壤与制备 太原市位于东 、 西两山之间,属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现有耕地面积 万亩,林地面积 83 万亩,草地面积 187 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高梁和玉米,经济作物除 蔬菜外,还有葡萄、苹果和药材。 太原植物区系有 种子植物 、 蕨类植物 、 苔藓 、 地衣 、 藻类 和 菌类 ,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 晋源区 累计完成造林面积 5427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被省政府评为林业建设先进区;全区 城市绿化覆盖率 和绿地率分别达到 %和 %,人均 绿地面积 达 平方米。 对破坏环境的 非煤矿山 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取缔了 75 家耗能高、污染重的土小企业,在晋祠和罗城地区创建了 2 平方公里无燃煤区,各种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八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本项目所在地为 董茹水文站用地。 天龙山自然保护区 天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山西省的国有天然林保护区之一。 具有山地、丘陵、密林的小环境,因此在其腹地栖息着多种动物,其中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经常出没。 1993 年 1 月 20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 [1993]12 号正式批准建立山西天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使保护区今后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使保护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根据山西省林业厅晋林护函字 [1993]04 号的要求,特提出《山西天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项目。 山西省天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原市西侧的天龙山石质山区,地理位置是东经112176。 19′06″~ 112176。 24′49″,北纬 37176。 41′02″~ 37176。 45′42″。 行政所属晋源区,区内有姚村、晋祠两个乡镇, 10 个自然村。 管辖面积 公顷。 东西宽约 15 公里,南北长约 1818 公里,海拔在 779~ 1742 米之间,区境轮廓近似圆形。 天龙山自然保护区 西、南与清徐县交界,北与晋源区晋源镇接壤,东与晋源区姚村、晋祠两乡镇连。 分布在晋源区 2 个乡(镇)的 10 个村。 功能区划分是保护区整个规划的核心,功能区划分的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保护区的整体建设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功能区划分是根据上述规划原则和山西天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物种资源分布情况,以保护好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为根本,兼顾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将其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大区域。 ( 1)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生长旺盛、分布集中、保存完好和动物集中的地段。 位于保护区人为 活动较少的中部,地理坐标东经 112176。 20′16″~ 112176。 21′50″,北纬 37176。 41′04″~ 37176。 44′01″。 四至界限东起合庄山梁,沿梁向北到 1297 山头后下到沟,沿沟北上到沟掌折向西,翻过鞍部向南进入杜里坪沟,沿沟一直到杏坪,从杏坪向东南到合庄山梁。 该区域主要分布以油松、白皮松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少量山杨、辽东栎。 该区是保护区内山峦起伏、人烟稀少、生物多样、植被旺盛、森林集中、保存完好和动物褐马鸡分布集中的区域。 该区生态系统保护良好,物种丰富,是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主要区域。 核心区总面积 公顷,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其中林分面积 公顷,森林覆盖率 %。 ( 2)缓冲区:是核心区和实验区的过渡地段,对核心区起保护和缓冲的功能。 缓冲区是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或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地段,也是珍稀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因此应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176。 19′53″~ 112176。 22′10″,北纬37176。 42′10″~ 37176。 44′09″,该区对核心区起保护和缓冲作用,在该区内只可进行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等。 区内多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 缓冲区面积 370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其中林分面积 公顷,森林覆盖率 %。 ( 3)实验区:该区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区内有当地自然村的农耕地,当地居民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本区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调查研究,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参观、考察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繁育、驯化、培育、生态旅游等,是加强资源合理利19 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示范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176。 19′06″~ 112176。 24′49″,北纬37176。 41′02″~ 37176。 45′42″。 实验区面积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和 %,其中林分面积 公 顷,森林覆盖率 %。 本项目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176。 2839。 59,北纬 37176。 4739。 , 不在 天龙山自然保护区内 ,距离实验区直线距离约。 20 社会环境简况: 人口及行政规划 太原市现辖 6 个市辖区、 3 个县,代管 1 个市级区。 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太原县、阳曲县、娄烦县三个县,古交市一个市,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 工业园区)。 拥有 22 镇 61 乡和 50 个街道办事处。 太原市人民政府驻新建路,全市总面积 6988 平方公里。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太原市晋源区,据有关统计资料,其区域面积 29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万,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 ,非农业人口 万人。 辖金胜镇、晋祠镇、姚村镇 3 个镇,义井街道、 罗城 街道、晋源街道 3 个街道, 96 个行政村及 18 个社区。 社会经济 2020 年,太原市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768 元,增长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16 元,增长 %;两个收入增长均快于经济增长。 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 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 %。 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到 %、 %、 %。 江铃重汽、阳煤化机、北车太原铁路装备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投产见效。 富士康太原园区投资 32 亿元,新上苹果 iphone5s 智能手机装配线,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增长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 %。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更加突出。 项目所在地晋源区,是太原城市经济发展的热点区。 晋源区北部为工业区,中南部旅游、农业区。 全区总土地面积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 公顷,共有耕地 万亩,水域 6 万亩,林地、园地等 万亩,人均 占用耕地面积约 亩。 建成了5 个养殖园区、 4 个干鲜果观光示范区、两个苗木花卉基地、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1 以 “ 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畜牧 ” 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集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开始显现。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 50%,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是太原市的蔬菜供应主要基地之一。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迅速。 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 120 所,工作人员 万人。 高等院校 12 所,中等专业、学校 48 所,技工学校38 所,普通中学 228 所,农、职业中学 49 所,小学 1610 所,成人高等学校 22 所。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967 个。 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 227 个,影剧院 31 个,艺术表演团体 16 个,文化馆 11 个,博物馆 2 个,公共图书馆 7 个,广播电台 4 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 1 座,电视台 4 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 4 座。 同时,各类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繁荣兴盛,更加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晋源区 2020 年 坚持教育优先,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完成 21 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任务 ,新改扩建村级幼儿园 5 所,新建多媒体教室 171 个,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成农村文体活动广场 10 个,文化惠民 3 万余人。 举办第二届“晋之源”群众文化艺术周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区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项目顺利开工。 提档升级村卫生室 20 个,招聘乡村医生 28 名,群众“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 交通运输 太原市市区的路网布局呈棋盘式。 目前已形成东西向 11 条主干街道,南北向 14 条主干街道,主干道路网经纬分明,属典型的方格网布 局;市区内次干道东西向有 23 条,南北向有 13 条。 贯穿市区南、北的干道总长 147 公里,贯穿市区东、西的干道总长 公里,全市大、小街道 1322 条,总长 公里。 风景名胜 晋源区有四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晋祠、天龙山石窟、古晋阳遗址、22 龙山 石窟。 古遗址 10 处,最著名的有 晋阳古城遗址 ;石窟、古墓、造像、 摩崖 19 处,最著名的有天龙山石窟、 龙 山道教石窟 、北齐娄睿墓、 虞弘墓 、春秋大墓、 西山大佛 、北齐童子寺连理塔等;古建筑 65 处,其中久负盛名的晋祠古建筑群,云集了 中国 古建楼、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