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6s管理员工学习手册内容摘要:

须以明显的标识牌进行标示,并对其予以隔离、防潮及采取消防护措施。 5. 5. 8. 6 仓储 /贮存区域使用的空间规划应合理,以避免造成贮存空间的浪费; 5. 5. 8. 7 贮存区料架上 不准存放呆料、废料或其他非材料的物品; 5. 5. 8. 8 贮存区或其料架上有好几种材料、零件、配件等混淆放在一起; 5. 5. 8. 9 已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件、配件不准放置于贮存区内或其料架上; 5. 5. 8. 10 不用的物品不得随意放置在仓储区域或与料架上的物品参杂放在一起。 5. 5. 9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检具 /量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的环境要求: 5. 5. 9. 1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检具 /量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等储存、保管须予以定位放置,并以标签或标识牌予以明确标识,工具 箱需时常进行整理。 5. 5. 9. 2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工具、仪器、零件、劳保用品等须采用目视管理,并以标签、标识牌进行明确标识且瞬间即可找到。 5. 5. 9. 3 零件 、备用品及劳保用品须有进出账目之管理; 5. 5. 9. 4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 工具等常用的物品应放置于作业场所最接近的地方,避免使用和归还时过多的步骤和弯腰; 5. 5. 9. 5 频繁使用的,应由个人保存;不常用的,则尽量减少数量,以通用化为佳。 先确定必需用的最少数量,将多余的收起来集中管理。 特殊用途的刃具更应标准化以减少数量; 5. 5. 9. 6 容易碰伤的工具,存放时要方向一致,以前后方向直放为宜,最好能采用分格保管或波浪板保管,且避免堆压。 5. 5. 9. 7 应 注意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检具 /量具仪器等物品的 防锈,对存放在抽屉或容器底层上的 工装、模具、夹具、治具、刀具、检具 /量具仪器等应在其上面铺上浸润油类的绒布。 5. 5. 10. 1 文件档案实行目视管理,让人能随时使用。 5. 5. 10. 2 个人资料(卷宗)不可放在共用文件柜内(上)。 5. 5. 11 作业桌面、办公桌及抽屉的环境要求: 5. 5. 11. 1 桌面的高度均应 为最低限度,且干净、整齐; 5. 5. 11. 2 不得有 散置于架子上、柜子内、工作台上的破布、手套、剪刀等消耗品; 5. 5. 11. 3 不得有 杂陈于工具箱或柜子内、工作台上的螺丝刀、扳手、刀具、铁槌、钳子等手工用具或小塑料筐等; 5. 5. 11. 4 不得有 个人物品(茶杯、计算机、直尺)、图纸、表单、记录等资料和剩余的物料、样品、测试品、工作看板等随意放置于 作业桌面、办公桌上 ; 5. 5. 11. 5 下班后桌面上不可有未处理的文件、资料、公文或物品。 5. 5. 12 办公室的环境要求: 5. 5. 12. 1 目标管理须进行目视 化。 5. 5. 12. 2 每月召开的例行性会议须有时程表,并被目视化。 5. 5. 12. 3 对公司所发放的文件与资料需有文件分发签收记录及传阅规则。 5. 5. 12. 4 必要时,如离开自己的办公场所须有行程标示牌并注明去向和预计回程的时间。 5. 5. 12. 5 接电话时如要找的人员不在,须有留话备忘录。 5. 5. 12. 6 办公区域、公告栏之区域需分开。 5. 5. 12. 7 必要时,办公区域须有办公名称标示。 5. 5. 12. 8 不得任意将报表、档案夹、文卷、茶杯、计算机和各种办公用品等物品随意摆置于 桌面上、办公桌上; 5. 5. 12. 9 不得任意将表单、公文、私人物品和橱柜里的书籍、档案等物品随意杂陈列于抽屉内、事务柜内等; 5. 5. 12. 10 不得任意将与工作无关的各种不需要的纸箱、物品等物品摆放于办公区域内; 5. 5. 12. 11 不得将使用破旧不堪的档案夹、事务柜或档案夹内已经过期的文件、 资料等物品随意摆置于桌面上、办公桌上; 5. 5. 12. 