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钢材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

成中间商的行为对市场影响较大,也加剧了钢材市场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造成了渠道控制力低下。 从钢材贸易商经营看:一是钢材经销商的文化素质、现代营销水平和能力不高。 目前大多数经销商的销售主要采取 “ 异地易货贸易 ” 方式或是 “ 提篮子、搬砖头 ” 式的传统经营方式。 一方面,交易行为的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系统分析和分类服务,资源 (产品和资金 )经营粗放,造成交易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经营业务处在手工操作、电话联系的浅层次运作阶段,不能实现网络传递信息。 有的企业投资较大,拥有自己的货舱和运输网络,配备运输车 辆,但也是自成体系运营,成本较高。 二是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流通的集中度低,专业化经营不够。 据调查,全国各类钢材贸易商约有 20 万家,年销售能力在 1000 万吨的企业少见,在 500 万吨的只有 3~4 家,在 150 万吨的就成了区域的大经销商了。 而绝大多数企业的钢材销售量都在 10 万吨以下。 由于规模小,没有能力健全和管理经销网络,其经营模式是传统的运作方式,主要靠经营者对市场的判断,向钢厂或者进口商订货,随行就市地销售产品,谋求快进快出以实现利润。 有的能开展仓储物流业务,但专业化水平较低。 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物流营销模式的发展,削弱了钢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钢材加工物流情况看:这几年我国一些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开始由单纯的贸易企业向加工配送、物流配送的方向发展,但其占流通总量低。 全国仅有各类加工中心不过 .300家,且加工水平低、规模小,钢材的加工流通量仅为 10%左右。 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 现代物流是钢材物流战略发展的方向。 面对国外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钢铁企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要赢得我国年产钢 3亿吨的巨大市场, 钢材物流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钢材销售物流布局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不利因素。 整合钢铁产品销售物流渠道,加强以战略直供和物流配送为核心的销售物流管理,将成为钢铁产品流通的战略发展方向。 树立现代物流战略主导思想。 钢铁企业和钢材贸易商要确立现代流通理念,提高对钢材物流作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