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公司武冈市中转站及经营业务用房项目高支模施工方案(标准-已专家论证内容摘要:

递水平推力,还传递水平拉力,所以这里建议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应采用 2 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 100mm 处进行固定。 . . 加强安全管理: 要认真执行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流程。 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质 [2020]87 号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 10m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 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 15kN/m 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 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方案在实施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参与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构造措施的交底,明确剪刀撑及固结点的做法。 施工过程管理人员要跟踪检查,对违背施工方案内容的要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认真执行分项工程验收程序,完成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单位在完成自检后,监理单位要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论证专家等相关人员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收,完成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单位还应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论证 专家等相关人员对模板工程的最终验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进行测控;要做好混凝土浇筑顺序的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控制;对模板支撑架质量,要随混凝土浇筑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如发现控制偏离的要及时制定措施进行纠正。 . . 附件 二 .超高模板 (扣件钢管架支撑 )计算书 本工程仓库一、二层层高为 (超过 )。 本计算书依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20)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20)等规范编制。 700 700700700 钢管排列平面示意图 . . 一、参数信息 (一 ) 构造参数 楼层高度 H: ;混凝土楼板厚度: 100mm; 结构表面要求:隐藏; 立杆纵向间距或跨距 la: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 lb: ; 立杆步距 h: ; (二 ) 支撑参数 板底采用的支撑钢管类型为 : Ф 48 ; 钢管钢材品种:钢材 Q235钢 (> 1640);钢管弹性模量 E: 206000N/mm2; 钢管屈服强度 fy: 235N/mm2;钢管抗拉 /抗压 /抗弯强度设计值 f: 205N/mm2;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120N/mm2;钢管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fce: 325N/mm2;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 G2k: 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 板底模板自重标准值 G1k: ; 承受集中荷载的模板单块宽度: 700m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Q1k: 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取 ; 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取 ; 计算支架立柱等支承结构构件时取 1kN/m2; 搭设形式为:梁顶托承重; (一 ) 面板参数 面板采用克隆 (平行方向 )18mm厚覆面木胶合板;厚度: 18mm; 抗弯设计值 fm: 29N/mm2;弹性模量 E: 11500N/mm2; (二 ) 第一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 1根 50 100矩形木楞; 间距: 200mm; 木材品种:太平洋海岸黄柏;弹性模量 E: 10000N/mm2; . . 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 fm: 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三 ) 第二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 1根 50 100矩形木楞; 木材品种:太平洋海岸黄柏;弹性模量 E: 10000N/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 fm: 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模板支架放置在地面上,地基土类型为:混凝土地面;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650kPa;立杆基础底面面积: ;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二、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 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根据《模板规范( JGJ1622020)》第 ,面板按照简支跨计算。 这里取面板的计算宽度为。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I = 700 183/12= 105mm4; W = 700 182/6 = 104mm3; 模板自重标准值 G1k= = 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 G2k=24 =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 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 Gk= + + =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Q1k= = kN/m; 计算模板面板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 P= kN; (1) 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 q=; (2) 计算弯矩采用基本组合: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 . q=max( q1, q2) =;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 ( + )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 ( + ) =; 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 =; P1=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 =; P2= =; σ = M/W [f] 其中: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W = 104mm3; M 面板的最大弯矩 (N mm) M=max( Ma, Mb1, Mb2) = m; Ma= l2= = m; Mb1= l2+ l = + = m; Mb2= l2+ l = + = 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σ = 106/104=;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 σ =[f] =29N/mm2,满足要求。 ν =5ql4/(384EI)≤ [ν ] 其中: 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 ; l面板计算跨度 : l =250mm; . .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 E = 11500N/mm2; I截面惯性矩 : I = 105mm4; [ν ] 容许挠度 : 结构表面隐藏 [ν ]=l/250=;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ν = 5 2504/(384 11500 105)=; 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 : ν = :[ν ] =,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梁的计算 支撑梁采用 1根 50 100矩形木楞,间距 250mm。 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 I,截面抵抗矩 W和弹性模量 E分别为: I=1 104= 106 mm4; W=1 103= 104 mm3; E=10000 N/mm2; (一 ) 荷载计算及组合: 模板自重标准值 G1k= = 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 G2k=24 =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 G3k= = kN/m; 永久荷载 标准值 Gk= ++ =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Q1k= = kN/m; 计算第一层支撑梁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 P= kN; (1) 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 (考虑支撑梁自重 ): q=+=; (2) 计算弯矩和剪力采用基本组合 (考虑支撑梁自重 ):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 (+) =; q2=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 q1= (+) =; q2= = kN/m; 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 (+) =; P=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 (+) =; P= =; (二 ) 荷载效应计算 支撑梁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和“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两种情况,为了精确计算受力,把永久荷载和活荷载分开计算效应值,查《模板规范( JGJ1622020)》附录 C表。 (1) 最大弯矩 M计算 最大弯矩 M=max( Ma, Mb) = m;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 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弯矩效应值最大 Ma= q1 l2+ q2 l2 = + = m; 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弯矩效应值最大 Mb= q l2+ P l = + = m; (2) 最大剪力 V计算 最大剪力 V=max( Va, Vb) = kN;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经 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剪力效应值最大 Va= q1 l+ q2 l . . = + =; 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剪力效应值最大 Vb= q l+ P = + =; (3) 最大变形ν计算 ν = 7004/(100 10000 106)= (三 ) 支撑梁验算 (1) 支撑梁抗弯强度计算 σ =M/W= 106/ 104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 σ =[f] =15N/mm2,满足要求。 (2) 支撑梁抗剪计算 τ =VS0/Ib= 1000 62500/( 106 50)=; 实际剪应力计算值 N/mm2 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N/mm2,满足要求。 (3) 支撑梁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 ν =; [ν ] 容许挠度 : 结构表面隐藏 [ν ]=l/250=; 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 : ν = :[ν ] =,满足要求。 支撑梁采用 1根 50 100矩形木楞,间距 700mm。 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 I,截面抵抗矩 W和弹性模量 E分别为: I=1 104= 106 mm4; W=1 103= 104 mm3; E=10000 N/mm2; (一 ) 荷载计算及组合 . . (1) 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 《模板规范( JGJ1622020)》规定:当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 规范所说的“均布活荷载”不能直接作用在第二层支撑梁,而是作用在面板板面,通过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支座反力传递给第二层支撑梁。 所以,我们首先确定在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作用下,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Q1k= = kN/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1=; q2=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1=; q2= =;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支座反力 F1= q1 l+ q2 l = +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支座反力 F2= q1 l+ q2 l = + =; A 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弯矩和剪力采用): 最大支座反力 F=max( F1, F2) =; B 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变形采用): F= q l= =; (2) 第二层支撑梁自重 A 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弯矩和剪力采用: q= kN/m; B 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变形采用: q= kN/m; . . (二 ) 荷载效应计算 第二层支撑梁按 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根据上面计算的荷载进行电算,得到计算简图及内力、变形图如下: 弯矩和剪力计算简图 弯矩图 (kN m) 剪力图 (kN) 变形计算简图 . . 变形图 (mm) 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最大剪力: V= 最大变形: ν = 最大支座反力: F= (三 ) 支撑梁验算 (1) 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