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某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3062020)和赣府发 [2020]15 号文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有关规定 ,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小于6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 ,特征周期 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 ,其他土层地震稳定性良好 ,是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4)结论 场地内无活动断裂通过 ,区域稳 定性好 ,适宜工程建设。 本区域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对建筑抗震有利。 地下水、土对建材有弱腐蚀性。 场地内未见暗河、暗渠、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项目所需各类建筑均为多层 ,建议采用浅基础 ,并以粘土层为持力层 ,该层层位稳定 ,强度高 ,工程性能良好 ,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fak180KPa。 自然条件 XX市位于 XX省中部 ,鄱阳湖平原南缘 ,跨赣江中游两岸 ,为全省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大“十字架”的交叉部。 地处东经 115176。 0639。 115176。 4239。 ,北纬 27176。 4939。 28176。 0939。 东与丰城市交界 ,南与新 干县相邻 ,西南与新余市毗连 ,北与高安市接壤。 市区东西长约 58 公里 ,南北宽约 31 公里 ,中心城区距省城南昌 88 公里 ,至宜春 143 公里。 XX 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 ℃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多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年降水量 ,最少年降水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 ,日照率 43%。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平均风速为。 社会经济状况 XX 市 2020 年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全市生产总值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人均生产总值 14769 元 ,比上年增加 2859 元。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20 年的 :: 调整为 ::。 实现农业总产值 亿元 ,可比增长 %。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151655 亩 ,比上年增长 %,其中 ,稻谷播种面积 1055940亩 ,油料种植面积 251505亩 ,棉花种植面积 1740 亩 ,中药材种植面积 38265 亩 ,蔬菜种植面积 81000 亩。 全市总人口 537356人。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529元 ,比上年增长 %。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7720 元 ,增长 %。 交通条件 XX 市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 ,市区距昌北机场仅 90 分钟车程 ,交通十分便捷。 境内浙赣铁路纵贯东西 ,京九铁路衔接南北 ,两条铁路在境内均设有车站。 赣粤高速、沪瑞高速、昌樟高速、 105 国道、清宜公路、清高公路、樟抚公路为境内主要交通干线 ,各乡镇连通 XX城区公路皆在四级以上。 赣江黄金水道中分 XX,常年通行能力达 500 吨驳位 ,XX 港为 XX 省三大港口之一。 项目选 址处距 XX 城区约 7 公里 ,有 XX 城区至店下乡的准二级公路相通 ,交通便捷。 其他条件 场址处移动、联通等网络信号已全部覆盖 ,通讯方便。 项目所需各类建材可就地采购。 建设、运营所需电力接入便捷。 建设、运营所需用水可在场址处开挖一口深井 ,据勘探报告表明水量满足要求 ,水质经 XX 市卫生防疫站检验也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4 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原则和目标 建设原则 按照区域规划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和《民政事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 ,以及〈 XX 省民政厅关于印发《 XX 省民政厅关于全省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实施意见》〉 (赣民发 [2020]13 号 )的文件精神 ,在 XX市 XX 镇 XX村一处半荒山处 (距 XX城区约 7公里 )建设 XX市社会救助管理站。 并根据 XX 市救助对象的数量、类别和其它实际情况 ,确定 XX 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规模。 建设目标 (1)基础建设有所加强。 适应救助管理新形势的要求 ,新建 XX 地区社会救助管理设施 ,购置适合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设施 ,充分发挥救助保护设施的各项功能。 (2)工作方 法有所创新。 围绕 XX 省民政厅救助管理办法的贯彻、结合地方实际 ,积极主动救助 ,创新做法。 例如 :设立救助管理引导牌、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建立流动救助车、救助劝导小分队、成立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为流浪儿童建立“类家庭”、“类学校”的救助模式等等。 (3)救助管理有所规范。 适应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工作 ,从制度上、程序上都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4)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 建设 XX 地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帮助工作人员迅速查明求助人员真实情况 ,有效防止骗助 ,进行实时预警监测 ,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建设方案 总体布局 XX 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用地面积。 总体布局以合理、充分利用土地为原则 ,在遵循城镇规划要求的前提下 ,满足规划设计要求。 综合楼建筑面积 1800m2 共 4 层 ,技能培训楼面积 1400m2 共 2 层 ,建筑四周保持 5 米以上的消防通道 ,使消防车可环绕整个建筑。 建筑四周适当绿化 ,美化周围环境。 建 设用地和规模 XX 省 XX 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规划用地 (合 亩 ),建筑总面积 4585 m2 其中 :社会救助综合楼面积 1800m2,规划设置 120 张床位。 技能培训楼面积 1400m2,规划特殊救助隔离区设置 80张床位。 警务室面积 120 m2。 食堂 600 m2。 浴室 300 m2。 泵房 30 m2。 锅炉房 30 m2。 配电房 30 m2。 门卫 45 m2。 停车棚 200 m2。 道路、场地面积 4200m2。 绿化面积。 配套设施建设供排水系统、采暖系统、供电系统等辅助工程。 建设 XX 地区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救助保护资迅 ,交流工作经验 ,提高救助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论述 (1)建筑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7378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IB1168)(2020 版 )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20) (2)建筑工程设计 充分考虑项目区所在地理位置的性质、当地的文化习俗 ,结合周围环境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项目地环境优势 ,以人为中心 ,为特定的目标人群创造舒适、 安全、卫生、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综合考虑区内道路、绿化、建筑等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 ,注重空间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尽量采取结合地形地势的造景手段避免大规模的回填、开挖土石方工程 ,力求开发与环境美化之间的平衡 ,防止破坏场地地貌。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个统一 ,在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前提下 ,努力节约用地 ,开发空间 ,采取新型建材 ,节约能源 ,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突出“整体性”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总体与分区 ,保留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点要突出。 建筑的体量、高度、色 彩、风格按功能要求再作相应变化的基础上 ,要力求总体上的和谐统一。 (3)建筑的使用功能 根据初步设想 ,新建使用功能如下 : XX 市社会救助管理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 1800 平方米 ,建筑楼层为四层。 其中 : 一层为医务室、值班室和物资室。 主要为属于受救助对象办理进站手续 ,对受救助人员进行入站安全检查、登记保管受助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 并为其进行医疗救助。 二层为受救助人员居室和医务观察室 ,床位设置为 120 张。 救助服务区分为成年救助生活区、未成人救助保护区。 三层为文体活动室和办公室。 四层工作人员生活用房及附属用房。 技能培训楼建筑面积 1400 平方米 ,建筑楼层为二层。 内设技能培训室和特殊救助人员隔离室并设置床位 80 张。 公共工程 给水工程 (1)给水方式 给水水源采用 XX 市社会福利中心自有深井水源 ,水源充足 ,供水有保障。 项目所需用水只需用一条主管道引出经泵房连入各楼层即可。 在距救助管理站综合楼 20 米处有 XX 市社会福利中心拟建的两个人工蓄水池 ,容积为各为 200 立方米以上 ,可以满足消防和绿化用水需求。 (2)用水量预测 根据给水设计规范 ,XX 市社会救助站的日用水量为 立方米 ,主要用于绿化用水和生活生水 (详见下表 )。 生活及绿化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水定额 l/d 升 用水量 m3/d m3/日 1 生活用水 人 250 120 30 2 绿化用水 m2 合计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XX 市社会救助站一次火灾的消防用水量为 90 立方米。 消防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名称 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