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红枫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环境保护工作 ,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集 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 [20xx]39 号 )中明确提出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 ,加强水污染防治。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 ,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的直接排污口 ,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 ,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红枫湖周边区域的村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区和库区 ,对贵阳市人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所以对周边村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 (3) 是 依法治理 39。 两湖一库 39。 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行动的重大举措 红枫湖 是贵阳市民三口极为重要的 水缸 之一 ,近年来 ,全市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区 (市 )为保护 红枫湖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随着周边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湖内 ,以及湖内原来积累的污染等原因 ,当前 红枫湖 水质仍然不容乐观。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环保局、市政府、贵阳市环保局在 20xx 年相继下发了 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红枫湖百花湖环境综合治理四期工程项目和明确三期工程部分未完成 项目最后完成时限的通知 、召开了 关于红枫湖百花湖流域污染防治专题会议 ,制定出台了《贵阳市 依法治理两湖一库 ,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工作方案》 ,贵阳将实施 五大工程 ,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治理 ,使 两湖一库 饮用水源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并在此基础上明显好转 ,到 20xx 年 ,红枫湖力争达到三类水水体水质 ,阿哈水库确保三类水体水质 ,力争达到二类水体水质。 实施的 五大工程 中 ,一项工程即是实施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在湖区、库区和流域范围内修建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并确保正常运行 ,实施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杜 绝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 (库 )。 贵阳市红枫湖区域湿地工程的建设即是 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行动 的一项市政工程。 (4)是污染物减排的需要国家 十一五 规划中确定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减排 10%,水的污染物质主要为 COD, COD 是污水中耗氧污染物含量的综合体现 ,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 ,大多数有机物被水体中的微生物吸收利用时 ,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溶解氧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水中的生物 ,比如鱼类等等就无法生活。 所以需重点解决水体 COD的污染问题。 本项目中实施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执行国家 环境保护的要求 ,保护水体的重要环保工作。 该项目建成后 ,将削减 COD 排放量 237. 99 吨 /年。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 建设任务包括红枫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 红枫湖沿湖村 寨污水处理系统及其附属工程建设项目 :规划用水人口 42544人。 円处理污水规 模 1485 mVd,包括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设施。 红枫湖沿 湖村寨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 :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 36吨。 包括户分拣 设施、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车辆。 3. 2 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方案 3. 2. 1 生活垃圾管理和收运体系规划 ] 9 . 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规划 规划建立市级相关部门监督指导 ,区 (市、县 )统筹安排 ,乡镇具体落实 的红枫湖周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 3. 2. 垃圾分类收集体系规划 红枫湖周边农村地区规划范围内应积极推广垃圾分类 ,坚持从源头抓起 , 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对现状混合垃圾收集点逐 步改造成垃圾分类收集点。 (1)垃圾分类类别 根据现状调査结果显示 ,红枫湖周边农村生活垃圾构成成分呈现 有机物 呈增长 趋势 ,无机物逐歩下降 ,可回收物逐年增加 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 ,结合 实际 ,便于操作 ,规划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 垃圾。 可回收垃圾 :纸类 (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它纸制品等 )、 塑料 (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 )、金属 (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 )、玻 璃 (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及动物皮毛等 [84]。 有害垃圾 :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包 括废円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废 R用化学品、废气农药和过期药品等。 不可回收垃 圾 :除以上垃圾分类外的其他垃圾。 (2)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 可回收垃圾 :由村民自行或环卫工人上门收集 ,运送至乡镇再生资源回收站 (要求乡镇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 )进行分类处理后 ,送往贵阳市再生资源分拣中 心、交易市场及加工基地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 有害垃圾 :由环卫工人送至专门收集部门 ,进行集中统一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 :由清运工人运送往垃圾转运站 ,采用压缩式垃圾车运输车 运至垃圾处理场所进行相应处理。 (3)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规划 红枫湖周边农村范围内居住人口 42544人 ,规划按照人均 R产生垃圾 千克计算 ,円产生垃圾 36 吨左右 ,年产生量。 规划范围内垃圾收运 按照 户收集一村集中一乡镇转运一区县处理 的模式 ,采取二次转运方式 ,实 现垃圾转运流程。 户收集 :规划范围内村民按照垃圾分类要求 ,将所产生生活垃圾采用袋装 或其他形式储存 ,统一由环卫工人上门收集转运至垃圾收集点。 村集中 :由环卫工人将上门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手推车运送至垃圾收集点 , 再由清运工人将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逐村收集后 ,利用垃圾清运车统一运至垃圾转 运站。 乡镇转运 :由乡镇一级政府组 织 ,将垃圾转运站收集垃圾运送至垃圾处置 场 ,运输工具应采用压缩式、密闭式垃圾运输车。 区县处理 :由市、区、县设置垃圾处置场统一处理 ,规划范围内不再另作 安排。 