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添加剂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内容摘要:

保所采购的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物资,能满足 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适用范围:企业食品 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全部原材料、包装物的采购控制; 职责:采购部负责对供方的调查评价控制和采购过程的控制。 供方的选择与评价 对提供原料、辅料及包装物的供方,综合科长应通过必要的调查、考察以确定供方的能力,以控制采购风险,调查基本要求包括: a 食品原辅料供方应有基本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进口产品应有海关检查手续。 b 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证明。 c 食品生产加工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应无毒、 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等。 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单》,报总经理批准。 合格供方的控制: a.采购部负责建立供方档案,保存供方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b.对供方的每批进货物资由化验室进行检验 (验证 )。 c.采购部根据进货检验报告、使用情况、供货服务及价格,每年底对供方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是否继续保持合格供方关系。 、采购文件 、采购前, 采购部 长应根据生产需求与库存状况,制订《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 》应明确基本采购要求,包括品名、型号、规格、数量、到货日期、质量要求等。 、《采购计划》应报经理审批后实施。 、必要时,对重要或大批物资的采购, 采购部 长还应依据《采购计划》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 21 原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 编号: CBH/SC— 05— 2020 目的:为确保采购的原辅材料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通过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物进行控制,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企业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全部原辅材料、包装物的采购。 职责 采购部负责采购物资 合格证明的收集。 质检部 a) 负责编制《原材料接受标准》; b) 负责所购重要设备备件的验证; c) 负责各种原料及产品包装的验证; d) 负责对低值易耗品的验证。 控制要求: 、业务员 采购食品 原料 、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时应 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 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 和 与购进批次 产品相适应的 合格证明文件 ,如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对 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 合格 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原材料入库前必须由化验员对采购物资按相关 食品安全标准 进行检验和试验。 或委托有能力的检验部门进行 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检验信息应及时传递到生产部和化验室。 、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质检员应进行 进货 查验或抽样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或验证的要求见“原材料检验和验证规定”。 应保存检验 记录。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 发现质量问题应按“不合格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 当企业顾客或企业要求在供方验证时,采购计划中应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并规定产品放行办法。 但企业不能把顾客验证作为对供方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的证据,既不免除企业向顾客提供合格 产品的责任,也不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 、 所有原辅材料的 验证结果合格后,保管员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 化验室应保存每批采购的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的 进货查验记录 和收集的供方质量合格证明等记录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22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编号: CBH/SC— 06— 2020 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相应的控制,以确保各生产过程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标识、 产品防护等过程的控制。 职责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车间负责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化验室负责对质量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 管理要求 人员控制:操作工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以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工艺、卫生常识,熟悉生产作业要求,能熟练使用、操作生产设备设施。 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生产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有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设备控制:生产部长应确保在用的生产设备状态良好,按规定进行了清洗、消毒。 各工 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仪表,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消毒,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进行维护保养。 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 (霉变、变质 )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化验室,由化验室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化验员应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生产者。 各级生产人员应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使用、不加工、不流转。 环境控制:生产部长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车间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能够有效地防止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工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严格按照工艺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确保食品生产符合工艺及卫生要求。 确保产 23 品配料准确无误,使用设备、工具、容器等安全卫生,关键工序控制参数在受控范围内,做好监控记录。 生产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产成品操作工应根据产品的感官要求从其中挑出残次品重新生产;在包装过程中,操作工要严格 JJF1070202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来进行包装。 检验控制:化验员应加强对各工序半成 品质量的检验,认真做好检验记录,确保只有合格品才能转序、继续加工。 生产过程考核办法 体系办主任和生产部长应按上述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考核,考核以百分计,每月汇总一次,与工资奖励挂钩。 