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华府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刨平,安装后必须平、正、直。 防腐剂配制与涂刷方法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3)钉装面板: ( 1)面板选色配纹:全部进场的面板材,使用前按同房间、临近部位的用量进行挑选,使安装后从观感上木纹、颜色近似一致。 ( 2)裁板配制:按龙骨排尺,在板上划线裁板,原木材板面应刨净;胶合板、贴面板的板面严禁刨光,小面皆须刮直。 面板长向对接配制时,必须考虑接头位于横龙骨处。 4)面板安装: ( 1)面板安装前,对龙骨位置、平直度、钉设牢固情 况,防潮构造要求等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安装。 ( 2)面板配好后进行安装,面板尺寸、接缝、接头处构造完全合适,木纹方向、颜色的观感尚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式安装。 ( 3)面板接头处应涂胶与龙骨钉牢,钉固面板的钉子规格应适宜,钉长约为面板厚度的 2~ ,钉距一般为 100mm,钉帽应砸扁,并用尖冲子将钉帽顺木纹方向冲入面板表面下 1~ 2mm。 ( 4)钉贴脸:贴脸料应进行挑选、花纹、颜色应与框料、面板近似。 贴脸规格尺寸、宽窄、厚度应一致,接槎应顺平无错槎。 B)塑钢门窗: 1 工艺流程:弹线找规矩→门窗洞口处理→ 安装连接件的检查→塑料门窗外观检查→按图示要求运到安装地点→塑料门窗安装→门窗四周嵌缝→安装五金配件→清理 (一)划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中门窗的安装位置、尺寸和标高,依据门窗中线向两边量出门窗边线。 以顶层门窗边线为准,用线坠或经纬仪将门窗边线下引,并在各层门窗口处划线标记,对个别不直的边应剔凿处理。 门窗的水平位置应以楼层室内 +50cm 的水平线为准向上反,量出空下皮标高,弹线找直。 每一层必须保持窗下皮标高一致。 (二)塑钢门窗披水安装 按施工图纸要求将披水固定在塑钢窗上,且要保证位置正确、安装牢固。 (三)防腐处理 门窗框四周外表面的防腐处理如果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处理。 如果设计没有要求时,可涂刷防腐涂料或粘贴塑料薄膜进行保护,以免水泥砂浆直接与塑钢门窗表面接触,产生电化学反应,腐蚀塑钢门窗。 安装塑钢门窗时,如果采用连接铁件固定,则连接铁件,固定件等安装用金属零件最好用不锈钢件,否则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以免产生电化学反应,腐蚀塑钢门窗。 (四)塑钢门窗安装就位 根据划好的门窗定位线,安装塑钢门窗框,并及时调整好门窗框的水平、垂直及对角线长度等符合质量标准,然后用木楔临时固定。 (五)塑钢门 窗的固定 当墙体上预埋有铁件时,可直接把塑钢门窗的铁脚直接与墙体上的预埋铁件焊牢。 当墙体上没有预埋铁件时,可用射钉枪把塑钢门窗的铁脚固定在墙体上。 当墙体上没有预埋铁件时,可用金属膨胀螺栓或塑料膨胀螺栓将射钉枪把塑钢门窗的铁脚固定在墙体上。 当墙体上没有预埋铁件时,也可用电钻在墙上打 80mm 深、直径为 6mm 的孔,在长的一端粘涂 108 胶水泥浆,然后打入孔中。 待胶水泥浆终凝后,再将塑钢门窗的铁脚与埋置的钢筋焊牢。 (六)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间的处理: 塑钢门窗安装固定后,应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 及时按设计要求处理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 如果设计未要求时,可采用矿棉或玻璃棉毡条分层填塞缝隙,外表面留 5— 8mm 深槽口填嵌嵌缝油膏,或在门窗框四周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后,填嵌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七)门窗扇及门窗玻璃的安装: 门窗扇和门窗玻璃应在洞口墙体表面装饰完工后安装。 平开门窗在框与扇格架组装上墙、安装固定好后再安玻璃,即先调整好框与扇的缝隙,再将玻璃安入扇并调整好位置,最后镶嵌密封条、填嵌密封胶。 (八)安装五金配件 : 五金配件与门宽作连接用镀锌螺钉。 安装的五金配件应结实牢固,使用灵活。 成品保护 塑钢门窗装入洞口临时固定后,应检查四周边框和中间框架是否用规定的保护胶纸和塑料薄膜封贴包扎好,再进行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的填嵌和洞口墙体表面装饰施工,以防止水泥砂浆、灰水、喷涂材料等污染损坏塑钢门窗表面。 在室内外湿作业未完成前,不能破坏门窗表面的保护材料。 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作业时电焊火花损坏周围的塑钢门窗型材、玻璃等材料。 严禁在安装好的塑钢门窗上安放脚手架、悬挂重物。 经常出入的门洞口,应及时保护好门框。 严禁施工人员踩踏塑钢门窗,严禁施工人员碰擦塑钢门窗。 交工前撕去保护胶纸 时,要轻轻剥离,不划破、刮花塑钢不面氧化膜。 屋面防水工程 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找坡 层 →保温层→抹防水砂浆 找 平层→特殊部位增补处理→铺贴防水卷材→接头处理未端收头→作保护层。 防水卷材铺贴施工要点 (1)基础层要求:将基层上的灰尘、油污、碎裂骨等杂物清理干净,使表面干燥,含水率不大于 9%,阴阳角要抹成 R=100mm 圆弧八字角,确保防水层粘贴牢固。 (2)防水卷材铺贴时先做细部附加层,再加大面积展开,长边搭接 100mm,短边搭接 150mm,上下卷材间搭接时均错开 1/2 幅宽,铺贴前先弹线确 定卷材的位置,边对线边铺贴,及时排除卷材下的空气。 屋面找平层应抹光,屋面出气孔、女儿墙周围抹八字圆角。 金属管道抹八字前,要先刷掺适量建筑胶的素水泥浆作结合层。 对找平层应适当养护,有一定强度干燥时才铺贴卷材、防水层立墙卷材,应保证铺贴或涂刷高度。 卷材必须卷进滴水檐下的槽内。 采暖系统的安装 清理基面:在进行发泡水泥施工之前,将地面清扫干净,不得有凹凸不平的地面,不得有砂石碎块,钢筋头等,卫生间的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 、绝热层施工:绝热层采用现场发泡水泥,发泡厚度为 30mm,发泡水泥施工时要保证密实和表面平整。 加热管安装 1) 每 15~25m2的铺设面积为一回路,加热管每回路长度不得大于100m。 回路中加热管的长度超过 100m 的房间增设回路。 2) 加热管的布置间距为 300mm。 采用旋转形布管方式。 3)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线并配管。 同一通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 4)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如不可避免,应设置在便于揭盖或补漏操作的地方。 5)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 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折”;塑料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6 倍管外径。 