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维护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报 环保部门 监控中心。 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简单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传输仪死机等,可携带工具或者备件到现场 进行针对性维修。 对不易诊断和维修的仪器故障,应及时 解决并向 市、 县环保部门 监控中心报告;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影响自动监控设施正 常运行 长时间 无 法排除的, 应安装备用仪器,备用仪器或主要关键部件(如光源、分析单元)经调换后,应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设施重新调试,经 校准校验 后方可投入运行。 在此期间,运行维护机构要通过 23 企业向 市 、 县 监控中心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并向 市 、 县 环保现场督查人员递交人工监测报送数据的替代方案,取得批准后实施人工监测,并将每日结果报 市 、 县 监控 中心 (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 4 次,间隔不得超过 6 小时)。 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若数据采集传输仪发生故障, 应及时 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 丢失。 仪器经过维修后,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必须确保维修内容全部完成,性能通过检测程序,按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 若监测仪器进行了更换,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一次比对实验和校验。 备有足够的备品备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购,以不断调整和补充各种备品、备件的存储数量。 重大故障处理完毕后, 2 个工作日内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将故障的现象、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等上报 市 、县 监控中心。 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24 重铬酸钾法 COD 自动监测仪常见故障分析 序号 报警项目 原因分析 1 无硫酸 硫酸银溶液 无重铬酸钾溶液 无水样 无蒸馏水 无标液 试剂用完 计量机构异常 硫酸阀异常 试剂驱动异常 管路堵塞 2 消解温度异常(指消解温度 过高) 消解管的测温传感器位置移动或密封不好 控温电路异常或温控器故障 不能加热或控温故障 3 压力异常(消解压力过高) 压力传感器异常 氨气敏电极法氨氮自动监测仪常见故障分析 故障 可能的原因 测定值偏高 配制的校准液不准确或时间太长变质 气透膜有气泡 气透膜 玷 污 电 极故障 气透膜老化或损坏 测定值偏低 配制的校准液不准确 试剂用完 电极响应缓慢 气透膜老化 电极故障 气透膜 玷 污 校准无效 配制的校准液不准确 电极响应缓慢 气透膜 玷 污 校准液用光 气透膜老化 电极故障 流通池温度异常 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 环境温度超出仪器环境温度范围 25 TOC法 COD自动监测仪常见故障分析 部件 故障 原因 处理方法 预处理单元 采样阀故障 无电源、电磁阀生锈卡紧 检查供电,拆开电磁阀润滑 排液阀故障 无电源、电磁阀生 锈卡紧 检查供电,拆开电磁阀润滑 搅拌马达不运转 无电源、马达故障 检查供电接头,更换马达 8通阀 阀报警 锭子与转子粘着,马达运转不畅,连轴器轴心偏移 停机、搬动拧松,检查马达电源是否正常,更换马达,调整连轴器位置 传感器信号处理问题 清扫传感器检测位置、 8P定位片,更换传感器,重新插拔 CPU, I/O更换 阀体漏液 锭子与转子磨损 更换 注射器故障 注射器原点位置故障 注射器安装未直或支架不直 重新安装直或矫正支架 注射器漏夜 注射头磨损 更换注射头 除湿器故障 温度显示常温 I/O板或电源板故障 更换 I/O板或电源板 温度显示负温 除湿器主体部分故障 更换除湿器主体部分 基线偏高 载气是否流通 仪器内部管路是否漏气 CO2吸收器是否失效 催化剂 是否失效 NDIR有无故障 完全不出峰( TOC检测值为 0) 前处理装置是否采到水样 试样是否注入到燃烧管 燃烧管是否破裂导致漏气 气路是否有泄漏 氮气瓶是否有压力,能正常供气 除湿器下方集水瓶是否有水、是否漏气 NDIR检测器状态是否正 常、炉温是否正常、基线是否正常、除湿器温度是否正常 数据 异常 数据偏大 酸管漏气,加酸量、曝气不足引起,吸入颗粒物 数据偏小 进样状态不正常,排液阀故障(自来水稀释) 流量监测仪常见故障分析 故障 原因 处理方法 流量信号异常波动 没有接地或接地不良;探头安装不正 重新接地;重新安装探头,保证探头垂直于水面 流量偏大或偏小 堰槽参数设置不正确;排水渠道奎水 重新设置参数;检查排水渠道,保证排水渠道不奎水 26 烟气分析仪监测系统常见故障 分析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 1 采样流量不足 采样滤芯、伴热管、采样管、预处理系统管道、电磁阀、 采样泵等可能堵塞,系统排气是否正常 检查故障点,疏通清洗 2 氧量不正常上升、 SO2不正常下降 采样预处理系统中有漏气点 检出漏气点并处理 3 监测数据异常波 动或数据异常 排气管不畅,时通时堵;制冷器温度不稳定,波动较大;制冷器排水不畅;伴热管温度异常;分析房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引起相应部件或分析仪工作异常等; 检查出故障点,处理解决 4 直接测量法烟气分析仪测量值达满量程 角反射镜、前窗镜可能污染,或光源老化 检查净化风系统是否正常,进行处理。 