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算: m=,即 m3/亩。 取 40m3/亩; T=9 天 泵站灌区 灌溉设计保证率: 该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经济作物等,灌溉水源为七一水库水,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参照原水利水电部颁布的 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提出的标准进行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75%。 作物耗水量: 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 70%、棉花 20%、经济作物 10%、复播 50%,其中:小麦生长期为 10 月 11 日至次年 6 月 15 日,棉花生长期为 4 月 11 日至 10 月 31 日,复播生长期为 6 月 16 日至 9 月 30日,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关系见表 41。 作物各月耗水量见表 42。 表 41 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表 名称 单位 小麦 棉花 经济作物 复播 产量 Kg/亩 400 65 400 300 田间耗水量 M3/亩 280 330 320 250 表 42 作物各月耗水量表 项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合目 0 1 2 计 小麦 5 20 33 48 72 36 16 34 16 280 棉花 22 37 55 78 70 49 21 332 经济作物 11 33 90 94 62 30 320 复播 37 85 88 40 250 降水量: 采用柴庄水文站近 30 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频率计算,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见表 43。 表 43 柴庄站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 均值 线型 Cv Cs/Cv P% 20 50 75 90 486 PⅢ 606 479 390 304 作物播种前后及生长期内,日降水量大于 5mm 的降水量为有效降水量,作为生长期有效雨量采用降水利用系数分别为:小麦 80%、棉花 80%、经济作物 85%、复播 76%。 灌溉需水量 作物各月耗水量减去该月有效降水量即为灌溉需水量,详见表 44。 表 44 作物各月灌溉需水量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小麦 5 20 20 38 35 19 34 16 187 棉花 1 2 2 1 4 1 1 经济作物 3.4 2 6 2 2 1 玉米 2 3 38 101 灌溉制度: 根据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即可确定该项目区 75%保证率的灌溉制度。 表 45 灌溉制度表 名称 种植比例 次数 灌水定额 生育阶段 灌水时间 灌水天数 灌水率(升/秒 /万亩) 起 至 小麦 70% 1 50 分蘖 21/11 20/12 30 162 2 40 拔节 23/3 9/4 18 216 3 40 抽穗 12/4 29/4 18 216 4 30 灌浆 2/5 19/5 18 162 小计 160 84 棉花 5% 1 45 现蕾 11/6 16/6 6 52 2 40 开花盛 6/8 12/8 7 40 3 35 吐絮初 28/8 2/9 6 40 小计 120 19 经济作物 17% 1 60 拔节 20/5 24/5 5 283 2 50 抽雄 17/6 20/6 4 295 3 50 灌浆 11/7 14/7 4 295 小计 160 13 玉米 (复播) 60% 1 60 拉大叶 20/7 5/8 17 294 2 60 抽雄 12/8 28/8 17 294 小 1 34 计 20 综 合 2 150 综合毛灌溉定额: 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 ,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 ,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M 综毛 =M 毛净 /η水 = = 方 /亩 灌溉需水流量: 根据灌溉制度,统计出泵站需水流量见表 46。 表 46 泵站需水流量表 村名 项目 东毛 上毛 最大净灌水率( L/s/万亩) 295 295 灌溉面积(万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需水流量( m3/s) 林业用水 年总用水量计算: 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按 75%保证率计算,灌 溉用水量和项目区年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 47 年总用水量 保证率 灌溉面积(万亩) 灌溉毛定额(方 /亩) 灌溉用水量(万方) 林业用水(万方) 年总用水量(万方) 井灌区85% 280 泵站灌区 75%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1)项目区东毛村现有水井 4 眼( 3 眼井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上毛村有提灌站 1 处。 水库兴利库容 4500 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 280 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万立方米, 灌溉用水量需 万立方米,可以满足作物用水的要求。 ( 2)从项目区作物布局和作物的种植种类来看,经济作物灌水次数频繁,每次灌水量少,井灌设备小,提水方便,便于管理,能适时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根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参考周边井的出水量,需重建井 3 眼才能满足作物的灌水要求。 第五章 规划设计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 开发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幅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快基本农田改造,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项目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为襄汾县乃至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选项原则 (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 坚持 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优先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主导产业。 ( 2)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 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 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 “集中力量,连片开发,合理投入 ”的治理措施。 ( 3)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 依据项目区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态特点、肥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 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聚集多方力量,将基本农田建设成典型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 4)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 “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 ”。 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投资按 1360 元计算。 综合标准 ( 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 2)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按区域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 3)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基本实现园田化。 水利措施 ( 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灌溉水利用系数 ,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 ( 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 机井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 10kv 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 ① 机电井。 井斜度小于千分之一,出砂量小于万分之一。 ② 输变电线路。 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 10m 砼杆,间距 80m;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 ,宽 ;变压器安装规范。 ③ 管道。 塑料管亩均管道 6m 以上, 50~ 80 米布置 1 个给水栓。 砼管道 100 米左右布置 1 个出水池。 ( 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农业措施 ( 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 300~ 400 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 ( 2)机耕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 设主干路和田间路。 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 ( 3)土壤改良:通过施农家肥和农作物 秸秆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 个百分点以上,且使秸秆还田率达到 90%。 ( 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 林业措施 ( 1)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格面积 300~ 400 亩,每条林带栽植两行。 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品字型栽植。 ( 2)造林苗木胸径达到 5 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 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 90%以上。 ( 3)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 90%以上。 科技措施 ( 1)技术推广。 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 2)培训。 对项目区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3 次,每次培训 1500 人。 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 ( 3)扶持农技服务组织。 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方式进行扶持。 建设规模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开发面积 万亩,建设内容如下: 水利措施 新建、改造电灌站各 1 座,更新井 3 眼,修复配套旧井 1 眼;架设高低压线路 公里,安装 315KVA 变压器 2 台, 80KVA 变压器3 台;衬砌渠道 公里,埋设管道 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 处;新建 500m3 蓄水池 1 座。 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 1 万亩;购良种 万公斤(小麦良种 万公斤,玉米良种 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 公里(砂石路 公里,砼硬化路 公里);购置农业机械 26 台(套)。 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 7500 亩,投资 万元。 科技推广措施 技术培训 4500 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土壤养分速测仪各 4 台;示范推广良星 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先玉 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 300 亩; 测土配方施肥 10500 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 100 亩;扶持专业合作社 2 个。 规划布局 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根据北高南低的自然优势,依托项目区北紧邻的七一水库,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田间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原有的道路体系及实际需求新开道路。 表 51 表示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布局。 表 51 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总体布局 工程类别 布局内容。襄汾县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