12 公告栏、海报、标语、风扇、时钟等应定期进行检查。 5. 5. 13 礼仪: 5. 5. 13. 1 基本问候用语规定: A)、早上与领导、同事 或属下 初次见面时应说 /问“ 您好。 早上好。 下午好。 大家好。 早。 您早。 ”。 B)、其它相关礼貌用语:如 “ 请。 劳驾。 拜托。 谢谢。 多谢。 让您费心了。 太麻烦您了。 对不起。 很抱歉。 请原谅。 打扰了。 请多包涵。 我不是故意的。 再见。 于主任、陆老、小王、张总、王董 ”等。 5. 5. 13. 2 行为动作基本礼仪 : A)、不可随地吐痰,乱扔乱吐、不可随地乱扔垃圾、纸屑、果皮等。 B)、与领导、同事或属下说话、沟通、商讨时不可指着对方说话。 C)、不可说脏话或以不礼貌、不文明 的语言骂人。 D)、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用餐,并注意自己在食堂的举止: a)、下班铃响后开始洗手; b)、吃中饭和晚饭时按秩序排队; c)、准备好饭票; d)、中饭和晚饭吃完后,收拾好桌面上剩余的饭菜。 e)、离开饭桌时,将所坐的凳子、椅子摆放整齐并归回原位。 E)、在规定的场所内抽烟; a)、禁烟的场合禁止吸 烟; b)、客人没吸烟,其他人员不可吸烟; c)、有女士、长者、儿童、领导的场合,要吸烟时需征得他们的同意。 F)、介绍客人的方法; a)、先向客人介绍,再向本公司人员介绍; b)、介绍时,职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介绍; c)、同级的干部 /人员从年长的先介绍; d)、如女士和男士在一起时,先介绍女士。 G)、谦让语; a)、 “ 谢谢,您过奖了。 ” b)、 “ 您太客气了。 ” c)、 打断别人的话是很不礼貌的,如要打断别人的话时应先说 “ 对不起,请允许我插一句。 ” 5. 5. 13. 3 衣着仪容基本礼仪: A)、厂服第二粒扣(含)以下的纽扣须扣上并扣好。 B)、工作证、厂牌、上岗证、识别卡需佩挂在规定位置。 C)、不可穿脏、破、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衣服。 D)、上班时间必须穿公司的工作服或厂服,不可穿高跟鞋、拖鞋(规定的工作区域除外)、打赤搏或奇装异服。 E)、正常工作的出勤时间一定要穿公司规定的工作服或厂服。 F)、男性的头发、胡须不可留得过长,现场工作女性的长发要扎起。 5. 3. 13. 4 打或接电话的基本礼仪: A)、接电话: a)、 电话铃声响三声以内应接电话 ,电话铃响不能超过三声(不含)以上。 b)、 接 外线 电话的第一句话应为 “您好。 公司 ”或 “您好。 我是某某 ”或 “您好。 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一位。 ”; c)、 如受话人是旁边的同事时应说: “请稍等,我马上去叫他 ”;受话人不在时说: “对不起。 他走开了,请问您有什么话我可以转告他吗。 ”或 “对不起。 她不在,请问我可以帮您 什么吗。 ”,如果要找的人同意转告,则用笔记录其需转告的事情和电话内容,事后转交给对方要找的人; d)、 当别人叫你接电话时,您接过话筒应该说:“您好。 我是 X X(自己的姓名)”。 e)、如对方打错电话时应说: “对不起。 您打错电话了 ”。 f)、接听电话的声音要微笑、温和亲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要显得不耐烦; g)、待对方挂电话后,才能将电话轻轻放下。 h)、内线电话的接法:同样,必须在铃声响三声内接起电话,并说:“您好,XXX(分机号码或部门名称),其它说法同以上一样。 B)、 打电话: a)、打电话的第一句应为 “ 您好。 我是公司的某某,请麻烦您帮我找一下先生 /小姐,好吗。 ” ,也可称呼职位,但不可直呼其名; b)、如打错电话时说 “ 对不起,我打错了。 ” ,不要一声不吭挂上电话; c)、打完电话后用 “ 拜托。 ” 、 “ 谢谢。 ” 、 “ 拜托你了。 ” 、 “ 再见。 ”等寒暄语结束,然后再轻轻地挂上电话。 5. 5. 14 消防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及环境要求: 5. 5. 14. 1 消防栓应经 常擦洗,且其前 1 米处不可堆有障碍物,须用红色油漆或红色胶带予以标识。 5. 5. 14. 2 灭火器须定期点检,气压不足时,应立即更新或重新充气。 5. 5. 14. 3 如有消防水池须定期检查,保持水位足够(以水量充足为原则),出 水阀门应能随时打开。 5. 5. 14. 