清洁角反射镜面,前面镜面光源老化,则更换光源,重新标定后仍不正常,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5 SO2分析仪上监测数据为零 可能分析仪检测器光源熄灭或其他原因 检查更换光源,重新标定后,仍不行,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6 SO2监测数据到零,氧量到 % 采样管路破裂或接头松脱,抽的空气 检出故障点并处理 7 分析仪上的监测数据与参比法测得数据相差很大 采样管的长度不够,或法兰漏气 检出故障点并处理 8 SO2分析仪上监测数据不变化 可能仪器死机或其他问题 可断电重启,仍 不行,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9 分析仪上有数据,工控机上无数据 可能信号线松动或其他原因 将信号线接好,仍不行, 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10 仪器标定不准,标定后,仍测量不准 可能仪器气室污染,或检测器损坏或其他原因 清洗或更换气室,重新标定,仍不行,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27 颗粒物监测系统常见故障 分析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 1 烟尘监测数据异 常波动 测量装置异常波动,或烟尘分析仪光源温度波动 检查并处理 2 烟尘监测数据达 满量程 烟尘分析仪镜面污染或法兰孔堵塞或仪器安装不合适 清洁镜面或疏通法兰孔那个、检查仪器是否合适 3 烟尘分析仪镜面 经常污染 净化风滤芯污染或净化风量太小 更换滤芯或大风量的鼓 风机或调大风量 4 烟尘分析仪的监测值白天、晚上相差很大 烟尘分析仪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增加隔热或保温装置 5 烟尘分析仪监测 值显示 0 烟尘分析仪光源损害熄灭 更换光源 6 烟尘分析仪监测 值超常规的高 烟尘分析仪光源老化 更换光源 7 烟尘分析仪监测值为一定值,不变化 可能仪器死机或其他问题 重启烟尘分析仪, 仍不行,联系仪器生产厂家 流量监测系统常见故障 分析 序号 故障 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 1 流速监测数据异常波动 流速测量装置(或差压变送器)异常振动,或测量点位烟气流不稳定 减少振动或改变测点位置 2 流速异常偏大或偏小 皮托管堵塞,或控制反吹电磁阀漏气 疏通皮托管,修复或更换电磁阀 3 传感器漂移较大,或不稳定 传感器故障,或压差传感器因安装地点温度变化、振动、电磁辐射、静电等的干扰造成零点漂移,影响六色的准确测量 更换传感器,或定期校准仪器的零点 4 分析仪的监测值白天、晚上相差很大 传感器收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增加隔热或保温装置,更换为防护级别高 的传感器 5 超声波流量计流 速达最大值 测速仪镜面污染或法兰孔堵塞 清洁镜面或疏通法兰孔 28 含氧量监测系统常见故障 分析 其他烟气参数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 1 压力监测数据异常波 动 压力取样装置(或压力变送器)异常振动 减少振动 2 压力异常 偏大或偏小 压力取样管堵塞,或控制反吹电磁阀漏气 疏通取样管,处理或更换电 磁阀 3 压力传感器漂移较 大,或不稳定 传感器故障 更换传感器 4 温度值为零或满量程 传感器电容腐蚀、或探杆腐蚀导致信号线短路 或开路 需更换传感器、或更换探杆 5 温度值为零或满量程 传感器损坏、或探杆腐蚀导致信号线短路或开 路 需更换传感器、或更换探杆 6 温度、湿度值漂移大, 不稳定 传感器故障 需更换传感器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 1 仪器指示偏高 管道漏气、或炉温过低、或量程电势偏低、或固体电解质管产生微小裂缝导致电极部分短路或泄露、或仪器老化 堵漏或上紧螺丝、或校正炉温到设定值、或调整量程电势、或换管、或适当提高炉温 2 仪表指示偏低 炉温过高、或可燃性气体太多、或量程电势偏高 校正炉温、或排除(加净 化器)、或校正量程电势 3 仪器无指示 电炉没有加 热、或“ 010mV”“信号校正”插孔开路或接触不良、或铂电极短路 修理电源及温控电路或更换电源,或修理插孔使之接触良好或更换连线、或更换锆管 4 各档均指示满量程 在维修时电池信号线接反、或电极脱落或电极蒸发 调换电极接线、或更换锆 管 5 电炉不加热 热电偶断开、或炉丝断开、或温度失控 更换热电偶或接好、或更换炉丝、或更换损坏元件 29 污染源(烟气)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定期校准、校验制度 一、 监测设施的定期校准、校验需由经 部级或 省 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培训合格取得合格证书的运行维护技术人员进行。 二、 根据设备设定的量程选择与样气基本一致的标气进行量程校验。 使用校准气体对设备进行校定、校验要参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误操作有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永久性损坏。 标定使用的标准气体,使用完后要及时充满或更换。 三、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 的颗粒物 CEMS应 每 24小时至少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和 量程。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 的 气态污染物应 每 24 小时至少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零点 ,每周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量程(全程校准)。 四、 无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 CEMS 应至少每 3 个月用校准 装置校正仪器的零点和量程; 无自动 校准功能的气态 污染物CEMS(直接测量法) 至少 30 天 用 参比方法检查一 次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气态污染物 CEMS(抽取法)至少 15 天用零气和高浓度 标准气 (80%一 100%的满量程值)或校准装置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和量程;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流速CEMS每 3 个月至少校准一次仪器的零点和量程。 五、 直接测量法气态 污染物 CEMS 每个月用校准装置通入零气和接近烟气中污染 浓度 的标准气体校准一次仪器的零点和工作点。 30 六 、每 3 个月至少做一次 比对监测 校验,校验用参比方法和 CEMS 同时段数据进行比对,按技术规范进行。 七 、进 行相关校准和校验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在测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作好测试记录和调整、维护记录。 八、校验结果满足下表要求 项目 考核指标 颗粒物 零点漂移 不超过+ /%. 量程漂移 不超过+ /%. 相关系数 ≧ 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 50mg/m3时, ≧ 气态污染物 零点漂移 不超过+ /%. 跨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