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和范例-苏安监〔20xx〕152号内容摘要:

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等 形式 ; 五 、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生产经营单 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六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 : 三级安全教育卡; 员工的安全试卷; 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16 其他有关资料。 七、 企业 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保证 职业健康 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的落实。 五 、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编制要点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名称、所在场所及部位。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专职维护检修人员。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检修注意 事项。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周期。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发生故障的临时措施和上报有关事项。 范例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为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 职业健康 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车间、部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 职业健康 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作好相 17 应的台帐。 二、 企业 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 员工 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 职业健康 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三、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四、 职业健康 管理部门应 会同设备管理部门按照 企业 实际,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 经常检查 职业健康 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 企业 设备 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检修。 使用部门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 设备 管理部门 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六、 职业健康 管理部门 每月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七、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八、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 维护 检修 结束后,维护 检修 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18 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编制要点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 用品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按照职业危害场所、本岗及工序,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型号。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期限。 明确购买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单位。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购买后的验收标准、储存标准、发放标准、领用标准、使用标准和日常穿戴检查、处理标准。 范例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以及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 例》 的相关规定,规范 劳动者 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切实维护 劳动者 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企业免费发给 劳动者 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保护 劳动者 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主要依据《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2020版),《标准》未列入的工种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参照本 19 单位同类工种相似条件发放。 三、劳动防护用品中的服装(含工作棉衣) 结构及 款式, 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具备永久性安全标识, 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一些特殊场合所穿着的服装,不应有明口袋,不得使用金属附件,便于连接和解脱,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四、对于从事多种 岗位 作业的 劳动者 ,应当按其主要作业工种发放 劳动防护用品, 如果 从事 其他工种作业时 ,可 由部门提出申请,借用其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五、凡 员工 工种有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手续 变更 现行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原工种的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时间相应延长)。 六、 员工 因某种原因离开原生产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间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对于生产中 必须佩戴 的 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 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 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 对受到过较大外力冲击的安全帽,发现有磨损、疵点的安全带及出现刺穿、破损的安全鞋等,应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及时更换。 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 特种劳动 防护用品的购置, 应根据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计划,所采购的物品必须 符合《职业病 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 的产品检验报告。 20 九、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 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员工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 凡领用绝缘防护用品及工具的部门或个人,在重新更换领取时,必须实行以旧换新的制度,以保证人身安全。 不属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部门或个人,需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防用品时,必须提出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 七、职业危害 日常 检测 管 理 制度 编制要点 明确职业危害 日常 检测 管理 制度的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 危害 日常 检测 管理 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人员、检测场所、检测周期、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要求、备档要求。 明确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后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预防和整改和治理措施、上报内容及时限。 明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布的地点及有关事宜。 21 范例 职业危害 日常 检测 管理 制度 为做好 企业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 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管理 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企业应设置 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 、职业健 康管理部门负责联系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 、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六、 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七 、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22 八 、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职业危害 控制效果 评价。 九 、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 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 一 、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八 、 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编制要点 明确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的文件、资料及有关记录。 按照规定明确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的妥善留档保存期限。 明确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索取本人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的有关规定。 范例 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23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 职业健康 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 职业健康 监护工作,加强 职业健康 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 职业健康 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