4 严禁使用汽车或其他低燃火点的石油分馏物洗涤机器、设备及其零件; 5. 5. 14. 5 任何时刻不得在严禁烟火区域内吸烟或携带火种; 5. 5. 14. 6 搬取或携带汽油、煤油及各种易燃易爆物品限用安全油罐或其他有加盖的金属容器; 5. 5. 14. 7 一切消防设备 ,不得用于非消防目的之工作上; 5. 5. 14. 8 机器、设备、材料和物品的堆放,不得妨碍消防设备的取用; 5. 5. 14. 9 电气设备着火时,若非确信电源已切断及附近无其他电器设备,不得使用水来进行扑灭和抢救,应用四氯化碳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来进行扑灭和抢救; 5. 5. 14. 10 在不通风之处使用四氯化碳进行救火时,易发生中毒意外,使用人于数分钟内应迅速奔往通风处所;火灾扑灭后,须先加以通风,方可容许其他人员进入。 5. 5. 15 对物的安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要求: 5. 5. 15. 1 对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 品、易燃易爆物品的控制和管理: A)、保管地点是否标明了保管物品的内容及责任者,是否按类别进行整理、隔离和保管; B)、容器是否有加防护盖,以防止其蒸发,是否有溢流、泄漏等不良现象; C)、油废棉纱头是否保存在带加防护盖的不燃容器内; D)、贮存仓库是否定期进行点检,是否备有消火栓或灭火器,是否标有 “ 严禁烟火 ” 或 “ 禁止吸烟 ” 等标志; E)、使用场所的通气、换气或局部排气装置是否运转正常。 F)、操作强酸、强碱、纯碱等有毒物质的工作人员,须接受严格的工作教导 培训,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和防护设备; G)、有毒溶液的气体仍然有毒,操作人员应按公司规定设法避免呼吸此类气体; H)、取用酸、碱等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按公司规定使用防护用品(如:戴橡皮手套、安全眼镜,使用面罩、橡皮裙或胶鞋等); I)、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品等应贮藏在阴冷、通风之处,且容器内不可混入易燃性物质; J)、轻拿轻放,避免震动; K)、充装溶液不宜装满,应留有起伸缩余地; L)、若遇有泄漏,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M)、 使用盛装过的 有机溶济、剧烈物品、 有毒物品等空桶时,应使用相关清洗剂将其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5. 5. 15. 2 对油类物品的安全控制和管理: A)、油废棉纱头是否存放在带有加防护盖的不燃容器内; B)、如果有油类洒落在地面上,是否立即擦掉或对其进行处理; C)、油类贮存的周围是否有烟火现象发生; D)、不能在油类贮存的周围进行带火作业(如:焊接等)。 5. 5. 15. 3 对机器、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管理: A)、非指定的工作人员不得开动马达及其他电动机械、设备,如遇有故障或不正常的情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B)、保险丝熔断时,应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修换,但遇紧急且在 220 伏特以下(包括 220 伏特)时由主管指定的人员进行修换(此项人员须熟悉电气相关知识及其操作者); C)、所有电动机器及电动手工具其外壳必须接地,且对其接地线路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接触良好; D)、 不要擅自修理电气线路及设备,见有故 障如:过热、火花、或马达冒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其报告主管后通知有关人员进行修理; E)、临时电源使用前必须加以检视,有无绝缘不良、破皮等。 避免将其绕于手臂或携带于身体任何部位进行作业; F)、所有固定电源应将其视作电的活线,不可把身体与搬运物与其 进行接触。 不可太相信电线外面有包皮可以保险而不会触电。 发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