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 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 ,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 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 ,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 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 同时 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争先创优始终,最大限度地提升法律保障的社会知晓率 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当作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制度管人, 以学习强警,以活动促作风转变,提高了干警素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强化制度管队伍。 把队伍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制定了《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干警行为规范》、《干警请销假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等制定,克服了管理上的“空位”;二是强化学习管队伍。 严格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强化队伍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 坚持政治学习常抓不懈,把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理论学 习与以案释法相结合,不断提升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是强化监督管队伍。 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和信箱,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在电视上进行公开承诺,接受舆论监督。 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有效规范队伍的言行,提高了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精心作出安排部署 为切实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我局多次召开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研究、来谋划、 来推进、来落实。 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相关文件及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