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内容摘要:
号 CQ/Q01062020 第 1 页 共 3 页 人 员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人 员 6. 1 目的 对人员素质要求做出规定,适时地对人员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6. 2 范围 适用于涉及质量体系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培训和考核。 6. 3 职责 6. 3. 1 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 6. 3. 2 综合部负责编制公司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和保存人员档案; 6. 3. 3 综合部组织检测人员的资质认定。 6. 4 要求 6. 4. 1 人员配备 6. 4. 1. 1 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和工作量确定各个工作岗位,并给每个岗位配备数量足够的人员; 6. 4. 1. 2 各岗位人员应满足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检测人员应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上岗人员应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确认其受过的教育和培训,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经历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这些证明材料包括:学历证明、培训证书、工作经历、历年考核材料、技术职称证明等等。 6. 4. 2 任职资格 a) 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和本专业检测业务知识,熟练掌 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b) 质量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实验室认可标准及本公司检测业务,具有组织本公司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 c) 报告批准人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掌握所授权范围的专业知识,熟悉检测方法,能正确地评判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 部门负责人须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62020 第 2 页 共 3 页 人 员 第 1 版 第 0 次修 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经考核持有上岗证; e) 检测人员须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经过培训,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和理论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经考核持证上岗; f) 质量监督员须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经过质量体系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检测方法、程序和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了解检测目的,有能力判断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的人员担任; g) 内审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内审 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h) 管理人员需熟悉相关检测或管理工作,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6. 4. 2 培训 6. 4. 2. 1 对参与质量体系运作的人员,应全面理解和熟悉相关要求,增强质量意识。 检测人员必须通过相应培训取得上岗证; 6. 4. 2. 2 新上岗人员应进行上岗培训; 6. 4. 2. 3 培训要求 a) 每年初,综合部根据各部门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编制培训计划; b) 培训计划经经理批准后,由综合部组织实施; c) 培训方式:可以是集中授课、外委培训、请专家到公司培训辅导,参观考察和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 宣贯会、经验交流会以及个别辅导; 6. 4. 2. 4 当使用在培人员进行相关检测工作时,应安排具有资质的人员共同完成检测工作或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6. 4. 2. 5 考核、存档 a) 质量负责人适时组织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考核,综合部组织具体实施; b) 新上岗人员或由于标准更新、方法改变、开展新项目引起的上岗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及评价标准、数据处理及检测报告编制等。 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 考核两种方式,考核结果由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考核合格者由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62020 第 3 页 共 3 页 人 员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综合部发放上岗证; c) 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取消上岗证,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发放上岗证; d) 现上岗人员的定期考核同 b)。 综合部应建立并保存人员技术业绩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资格证书、个人简历、职务、职称证书、培训结果证书等等能证明个人身份及能力的资料。 6. 5 支持性文件 CQ/Q0216- 2020 培训控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72020 第 1 页 共 1 页 设 施 与 环 境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设 施 与 环 境 7. 1 目的 配备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设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7.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设施及环境条件的配置与控制。 7. 3 职责 7. 3. 1 检测室负责提出环境和设施配置要求,并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记录和控制及内务管理; 7. 3. 2 综合部负责检测环 境设施的条件保障。 7. 4 要求 7. 4. 1 检测室的设施应满足检测的需要,其内、外环境不应影响检测质量; 7. 4. 2 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电磁干扰、灰尘等应予以重视。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 7. 4. 3 检测室的布局力求合理,避免同一检测室内的测试项目存在相互干扰或交叉污染; 7. 4. 4 检测区域与非检测区域严格分离,并对检测区域有效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使用检测区域; 7. 4. 5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急救措施、安全标识,确保检测区域整洁 、安全、舒适。 7. 5 支持性文件 CQ/Q0221- 2020 环境控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82020 第 1 页 共 2 页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8. 1 目的 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实施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8.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配备、使用、维护、标识、档案等过程。 8. 3 职责 8. 3. 1 检测室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申购、使用、标识和维护; 8. 3. 2 综合部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校准、建帐和档案管理。 8. 4 要求 8. 