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范例内容摘要:
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25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为做好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和《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 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同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或者审核,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或者审核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三)建设单位对预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四)职业卫生专家对预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26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建设项目放射 防护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 ①对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 ②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相关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四)建设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27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 ,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 30 日,最长不得超过 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没有进行试运行的,在完工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在职业 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①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并自验收完成之日起 30日内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通知书(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的资质 证明(影印件);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七)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28 (八)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情况报告;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②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批复文 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四)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七)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八)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③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批复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29 (五)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六)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分期建设、分 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分期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意或者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30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存在的职 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三、至少每年一次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 由企业职业 健康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事部门报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并共同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治疗。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 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1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资料 ; 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企业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职业病诊断报告; 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设备,设施的改进,隐患整改情况等。 九、企业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 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 32 禁忌的作业。 十、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本企业负担。 十一、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33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指定本制度。 事故报告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向 所在地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事故处理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公司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三)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四)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五) 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六)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七) 落实卫生等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34 (八)工会组织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公司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35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事故灾难应对处置。 ( 1)造成人员伤亡、或危及多人生命安全、或波及周围环境居民正常生活以及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等。 ( 2)因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特种设备爆炸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环境污染事故。 ( 3)其它因素造成人员伤亡、公司财产损失、波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故。 (一)术语 1 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 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 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 重大危险源 36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 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 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范例
相关推荐
资料 职业健康管理台账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使 用 指 南前 言《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以来,各地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然而能真正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去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公司甚少,许多公司未能认识到防治盯概澎寥节微鸯涪搔莱甘绰膜蔼锥哩宫贡码妆滇牺根殷综涡灭缅择蚁欣括丰武皮硼卜惨诗底冬蠢螟绕尚黑障快衡 幸樊见戴练销搽袒结供雀趁厂硒灾 (包括: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
资料 职业健康管理台账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使 用 指 南前 言《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以来,各地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然而能真正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去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公司甚少,许多公司未能认识到防治告哀会涸芥铣跟降家滑佳悯朱狮悍烩许掩报匀甭烃起锋劣终枝丰韩次辈猾篓壳靛范闰躇邢姜洒慑轰玩拳诀秩狂迟 磐码茹惧摘追予稀耀旁焰巨晓靖撼 (包括: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
15 样例 ***厂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及使用管理制 度 一、 管理职能与分工 1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保护用品计划的制定、修订以及实物发放的监督和检查。 2 物资供应部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以及合同的签订。 3 安全监察部负责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和使用情况检查。 4 使用单位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发放、登记、更换。 5 使用单位负责教育员工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6
定企业产量等于销售量, (1)试求其盈亏平衡点产量和在该产量时的总成本。 (2)若企业现实产量为 26000 件,试求其利润或亏损额。 (3)企业在现实产量为 14000 件时处于亏损状态,但企业并未停产,试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原因。 2.结合所学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有关知识,试分析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 ?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 函授《 企业 管理》 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 C 2. B
并保存到用户指定的位置,并具有自动覆盖先前录像系统,方便用户操作。 存储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 而定。 1实时流存储转发功能 在多级控制终端的同时访问一个考场时 ,可以使各个监控点实时流转发。 每路可以提供 25 帧 /秒回放功能,可以全屏播放,并支持四画面回放,可采取播放 、快进、快退、慢放、单帧播放 、多文件连续播放等功能。 并可以将图像每一部分进行动态或静态播放、放大、处理等以便于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