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教师队伍管理制度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方 —— 学生提供的特 殊商品 —— 技能,交易的载体却不是职业介绍所等市场载体,而是企业实习场地 —— 岗位。 交易之 前,学校代表学生与企业联系,采取合作培养、岗位锻炼、全面考察,最后交易的办法是购买和使用学生的技术能力。 借助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一一技术劳动力被分配到合适的地区、行业、职业、企业、岗位。 5 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有几个特点:一是省略了一般劳动力市场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和交易中介费;二是转移了交易空间,交易空间由职业介绍所转到企业;三是延长了交易时间,由在中介场地一次性洽谈交易延长到实习结束后才 确定交易;四是把交易与培养、使用、考察相结合,提高了交易的质量和可信度。 三、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也同样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与无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 与传统教育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糜对职业院校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创新: 1.在办学理念上,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以技能就业为导向,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升品德为重点,以技能成才为目标,走技能教育、技能就业、技能成才道路。 2.在学校职能上,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坚持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既培养全日制技能人才,也培训、提高企业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 3.在办学过程上,主张从技能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 6 4.在招生就业上,招生方面主张针对学校实际,精心选择市场紧缺人才而对学生发展特别有利的工种开设专业,招收学生。 就业方面坚持以技能就业为导向,并将之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都与毕业就业相关。 此外,重点抓住校企合作毕业实习环节,把毕业实习与毕业就业联系起来,并落到实处。 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有效实行,校企合 作制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对传统教育制度展开猛烈冲击的同时,也在创建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同时,企业与会专家还谈到,要正确领会与校企合作有关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不能盲目应求。 校企合作是教育适应经济,为经济服务的具体制度。 毫无疑问,校企合作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该和必须体现企业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缺什么人才,学校就得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