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内容摘要:

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重点加强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饮水、教育、医疗、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坚持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 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群众的问题, 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促进移民后 期扶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 12 第四章 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编制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 471 号);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 2020] 17 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财综 [2020]29 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农经 [2020]1249 号); 《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函》(水移函 [2020]26 号); 《省政府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0]163 号);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所在县(市、区)、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中长期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移民村组的社会经济现状调查资料,包括:(1)移民村(组)移民群众的意愿和移民村(组)的意见;(2)移民村组的社会经济情况;(3)移民及村基层组织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资料; 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我县 结 合实际情况, 按照 国务院制定 有关水库移民工作政策 ,准确把握政策界线和掌握工作方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3 第五章 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目标 规划时限 根据我想大中型水库移民的现状,从解决水库移民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我县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度本 规划的期限 为 5 年, 规划年为2020~ 2020 年。 规划目标 我县 通过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和移民村民小组会,大力宣传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统一移民的思想认识;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水库移民区的 生产 生活 的实际 状况 , 充分尊重水库移民的意愿, 以解决当前 水库 移 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 近期具体规划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解决制 水库移民的 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使 我县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逐步摆脱贫困,实现解决温饱,逐步达到小康,使我县水库移民的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 我县 “十一五”末的平均水平。 具体指标为: ( 1)在农业为主地区,基本建成能满足移民粮食自给的旱涝保收农田; ( 2)建设完善灌溉、排涝等农田水利配套设施; ( 3)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基本实现移民和安置区群众饮水安全; ( 4)行政村通公路,并基本解决组内的交通问题; ( 5)村(组)通电 ,实现移民村群众户户通电; ( 6)行政村有卫生室; ( 7)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和安置区群众子女上学问题。 ( 8)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通电话; ( 9)移民和安置区群众生存条件明显好转,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10)移民村达到脱贫目标,即人均收入超过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移 14 民人均纯收入绝对贫困线。 中长期目标是,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15 第六章 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 规划的 范围 此次后期扶持范围为我县石梁河、小塔山、八条路水库的农村移民。 其中 所有 登记 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 其中在 迁出地 出生 的农村居民为原迁移民,其 它 为移民后代。 本规划是针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年每人补助 600 元, 扶持时间为 20 年。 我县按照实际情况,原迁移民采取资金直接发放方式,移民后代采取项目扶持,就是针对移民后代的项目扶持规划。 具体移民意见见我县移民扶持方式调查。 根据我县实际移民人数,我们将上级核定人数 按照移民在各镇的分布情况按比例 分配到各镇。 由于上级核定数和我县实际人数差额较大,我们采取原迁移民核定到人 ( 采取资金直接发放方式 ) ,后代人数按比例核定 (即将原迁移民 27435 人按各镇实际人数足额分配。 剩余上级核定数34664 人按实际后代数 70090 人比例分配 )。 按照上述移民核定办法,纳入本次扶持规划的具体村庄 及移民人口的分布见投资估算。 16 第七章 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我县移民扶持人口的核定登记 我县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是石梁河、小塔山 2 座大型水库和八条路中型水库的移民 ,共 涉及 全县 18 个镇 169 个行政村( 223个自然村) ,现状 移民 97525 人。 现状 移民 中原迁移民 27435 人。 上级核定我县移民人数为 62099 人。 我县水库移民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见附件 1: 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调查办法。 