考核具体内容有: 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占 20 分,应重点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加大检查力度,主要检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是否对工艺参数进行了监控,并做好了监控记录,工艺监控记录填写是否符合准确、完整、及时等。 车间、设备人员卫生消毒执行情况占 20 分, 设备维护管理占 20 分, 产品质量合格率占 30 分, 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防护管理占 10 分。 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当场能够改正的必须现场整改。 当场不能够改正的,须由生产车间制定出整改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体系办主任应每月向总经理和质量负责人报告当月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状况。 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企业质量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奖励或处罚。 24 仓库管理制度 编号: CBH/SC— 07— 2020 目的 为使公司仓库保持清洁卫生,确保库存产品符合质量安全卫生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及成品仓库的管理。 职责 仓库管理者负责原材料及成品仓库的管理与卫生保持。 工作程序 原材料及成品仓库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地面应保持平滑,无灰尘。 货物摆放应整齐,堆码高度不得超过 米。 货物底部应采用托盘垫底,离地和离墙距离均不得低于 8cm。 仓库不得有漏雨、渗水现象,并定期进行通风。 仓库大门应设置挡鼠板,窗户 应设置纱窗防止昆虫及其他动物进入。 仓库内各种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应进行明确标识。 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单独存放,不得与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共存。 仓库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杂物。 外来人员需进入仓库,必须由仓库保管员陪同方可进入。 库房内物品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必需有入库、出库记录 25 销售管理制度 编号: CBH/SC— 08— 2020 一、概述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 得效益,而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生产的目的。 因此,销售是企业将其产品推向社会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只有做好营销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利益。 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是规范销售行为的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 二、职责 营销部负责本公司的产品销售工作。 营销部负责受理消费者投诉工作的处理。 三、产品类别 本公司产品类别为:食品添加剂(液体) 四、销售目标 销售目标根据上一年的销售情况和拟增长的幅度综合考虑确定。 销售目标以年度计划的形式于每年 1 月中旬以公司文件下发执行。 五、销售网络 公司应建立 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扩大营业网点。 六、营销策划 为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可采取以下营销方式: ; ; ; ; ;。 七、销售计划书 应在每年的 12 月中旬编制下一年度的营销计划书。 针对产品编制的阶段性营销计划书,由业务部负责。 八、订货 对于特属要求客户的订货,要按照客户的要求登记、组织货源。 营业网点订货数量等情况。 订货合同要报生产科备案。 九、销售台帐 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及重要客户建 立《合同台帐及重要客户档案》,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客户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 十、销售研讨 公司定期召开销售研讨会。 研讨会主要讨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十一、信息反馈 客户对产品的意见,要及时反馈给公司的业务部,由业务部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 26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规定 编号: CBH/SC— 09— 2020 一、应对本企业 食品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食品质量及安全。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生产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且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三、生产作业指导书中确定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参数,应通过试生产等方式予以验证,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验证包括: 原辅料验收 :应新鲜、无异味,辅料应向供货商索取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及第三方资质机构出具的合格的检验报告等复印件。 搅拌、分离:将分离机升温至 60℃,进行搅拌,直至水油完成分离为止。 配置加工设备、灌装设备、分离设备和 存贮设备的清洗和消毒。 四、生产车间主任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清洗消毒的频次。 每班次生产到一定的数量应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加强车间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五、在关键控制点的作业过程中,操作工应严格执行制定的《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并做好生产监控记录,包括:《搅拌、分离工序控制记录》、《粉碎工序控制记录》、《内包工序控制记录》、《成品贮存工序控制记录》等。 六、质量负责人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技术指导的频次,并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监控。 七、检验员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检验频次,严把检验关,确 保生产质量。 27 产品标识防护管理制度 编号 CBH/SC— 10— 2020 目的: 对产品进行适当防护及标识,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并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防护及标识管理。 职责: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防护管理; 仓库管理员负责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在搬运和储存过程中的防护管理。 管理要求: 产品标识 原材辅料及半成品采用分区加标牌或 标签的方式来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名称、材质、规格、日期等。 成品标识在包装箱上粘贴成品产品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写明产品名称、客户名称、规格数量、产品等级、生产日期、使用注意事项等。 各种标识应牢固,不易损坏且便于识别。 为标识用的印章、标签、合格证等应由专人管理。 对于有可追溯性要求的标识应做好记录,如需追溯时,依据标识方法内容进行分析,并追溯到具体责任人或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各部门的管理、操作及检验人员对产品标识应加强管理保护,对无标识的产品进行监 督并制止转序、加工、出厂。 4. 1. 7 标识一旦丢失或标识不清时,标识部门应及时重新进行标识。 4. 2 产品状态标识 4. 2. 1 原材辅料中的不合格品,采用分区存放,以标识牌区别。 4. 2. 2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将不合格部分剔除。 4. 3 产品防护 4. 3. 1 搬运 4. 3. 1. 1 搬运人员在搬运产品时,应使用专用推车轻搬轻放,必要时应采用缓冲材料进行防护。 28 4. 3. 1. 2 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产品标识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