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第十三章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内容摘要:

同的影响。 首先要针对各种投资环境因素对公司投资影响的重要性确定其等级评分范围;然后再根据每个投资环境因素的有利或不利程度具体进行评分;最后把各种因素的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投资环境的总评价。 总分较高的投 资环境优于总分较低的投资环境。 优点:比较直观,易于采用,而且有利于投资环境评估的规范化。 缺陷: 一是标准化的等级评分不能如实反映对不同投资项目所产生影响的差别; 二是对环境因素的等级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加权等级评分法。 美国教授威廉 1972年提出的。 按照这种方法,公司首先对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并给出相应的重要性权数;然后根据各环境因素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或有利影响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分,每个因素评分范围都从 0(完全不利的影响)到 100(完全有利的影响);最后把各环境因素的实际得 分乘上相应的权数,并进行加总。 按总分高低,可供选择的投资对象国被分为:⑴投资环境好的国家;⑵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⑶投资环境一般的国家;⑷投资环境较差的国家;⑸投资环境恶劣的国家。 加权等级评分法是等级评分法的演进,它能突出重点因素的影响,其他的主要优点和缺陷与等级评分法的优缺点大致相同。 (四)动态分析法。 投资环境不仅因国别而异,同时,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因时期的不同有所变化。 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数是长期资本投资,期限一般都较长。 动态分析法的做法是:首先对影响投资的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其次对可能引起环境因素 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评价,然后从中挑出 8- 10个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便对其连续进行观察和评价,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几套预测方案,供决策时参考。 优点:充分考虑了未来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结果,有助于公司减少或避免投资风险,保证投资项目获得预期收益。 缺点:过于复杂,工作量大,依然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 跨国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众多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从中选出若干个较有希望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估后,最后确定一个最优的投资项目的过 程。 : ( 1)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从中选出最有希望的项目若干。 ( 2)公司根据其主要战略目标的投资计划,对所选择的项目的市场规模和前景、投资环境、资源和成本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考察。 ( 3)公司对具体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经济指标和方法是:预测项目未来获利能力,测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计算投资项目的平均报酬率。 如果考虑收益的时间价值,还必须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对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进行评价。 经过上述系列工作后,公司就可以确定出最佳投资项目。 第四节 跨国公 司政治风险管理 一、政治风险的评估 的概念:指因战争、动乱、政府更迭、民族主义运动等作用可能导致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财产被征收、人员被驱逐和营业许可证被吊销告示事件的发生,给公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对跨国公司危害最大的危害是资产被征收。 因此,政治风险的管理主要针对资产被征收风险的防范方面。 (一)政治风险的评估形式 ( 1)董事会向公司各职能部门(如国际业务部、公共关系部、财务部、计划部、生产部和法律部等)下达评估要点,由各职能部门分头进行,最后上报总部汇总; ( 2)聘请国 际经营和国际政治方面的专家,已退休的政府高级官员和军事将领,组成公司专门的政治风险评估班子; ( 3)请求公司的信息咨询公司和经济调研组织提供服务。 (二)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1.宏观分析法 ( 1)宏观分析法的概念:从国家角度出发,对可能引发政治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数量化分析,直观地表明和比较各个国家风险的大小。 ( 2)评估指数: ,将来是否愿意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利益。 这个指数包括:政府更迭的频率、国家武装暴乱的次数和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次数等。 映一国政策的延续性,以及某些政治事件对改变投资项目盈利前景的可能性。 这个指数包括: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前景、国家发生动乱或巨大变化的可能性、政治权力在社会内部和平转移的概率等。 ,是否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外来直接投资。 这个指数包括: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状况、人均国民产值和国民总产值增长率等。 除此之外,还须分析和判断东道国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态度如何。 专家小组根据理论思考和实际经验,对上述各项内容和指数设定重要性权数,并对各指数给予等级评分,最后进行加总,从而比较全面地评估各 国政治风险的大小。 ( 3)缺点: ,并不能说明政治风险可能对跨国公司造成损失的大小。 ,对于具体的跨国公司来说,其反应也不一致,因为,跨国公司的所在行业、生产规模、所有权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状况不同,都使其对政治风险的敏感性强弱不一。 2.微观分析法 微观分析法就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征和对政治风险的敏感程度,对发生政治风险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微观分析法由于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方法因各自的特定情况而采用 不同的分析方法,并且要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分析方法。 