第二节 移民经济社会与资源状况 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经过处理,虽然缓解了许多矛盾,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据统计,目前,移民绝对贫困还没有完全消除 ,移民平均收入远低于当地非移民, 移民经济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步加大,移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平均速度。 移民经济社会状况 根据统计, 对 移民 的调查结果, 水库 移民人均纯收入为 1494元,而 全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为 4602 元 (赣榆县 2020 年鉴) , 水库 移民人均纯收入是所在地区人均水平的 %; 水库移民粮食 生产 人均 423kg,而全县农民粮食 生产 人均为 684kg,水库 移民人均 粮食 生产 是所在地区人均水平的 %; 移民拥有的土地资源情况 根据统计 根据对 移民 的调查结果, 水库 移民 拥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 详见 表 项目 人均耕地 园地 林地 农田水利用地 全县 1. 65 0. 15 0. 08 0. 18 移民 0. 03 0. 02 0. 03 17 第三节 移民基础设施现状 移民人畜 饮水 状况 赣榆县至 2020 年底,农村饮水工程总受益人口 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 %。 各镇受益人口普及率情况差异较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 80%的镇 1 个(宋庄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于过 60%的镇有 15 个镇。 我县农村饮水 分散式供水 人口共 万人,主要以取浅层地下水为主,基本都采用 手压井 方式取水。 从调查结果来看 ,水质情况普遍较差 ,氟超标 万人 ,苦咸水 万人 ,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 万人 ,污染严重 万人 ,其他饮水水质问题 万人 ,水量不达标 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万人。 主要原因,一是主要受周围环境影响,多数村民在家中水井渗透半径范围以内都建有猪圈、厕所或其它污染源,造成地下水大肠杆菌超标,二是受地表水的灌溉水体污染,渗透到浅层地下水,造成浅层地下水水体矿化度高、水质硬、有害化学成份偏高,与地表水相比,除水体透明度稍高外,其它矿化有害成份反而高于地表水。 在 分散式供水 人口中,也有很少部分用水户在取水方式上采用简易的 供水设施 ,如用小型水泵自简易井中取浅层地下水送至走廊顶或房顶蓄水桶中,自流供水,这部分供水方式没有水质净化、过 滤等设施,所取水质与用压把井所取水质一样。 我县移民饮水方式基本可以分为压水井(浅层地下水 ) ,自来水 (其中有部分供水不正常,需要压水井配合 ),没有其他方式。 水库移民 供电状况 促进水库移民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新 农村 离不开坚强的农村电网。 随着我县 深入开展农村 “ 户户通电 ” 工程,根据不同地区的电源布局、农民居住地域的特点,按照 “ 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 的原则, 使水库移民村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电”。 18 但由于部分移民经济收入较差,还有移民没有解决用电的问题,而且 但由于部分农户室内线路老化、线材质量较 差,遇阴雨天或者用电高峰期,经常因电流泄漏引起家用漏电保护器动作,继而引发保护跳闸,造成连片停电。 所以,农村线路跳闸多,目前已成为影响农户正常用电的最大问题。 交通状况 随着 我县“ 村村通 ” 道路的建设,农村交通 状况有 所好转。 但是由于 水库移民 居民居住分散, 有的 地处偏远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差, 出 村公路大部分是砂石路面,有的村至今只通泥土路。 因为移民村庄基础设施较差,离主干道较远,成为水库移民发展的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疗卫生状况 库区及水库移民医疗卫生状况在我县处于较低水平, 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 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很多 诊所是个体或者私人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点或者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诊所 的情况很少。 村级医疗机构的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 , 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 在所调查的村级医疗机构中, 有很多村庄没有医疗诊所, 有卫生室的村庄, 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 、陈旧,很难符合现代医疗应达到的要求。 教育情况状况 我县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 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 水库移民 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 高农民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 与发达地区 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有的村不仅无小学,就连幼儿园及村民教育学校等这样最为基础的学校都没有 ,所以加大水库移民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19 农田水利设施 我县移民拥有的 耕地 中 ,其中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 “ 望天田 ”占绝大多数,水库移民和库区 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形容为 “ 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 ”。 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靠农民投劳, 就地取材,标准不高,长期带病运行而又无力系统维护,导致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更是功能衰竭,效益急剧下降;由于工程病险、淤积等原因,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 并且 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偏低,只有 35 年一遇,加之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无保障,已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工程维护投入不足,影响工程功能发挥。 造成粮食产量远低于全县水平。 通讯、广播电视 随着我县 启动 的 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工程 , 在 “ 村村通 ” 工程的带动下,已基本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