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教学在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方面使得孩子的情感得以抒发并得到积极的回应,排解了孩子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在管理上可以因势利导,尽可能地缓解了管理中的隐性困难因素。 因此,幼儿教师如 要了解孩子,就必须重视绘画这把打开幼儿心理的钥匙。 这样,班主任便可借此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掌握孩子们的真情实感,通过赏析孩子们的作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随时通过评语和他们做情感上的沟通,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 控制消极情绪,引导积极情绪,疏导心理,提供渲泄机会 我们知道人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才是健康和正常的。 当个体内在情绪被压抑,或内在冲动处于矛盾状态时,人就会有一泄为快的需求,以保护身心健康。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 “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 ① “泛灵心理 ”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 ———泛灵心理。 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 图(一) 4 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 ” 孩子在绘画时也亦然如此,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 , 孩子利用绘画这一途径进行宣泄消极情绪。 孩子的心理 既要宣泄,又要疏导。 当情绪激动时,不要对他们说什么,只给一张纸、一些笔,让他们随便处理,发泄自己的不满 , 可以乱涂乱画,甚至可以咬纸、撕纸。 当他们冷静下来时,再告诉他们愤怒或恐惧的心情,怎样用线条、形状、色彩来表达,他们就会慢慢地思索,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将不良情感层层剥离,直至消亡。 教师 及时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疏导孩子的心理适时让孩子的情 感得到释放,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的收获了艺术的种子而且让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绘画教学改善不良个性,健全幼儿人格 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 “ 线条表示理智,而色彩则表示感情。 ”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对色彩感觉特别灵敏,情感特别丰富。 内心世界 情感丰富的幼儿对事物的 观察和看法 常比 他 人 要 深入、 细致。 同时我还发现利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逐渐改变孩子们浮躁不安的心理。 性情暴躁的幼儿,往往性格不稳定,在绘画作品中往往喜欢用一些不平衡颜色乱画,或者用一些刺激性颜色。 对这些孩子我就教育他们学会使用稳定的颜色绘画 , 使个性强烈 的幼儿安静下来,从而改变他们浮躁不稳定的人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心理 ,成就健全的人格 ,不仅是孩子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