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功能提升,完善服务配套,切实提高投资效率和建设水平,为实现教育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原则 坚持 “优化利用 ”的原则。 控制总量,资源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校区功能划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 浪费,充分考虑各个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 坚持 “以人为本 ”原则。 在 学校 综合楼 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 学生学习活动、休息 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环境,塑造 学校 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注重功能分区,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其以舒适、健康和艺术的享受。 坚持 “可持续发展 ”原则。 在 综合楼 建设规划中,针对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及配套设施等,做到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规划结构要做到多样、协调、富有弹性,以满足 学校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坚持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结合 学校 地理 结构特点,坚持科学与民主决策,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功能区域的分划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注重近、中、远期发展的连续性。 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保持与 学校 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稳步建设发展。 第二节 建筑设计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与功能要求 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根据本项目规划用地范围根据要求,大致可分为 两 大功能区: 核心区: 综合楼 及其内部功能平面布置 ; 室外活动区 :包括 综合楼 前广场、硬化、绿化区。 本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交通组织合理,规划采用疏密并用,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考虑了 园区 空间的密度和尺度,结合自然地形布 置平面。 二、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综合楼 平面布置 作为 项目规划设计的 重点环节,规划 教室 24 间, 5 间卫生间,器材室 1 间 ,直线型平面布置,中间设门庭。 室内外交通 综合楼 水平交通为外走廊,过道和门庭,宽度符合现行校舍建筑标准;综合楼 垂直交通为楼梯,共设两道人行梯,其中中间为主楼梯。 楼内水平,垂直交通满足功能使用和疏散要求。 楼前 景观规划 ( 1)空间景观规划: 综合楼 室外广场的绿化、硬化,是 创造一个优质化的外部空间环境 的手段 , 让 学生从混凝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丰富多采的 学生 生活充满整个 校园。 ( 2) 空间序列组织: 沿 校内 主出入口景观引导进入 学校 大门,形成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直达 综合楼。 广场 绿地系统原则上以 “点 ”、 “线 ”、 “面 ”相结合, 与 整个 校园 的园林绿化 统一协调 , 主要 种植阔叶乔木,以尺度宜人的庭院绿化过渡, 主要景观轴由大门 、校内主通道 、升旗台形成, 综合楼 是 赣县王母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渡中心小学 校园内标致性建筑,是校园 整体印象的集中呈现。 第三节 结构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5012520xx)。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J688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2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JG949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xx) 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三、抗震设防要求 本工程抗震设防 烈度位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 ,场地类别为 Ⅱ 类。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四、荷载取值 竖向荷载:恒重(自重、设备重)根据构件和装修尺寸及材料重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量直接计算。 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见下表): 项次 类别 标准值( KN/M2) 准永久值系数 1 教室、实验室、会议室 2 办公室、宿舍 3 食堂、餐厅 4 书库、储藏室 5 厨房(餐厅的) 6 厕所 、洗室 7 走廊、门厅、楼梯 8 阳台 9 上人屋面 0 12 不上人屋面 风荷载:基本风压取值。 雪荷载:基本雪压取值 ,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风区 Ⅲ。 五、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布置 竖向承重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体面型及施工条件,推荐 综合楼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楼板体系: 综合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板肋型楼板,其最小厚度不小于 120mm。 六、基础设计 根据拟建场 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基础型式建议如下: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③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埋深较浅的部位,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基槽底清渣干净,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铺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 建议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③ 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为持力层。 基础底部进入持力层浅部即可。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③ 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埋深较深的部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建议选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③ 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桩端进入持力层1 倍桩径以上且不小于 米。 该桩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桩底清渣干净,桩身强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普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 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进行施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做好护壁防塌、防渗、排水工作,注意施工安全,基础开挖好后要清干积水并及时验槽浇筑砼。 七、主要建筑材料 梁、板、柱主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梁、柱箍筋采用 HPB23HPB335 级钢筋。 