6)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 时,加热管外部应采取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 7)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 套管应高出装饰楼面 150~ 200mm。 8)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采用 U 型卡带和 U 型卡钉将加热管固定在发泡水泥隔热层上。 9)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 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 ,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 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 1)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 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 200mm,允许偏差为177。 1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大于 300mm。 2) 阀门、分水器、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得少于一个。 对安装在分水器进口、集水器出口及旁通管上的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 应为工作压力的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倍,公称直径不大于 50mm 的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应为 15s,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密封面应无渗漏。 冲洗、试压 1) 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 冲洗应在分水器、集水器以外主供、回水管道冲洗合格后,再进行室内供暖系统的冲洗。 2) 水压试验应分别再浇捣混凝土填充层前和填充层养护期满后进行两次;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 3) 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但不小于。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其压 力降不应大于。 4)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随时观察与监察,不得有渗漏;不宜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5) 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 6) 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 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 ② 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③ 采用试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增压过程中观察接口,发现渗漏立即停止,将压力降至零,把接口处理后再增压。 ④ 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 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填充层施工: 1)填充层采用细石混凝土,厚度为 40mm,配合比为 1: 3: 1 并加入适量的放龟裂剂。 2)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 ;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 3)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4)系统初始加热前,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期不应少于 21d。 施工中,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上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加热设备。 5)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浇捣和养护过程中试压临时管路暂不拆除,并将系统内压力 保持在。 6)与墙、柱的交接处,应填充厚度≥ 10mm 的软质闭孔泡沫塑料做为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热膨胀补偿构造措施。 卫生间厨房地暖施工 1)卫生间厨房应做两层隔离层。 2)卫生间厨房过门处应设置止水墙,在止水墙内侧应配合土建专业做防水。 加热管穿止水墙处应采取防水措施:在加热官穿入卫生间厨房部位套入防水塑料环。 检验、调试 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试,应在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的条件下进行。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调试工作应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进行。 地 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应在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后,正式采暖运行前进行。 2)初次加热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 10℃左右,且不应高于 32℃;并应连续运行 48h;以后每隔24h 水温升高 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 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水器、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3)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应以房间中央离地 处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作为评价和检测的依据。 成品保护 1)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 管。 2)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 3)管道系统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4)填充层施工前应做盘管的外观检查,安装时防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