二、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对策 (一)投资前的对策 1.回避风险。 即放弃对政治风险大的国家的投资。 2.资产保险。 跨国公司不愿意放弃投资机会,又担心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可以采用资产保险的对策。 3.与东道国政府协商。 跨国公司在投资计划实施以前,可主动与东道国政府接近,就投资事宜进行协商,以取得相互的理解与合作。 4.合理安排投资。 当跨国公司决定向某国投资时,它可通过合理安排与投资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防范政治风险。 主要做法: ( 1)使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依赖于跨国公司的内部资源和市场; ( 2)把研究开发设施和关键部件的生产放在本国,对专用技术、专利和商标权实行严格控制; ( 3)利用直接投资控制东道国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使东道国政府不能轻易征收子公司的财产; ( 4)在东道国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从东道国政府、各种金融机构和当地居民那里取得资金,使子公司在当地股份占有一定比例。 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分散政治风险,并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抵御政治风险。 (二)投资后的对策 1.有计划的放弃股权。 当跨国公司面临政治风险的直接威胁时, 跨国公司可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地放弃自己在子公司的股权,向当地投资者出售全部或绝大多数股份。 2.短期利润最大化。 在感受到子公司资产可能被征收的压力后跨国公司可尽快地从子公司抽走大量资金,以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做法:停止新投资、加速折旧、提高管理费等等,目的是在短期内产生最多的现金和利润,并迅速将它返回母公司。 优点:有利于跨国公司减轻迫在眉睫的政治风险 缺点: ( 1)很可能引起东道国政府的注意,使其加快征收资产的步伐或采取各种限制措施。 ( 2)也可能因此而损害与东道国的关系,不利于公司长远利益。 ( 3)会引起第三国政府对其设在当地子公司的提防和限制。 3.扶植当地的利益相关者。 面对被征收资产的威胁,跨国公司还可以积极扶植与子公司能继续存在利益关系的当地利益集团和个人,借助于他们的力量抵御政治风险。 缺点:当地利益相关者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 4.适应风险。 当资产被征收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时候,跨国公司必须为风险的到来做好准备,以适应新情况。 对策: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和管理合同,可以在失去股权控制的情况下,继续管理被征收的子公司,并从中获取利润。 (三)资产被征收后的对策 1.进行理性谈判。 2.发挥公 司力量。 如果要做出最大限度让步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跨国公司可发挥自身的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与东道国政府抗争。 政治力量包括:支持东道国反对党的立场;要求母国政府向东道国施加压力等。 政治力量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加剧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矛盾。 经济力量包括:中断关键零部件供应,封锁出口渠道,停止技术援助,撤回管理人员等。 发挥经济力量能够对东道国政府的征收行为进行报复,但实际效果很难预料。 3.采取法律行动。 根据法律的基本准则,跨国公司应首先在东道国的法院寻求补偿,只有当这条途径行不通时,才到本国法 院或国际法庭寻求补偿。 跨国公司还可以投诉于国际法庭或有关仲裁机构,如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但是,这种裁决往往难以付诸实施,甚至还会被指控为对东道国主权的侵犯。 4.放弃所有权。 如果前三种对策都无济于事,跨国公司只能面对现实,放弃所有权,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补救工作,如收回保险金等。 第五节 跨国公司结算管理 一、国际结算的特点与种类 国际结算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因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而发生的货币收支进行了结和清算。 (一)国际结算的特点 1.国际结算比国内结算更为复杂。 2.国际结算涉及不同国家货币的 交换,其交换比率如何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3.国际结算可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结算的种类。 ( 1)贸易结算是指由国际贸易及其从属费用引起的货币支付。 ( 2)非贸易结算是指由贸易以外的往来,如劳务供应、资金调拨和利润转移等引起的货币收支。 ( 1)现金结算是指直接用运送金属铸币的方法来结算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金结算已逐步被非现金结算所取代。 ( 2)非现金结算亦称转账结算, 是不直接使用现金,而是使用代替现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来结算国际间债权债务的一种方法。 二、国际支付的主要工具 (一)汇票 的概念:英国《票据法》指明:汇票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主要有⑴发出汇票;⑵背书;⑶提示;⑷承兑;⑸付款;⑹退票;⑺追索;⑻保证。 汇票贴现 是指远期汇票承兑后,尚未到期,由现公司或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减按照一定贴现率计算的贴现息以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的 行为。 (按不同标志): ⑴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在国际贸易中,常使用远期汇票。 即期汇票 是指付款人见到汇票后应立即支付款项的汇票。 远期汇票 是指付款人见到汇票后,可于约定的将来某一日期付款的汇票。 ⑵光票和跟单票。 光票 是指由出票人开立的一张不附有任何单据的汇票。 它是为国际贸易中支付佣金、代垫费用以及收取货款尾数而开立的汇票。 跟单汇票 是指在汇票开立以后,按照贸易合同的规定,附有发票,提单和其他有关单据的汇票。 ⑶ 商业汇票 和 银行汇票。 (二)支票 的概念:一种由存款人签发的,要求银行对 指定受款者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签发支票是以存款者在银行存款账户上有足够数额存款,或者事前同银行订有一定透支额度作为前提条件。 (按照不同特征): ⑴记名支票和不记名支票。 记名支票 指在收款人一栏里写明收款人姓名,取款时无须收款人签章的支票。 不记名支票 是指未记载收款人姓名,取款时无须收款人签章的支票。 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