梁、板、柱、基础混泥土强度等级为 C30,圈梁及构造柱为 C20。 砌体结 构与材料: M12 空心砌块或空心砖,混合砂浆 、 ,水泥砂浆 、。 八、内外装饰 外墙装饰为涂料 和高级墙砖 墙面;楼地面为 彩色水磨石地面,卫生间 防滑地砖面层;屋面为不上人屋面采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泡沫塑料板;上人屋面采用细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屋面;外墙窗采用铝合金窗,表面静电粉末喷涂; 门为成品防撬门。 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第四节 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 容量 为 3205 人,总建筑面积 2920m2,市政 DN300 给水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地块,接入给水管,用于生活和消防用水。 雨污水采用分流排放,排 入市政污水管网。 二、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xx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xx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xx( 20xx 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xx 建筑方提供的市政资料以 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 三、生活给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案 生活给水系统 1)用水量 教职工、 学生 人均按 60 升 /人天估算,地面及绿化用水按 2L/次 .M2估算,不可遇见水量按总水量的 5%估算,详见下表: 学校最高日 用水量估算 项目名称 标准 数量 用水时间 时变化系数 日用水量 师生 用水 60L/ 3205 人 8 1 立方米 /D 绿地用水 500 平方米 ,2L/次 .M2 立方米 /D 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不可 遇见水量 用水量 5% 立方米 /D 则学校最高日用水量。 乡 自来水管网可以满足校园供水量和水压要求。 2)给水管道设计 给水管网拟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城市给水管网压力 ,管径为 DN200。 在校区内形成环状管网,并保证各功能分区有不少于两根纵横向供水管。 校区内各建筑单体一至二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三至三层以上采用恒压变频供水系统,不设屋顶水箱。 在生活供水管网上并设有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和洒水栓,以保证室外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 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 消防系统 1)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栋建筑物计) 室外消防用水量: 20L/S 室 内消火栓用水量: 12L/S 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 20L/S 2)消火系统设计 室外消防栓系统。 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 2 小时。 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并在工程四周形成环状。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布置间距不超过 120m,并在水泵接合器附近增设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架塑料复合管。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 12L/S。 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不超过 30 米,并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 室内 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火灾后期由消火栓泵供水。 消火栓泵设于消防泵房内。 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由设于每个消火栓箱内的远距离启泵按钮控制启动。 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 18m3。 消防泵房内设置 216m3消防水池一个。 该系统竖向不分区,共设一套水泵接合器。 四、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污水系统 该工程日排污量按给水量 90%计,约为。 采用雨、污合流制,各幢建筑的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汇集 园 内污水干管,然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室外排水及雨水系统 室外场地雨 水设计重现期 P 取 1 年,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 q= 3173( 1+)( L/sha) ( t+12) 径流系数取。 室内 雨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雨、污分流。 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经小区内的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管道沿校园内道路敷设,并沿管道路线设置雨水口和雨水检查井,雨水口和检查井均设沉沙池。 五、热水给水系统 饮用热水采用电开水器制备,最大小时开水供应量约为 1m3,在开水间各设 2KW 电开水器一台。 六、减振防噪及管材选用 减振防噪 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生活及消防水泵均 设减振台座,水泵进出水管均设不锈钢金属软管。 管材选用 1)室内管道 生活给水干管及生活水泵出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DN120mm 丝接; DN≥120mm 法兰连接。 生活给水支管采用 PPR 给水管,热熔连接。 热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DN120mm 丝接; DN≥120mm 法兰连接。 生活给水支管采用 PPR 给水管,热熔连接。 排水管采用 UPVC 排水管,承插粘接。 雨水管采用 HDPE 雨水管,热熔连接。 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 DN120mm 丝接;DN≥120mm 沟槽式管接头连接。 消防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2)室外管道 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 消防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 排水及雨水管采用 FRPP 模压排水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 第五节 强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5;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 95; 《 12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 范》 GB5005394; 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xx 年版); 建筑专业提 供的本工程用电部门名称、建筑面积及部分单体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二、设计范围 建筑物内的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配电线路、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等,以及凡涉及环境、特殊工艺与装修在今后发展的所需预留的相关电源。 三、供配电系统 负荷等级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最高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具体负荷分级如下: 序号 负荷级别 电力负荷名称 供电电源系统 1 二级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