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规划 3. 2. 2. 1 垃圾收集点规划 红枫湖周边农村地 K 垃圾收集点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 ①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垃圾收集点 ,原则上每自然村不少于 1 个垃圾收 ] 10 集点 ,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可增设。 ②每个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300 米。 ③垃圾收集点布局要求交通便利 ,与村民住房距离不小于 5 米 ,对周边环境 影响较小。 ④垃圾收集点应防雨、防渗、防漏 ,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根据以上原则 ,规划范围内共设置垃圾收集点 224 座 (表 ),现状垃圾 收集间、露天垃圾收集池应逐步取消。 为防止二次污染 ,应建设密闭式垃圾收集 点 ,规划宜采 ]^垃圾收 ^箱 :垃圾收集桶形式。 红枫湖周边农村地区垃圾转运站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 ①垃圾转运站禁止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②垃圾转运站以服务人口为单位配置 ,原则上每 1力 人配置一座。 垃圾转运 站 a选址位于其所服务 区域的中心地段 ,以减少垃圾收集点至转运站运距 ,降低 成本。 ③垃圾转运站布局以压缩式、密闭式的小型垃圾转运站为主 ,R转运量 1020 吨 ,占地规模 200平方米。 ④垃圾转运站布局要求交通便利、距村民居住点不宜小于 100米。 ⑤垃圾转运站设置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 5米。 根据以上原则 ,规划范围内按照服务半径 3公単 .设置垃圾转运站 6座。 3. 3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3. 3. 1 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根据项目特点 ,本报告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原则确 定如下 : (1)遵循《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水处理工程应实现 两 低、一高、一稳定 ,即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处理设施运行稳定。 (2)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 理的工艺 ,以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 ,减少工程投资和円常运行费用。 (3)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 ,避免二次污 染。 (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提高自动化水平 ,降低运行费用 ,减少 R常维护检修工作 ,改善工人操作条件。 (5)在污 水处理厂征地范围内 ,厂区总平面图布置力求便于施工、安装和 维护的前提下 ,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 ,节约用地 ,增加用地功效。 (6)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 ,简洁明快、美观大方 ,并与厂区周围规划景 观相协调。 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以下三种工艺可供选择。 (1)兼氧水解一生物接触氧化法 兼氧水解一生物接触氧化法 处理技术实质之一是在氧化单元前设置水解 酸化处理 ,水解酸化工艺主要对污水中难降解物质及颗粒性 COD进行预处理 ,使 大分子难降解物质分解为 小分子易降解物质 ,颗粒性 COD处理为溶解性 COD,提 高后续氧化处理单元中污水的可生化 ,提高后续氧化设施的处理效率 ,水解单元 同时对 COD有 40%左右的去除率 ,对悬浮物有 80%的去除率 ,水解单元的设置 ] 11 可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污染负荷。 通过将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的泥水混合液回流到水解酸化池 ,使富含 $肖态氮 的混合液在水解兼氧环境中实现反确化 ,达到脱氮的目的。 该工艺的实质之二是氧化池内充满填料 ,污水浸没全部填料 ,并以一定的流 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培养微生物膜 ,污水与微生物膜接触 ,膜上微生物进行新 陈代谢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 ,污水得到净化。 因此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 技术 ,又称为 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技术实质之三是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式 ,向 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 ,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 这种技术又相当于在爆气池 内充填供微生物栖息的填料 ,因此 ,又被称为 接触曝气法。 综上所述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 ,兼具两者 的优点 ,因此 ,在生活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 ,在工艺、功能以及运行等方面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 ①工艺特征。 由于曝气 ,在池内形成液、固、气三相共存 体系 ,有利于氧的转移 ,溶解氧充沛 ,适于微生物存活增殖。 在生物膜上微生物 是丰富的 ,除细菌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外 ,还能够生长氧化能力较 强的球衣菌属的丝状菌 ,而无污泥膨胀之虑。 在生物膜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 统与食物链。 ,形成了生物膜的主体结构 ,由于丝状菌的大 量滋生 ,有可能形成一个呈立体结构的密集的生物网 ,污水在其中通过起到类似 过滤 的作用 ,能够有效地提高 净化效果。 ,生物膜表面不断地接受曝气吹脱 ,这样有利于保持生物膜 的活性 ,抑制厌氧膜的增殖 ,也易于提高氧的利用率 ,能够保持较高浓度的活性 生物量。 因此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能够接受较高的有机负荷率 ,处理效率较 高 ,有利于缩小池容 ,减少占地面积。 ②运行特征 ,在间歇运行条件下 ,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 效果 ,对排水不均勾的情况下 ,更具有实际意义。 、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 ,无需污泥回流 ,不产生污泥膨胀现 象 ,也不产生滤池蝇。 ,污泥颗粒较大 ,易于沉淀。 ③兼氧水解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优点是 : ,生活污水经水解处理后基本上 去除了可沉性 COD,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物质水解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 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同时污泥混合液的回流可实现反 硝化脱氮。 ,其去除率高于传统工艺技术 ,曝气池容 积可减少 50%左右 ,曝气量可节省 50%左右。 ,不仅可以达 到脱氮目的 ,同时有利 于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可取消污泥消化池。 ,在浓缩 8?12小时后 ,水解污泥含水率可从 98. 5% 降至 90%,浓缩后污泥可直接进行脱水。 ] 12 ④兼氧水解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缺点是 ,填料可能堵塞。 此外 ,布水、曝气不易均匀 ,可能在 局部部位出现死角。 ,但不可避免仍然需要对污泥进行脱 水处置 ,从而增加了该部分的投资及运行费用。 操作 ,恢复较慢。 (2)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一种连续环形曝气池 ,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 ,污水和活性污泥 在曝气池中循环流动 ,流动过程具有推流特性。 一体化 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 ,将生物处理净化和固液分离合为一体 ,无 须建造单独的二沉池。 而从生物处理工艺来讲 ,该一体化氧化沟又是一个集厌氧、 缺氧、好氧为一体的 A2/0体系的一种变型。 新型一体化氧化沟设置的相对独立 的厌氧区、。贵阳市红枫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