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中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健康始于主动性 ” ,纽约州的 “ 灯塔计划 ” 等。 在纽约地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 “ 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 ” ( SchoolBase Support Team,即 SBST),为普通学生和特 殊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咨询、评估和干预等 其次,要求辅导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磋商;并结合校外支援单位, 如 心理卫生中心、家长委员、管区警察、少年警察队以及其他社区热心人士一起,共同为学生提供辅导。 学校辅导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这种新举措可充实辅导力量,学校和社会人员的合作,在家庭、社会和学生中激发起强大的支持力量,扩大辅导范畴,更有效地提高辅导效果。 总之,在发达国家, 学校心理辅导已经形成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国内学校心理辅 导工作现状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94 年 8 月 31 日,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成为了政府和学校行为 ,学校心理辅导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自此以来,我国 学校心理辅导发展 起来了 : 一是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学校和科研部门合作 进行了 以学校为单位的心理辅导实验,并取得不少成绩; 二是许多学校进行心理辅导课程化实验,包括学习方法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情绪辅导多个方面,还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技术手段,并在许 多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使得 心理辅导的内容不断丰富,技术手段不断获得改进。 进入 21 世纪,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都 提高了 ,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将更加深入,因而心理辅导及相关研究出现 了 崭新的局面。 加强心理辅导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 心理辅导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这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我国 学校 心理辅导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2)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发展快;( 3)部分大城市由个别学校实验发展到成批学校实施;( 4)不少地区已由教育行政 部门作为地方教育改革举措予以推行。 但是, 我国现阶段 学校 心理辅导 仍 面临着 几个 方面的问题 : 关于 学校 心理辅导的 概念 界定 辅导( guidance)一词,主要指学校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协助。 关于它的界定,有许多心理辅导理论家作过精辟的阐述。 从狭义看,辅导是帮助一个人自助;从广义看,辅导是促进全人的发展,即当事人凭着在辅导中学会的面对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原则,全面而均衡地发展他的人生。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一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心理辅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 而 目前许多教 育工作者 对 学校 心理辅导的基本内涵认识 模糊 ,不少人认为只要是花点 4 时间和学生谈谈话,就算是进行 “ 辅导 ” 了。 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是这项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学校心理辅导职业化的问题。 随着 学校心理辅导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实现我国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化已是势所必然, 而目 前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师资兼职现象较普遍,缺乏职业心理学准备,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心理辅导技术化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心理学 测量 技术和工具,未能在我国普及,在测量方面,缺乏科学化量表以及测量工具和手段,缺乏心理咨询所必需的技术设备。 并且随 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将为学校心理辅导 的发展开辟全新的途径,心理辅导也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而我国的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信息缺乏。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缺乏必要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交流,难于获取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最新信息,直接影响了心理辅导的研究和经验交流 ,难以 形成具有鲜明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