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地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获院级教学成果奖 3项;在各类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1篇);主编、参编出版教材 6部;有 2名教师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名教师是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成员。 4.行业企业对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大 专业建设得 到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从专业调研开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都疑聚行业企业专家的辛勤劳动。 5.拥有完善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依托学院农业部 53所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等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功能服务。 (三)问题与思考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新办专业,虽然专业新,但得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组建了能力强的专兼结合 的师资队伍,区位优势明显,并首次与地区水务局签订订单办学协议。 2. 铜仁职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按照骨干专业建设标准在全院各专业推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跟上了学院建设的步伐。 3. 虽然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学院及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4. 虽然专业教学团队能力强,但年青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不足。 6 二、建设目标、思路与特色 (一)建设总目标 通过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 、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 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相关专业建设。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学校、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多方联动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开放式的管理、服务新体系,广泛吸纳行业企业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引进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 走“教、学、推、训、产结合”之路。 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能 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和就业基地。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和工程技术推广与服务,共同建立 与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 通过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增强专业服务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按“项目任务”构建与项目实施过程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与中国水电九局、铜仁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 司等企业,共同制定针对本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关键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完成 3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的建设。 采取外引、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队伍,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3 名“双师素质”教师,聘用 12 名兼职教师,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95%、兼职教师所 7 授专业课比例达 50%以上,并 辐射带动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等专业群发展。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实训基地满足“教、学、研、推、训一体化 ” 的需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对基础设施设备的要求。 分期建设 施工放样实训场 、 水工混凝土施工实训室 、 水工混凝土 质量 检测实训室 、工程制图实训室 、 工程项目管理 实训 室 、 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 中心,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 使实训室得到良性运行。 采取 “实体融合型”、“研发带动型”、“订单融入型”等 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中国水电九局、铜仁地 区水利勘测设计院、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 具备教学、顶岗实习和准就业功能 的校外实习基地。 创建“项目导向、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面向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开发及技术咨询、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专业服务“ 国家级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 ” 的能力。 (三)建设思路 、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及时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并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及行业技术发展需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 标与规格。 、企业和产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模式高效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实现能力训练与就业准备的有效衔接。 、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8 (四)专业建设特色与亮点 以 中国水电九局、铜仁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 实 训基地为基础,紧密参与中 国水电九局、铜仁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等 企业在建项目,合作建立教学紧密型、技术合作型实训基地,打造能育人、能推广的产学结合基地。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与 中国水电九局、铜仁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等 企业合作开发以水工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等为基础点的《水工建筑》、《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核心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成为 本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和亮点。 程 铜仁是 全国唯一的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 同时又是一个旱灾水灾频发的区域,为此,开发山区产业发展所需的蓄水和节水灌溉技术课程 , 增强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思路、运行结构图。 建设目标: 与中国水电九局、贵州道兴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铜仁地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等企业紧密合作,建设“多方联动、合作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建设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运行管理机制,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力。 建设思路: 通过调研,明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核心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制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国家、地方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政策形势,联合政府、水利水电行 9 业、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任务的施工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实训中锻炼工作技能、在项目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实现“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 围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企业项目施工阶段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校企合作时间安排的可操作性,实施人才培养的“合作共育”。 其运行结构见图 1。 图 1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结构图 “多方联动”: 政府支持,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在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激活人才培养机制。 “合作共育”: 围绕本专业学生就业核心岗位群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结合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开发《 水利工程施工 技术》等 3 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构建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并以每一岗位能力核心课程为教学中心,实施分项目分学期组织教学实训实习,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 ,强化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按“一要求、二课堂、三阶段、四中心”运行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求”指培养的学生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课堂”指人才培养由课内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课堂组织实施,课内教学课堂以专业理论与技能获得为主,课外活动课堂以发展个性为主;“三阶段”指教学进程按基本素质培养(第一学期)、专业能力获得(第 25 学期)和综合能力训练(第六学期)三阶段推进;“四中心”指专业能力 专业认知课程 工程 材料及力学 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工程检测及造价 工程监理及执业资格 顶岗实习 以 项目和实验 教学为基础,以参与项目建设及施工管理为平台,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提升 学习 力及综合管理能力。 分期实习,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校 行业 企 业单位 第一学 期 第二 学 期 第三 学 期 第四 学 期 第五 学 期 第六 学 期 入 学 毕 业 证 职业资格证 10 以识图绘图能力、施工组织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服务产业能力四种能力为教学中心实施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 素质。 专业建设与管理机制: 由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专业教师组成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在行业、企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权威人士担任,副主任由既是专业教研室主任又是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教师担任。 专业建设与管理推行专业管理委员会决策咨询与专业带头人治学机制。 专业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决定由教研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专业实训部主任由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担任,具体负责专业校企合作和实训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与教学负责人制: 专业课程实施课程负责人与教学负责人制度。 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设计师, 负责主持课程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任务的分配、课程教学的组织、课程建设经费的开支等,并协助专业教研室主任检查、指导和考核课程教学负责人的工作。 教学负责人具体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由课程组教师担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 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职业岗位任务、共同制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方案交由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论证。 然后,依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形成既能满足目标岗位知识、能力与素质需要,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文件。 人 才培养方案优化流程见 图 2;教学进程见表 2。 图 2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流程图 11 表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学 期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学时分配 授课教师 运行说明 学时 其中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理 论 实 践 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 2 30 24 6 兰嘉玺 以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开展教学。 大学英语(上) 2 30 24 6 李霞 1— 3 周:军训、入学教育、见习实践各 1 周 高等数学 4 60 40 20 付成 果 4— 18 周:在校内开展基本 计算机应用技术 4 60 20 40 何帮财 素质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 6 90 45 45 龙松勇 体育与健康 2 30 10 20 张勇 入学教育及军训 2 30 6 24 李劲松 见习实践 1 15 15 赵再 琴 第二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6 26 10 龙文勇 以工程材料 为教学重点实施教学。 贵州省情 2 36 26 10 成家 全 1— 17 周:在校内 水利 水电 实训基地实施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开展行业通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学习方法基础 2 36 26 10 李瑛 18 周:在 铜仁地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综合实训 大学英语(下) 2 36 26 10 李霞 体育与健康 2 36 20 16 张勇 形势与政策(单周) 1 18 12 6 曹俊峰 工程地质 学 2 36 16 20 何庆 文 罗弘 银 建筑材料 4 72 36 36 凌敏 刘爱 芳 建筑 CAD 4 72 36 36 姚林 第 三学期 应用文写作 2 36 16 20 阙小 娅 以 工程施工与 力学基 础为教学重点实施教学。 营养与健康 1 18 18 姜若 祥 1— 17 周:在校内水利水电实训基地实施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开展行业通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管理与沟通 1 18 18 李瑛 18 周:在铜仁地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综合实训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6 24 12 王晓庆 形势与政策(单周) 1 18 12 6 曹俊峰 12 专业英语 2 36 20 16 石志 鸿 水力 学 4 72 36 36 杨军 盛 水工钢筋砼 4 72 36 36 张信 杨胜 强 工程水文 学 4 72 36 36 杨社 发 第四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 2 36 20 16 魏丽 君 以工程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