4. 1 仪器设备的配备 8. 4. 1. 1 检测室根据检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购置; 8. 4. 1. 2 综合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确定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后,填写验收报告,交综合部存档。 8. 4. 2 仪器设备的使用 8. 4. 2. 1 仪器设备应由综合部负责实施校准或组织 核查后,确认符合规定方可启用; 8. 4. 2. 2 使用人员应持有相应的上岗证。 若是没有相应证件的人员操作时,应在有证人员的指导下,按现行有效版本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程序操作。 8. 4. 3 仪器设备的管理 8. 4. 3. 1 综合部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编号; 8. 4. 3. 2 综合部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合格、准用、停用的标识,表明其受控及校准状态。 标识上应注明仪器设备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期、校准单位; 8. 4. 3. 3 仪器设备应由专人保管; 8. 4. 3. 4 综合部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及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8. 4. 3. 5 具体按《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82020 第 2 页 共 2 页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8. 4. 4 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材料)的管理 8. 4. 4. 1 检测工作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8. 4. 4. 2 由检测室提出标准物质的申购、验收,综合部负责购置; 8. 4. 4. 3 标准物质需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应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8. 4. 5 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 8. 4. 5. 1 当仪器设备发生下列情况时,视为不合格仪器设备 a) 过载或误操作; b) 显示的测量结果可疑; c) 已损坏; d) 通过检定 /校准(验证)、比对等方式证明其有缺陷; e) 无任何状态标识; f) 检定 /校准有效期外或已停用的检测设备 8. 4. 5. 2 一旦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贴红色“停用”标志。 必要时应将其转移至非检测场所并进行有效隔离,严禁使用; 8. 4. 5. 3 对发现的不合格仪器设备,应检查和评估由于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所造成的影响,若已证实对用户造成了影响,应书面告知 用户停止使用检测结果; 8. 4. 5. 4 不合格仪器设备修复后,经检定或校准证明其性能指标合格时,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8. 5 支持性文件 CQ/Q0201- 2020 文件控制程序 CQ/Q0206- 2020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CQ/Q0212- 2020 设备管理程序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92020 第 1 页 共 2 页 量值溯源和校准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量值溯源和校准 9. 1 目的 凡对采样(抽样)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应经过检定 /校准(验证),并保证量值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9.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仪器设备的检定 /校准。 9. 3 职责 综合部负责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 9. 4 要求 9. 4. 1 对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 /校准(验证),并保证检定 /校准结果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9. 4. 2 无法检定 /校准(直接溯源)的仪器设备应进行自校。 必要时,制定自校准规范,如有可能则参加实验室间比对; 9. 4. 3 对于有条件建立参考标准的项目应建立用于校准的参考标准,参考标准的检定 /校准一并纳入年度周检计划执行; 9. 4. 4 间接提供量值的仪器设备(一般为辅助性设备如冰箱、计算机、空调等)采用功能检查的方法; 9. 4. 5 标准物质的溯源应使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的、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应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或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标准参考物质; 9. 4. 6 必要时,在两次校准和检定之间,对检测设备应进行运行检查; 9. 4. 7 具体按《量值溯源程序》执行。 9. 5 支持性文件 CQ/Q0202- 2020 量值溯源程序 CQ/Q0212- 2020 设备管理程序 CQ/Q0220- 2020 运行检查控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092020 第 2 页 共 2 页 量值溯源和校准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CQ/Q0206- 2020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CQ/Q0208- 2020 自校验、检测方法编制程序 质 量 手 册 编 号 CQ/Q01102020 第 1 页 共 3 页 检测方法和检测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生效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检测方法和检测 10. 1 目的 对本公司开展的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控制,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10.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方法选用、制定和确认的全过程。 10. 3 职责 10. 3. 1 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进行确认; 10. 3. 2 检测室负责本部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10. 3. 3 综合部业务管理员负责检测方法标准有效性跟踪和收集,以及标准、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的受控管理; 10. 3. 4 检测室负责检测的实施; 10. 3. 5 综合部负责检测用消耗材料的。某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
相关推荐
担责任。 本所律师在进行充分核查验证的基础上,现出具如下法律意见: 一、 3 本次设立 44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准和授权 3 于年月日召开了风险控制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申请设立“ 44”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有关决议,同时决议授权公司理财客户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负责办理本次设立的有关事宜。 本所律师认为, 3 关于本次设立的有关决议和授权符合《公 司法》、《
下几个要点: ①顶棚抹灰前,要先洗净基层,刷素水泥浆结合层,拉线打出标点,经施工员或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抹灰。 ②内墙面抹灰前,要先填堵好架眼,根据贴饼剔断好墙面凸出部位。 垃圾清 出楼外,保持室内电线盒,表箱位置准确,横平竖直,需要其它工种修复的要及时和工地负责人联系。 墙面抹成后出现的线盒位置不正,墙面垂直度、平整度超标,阴阳角不方正等质量事故,要追究抹灰工的责任。
...................................................... 93 表 职能部门服务情况量化考核表(综合办公室) ................................... 94 表 职能部门服务情况量化考核表(人力资源部) ................................... 96 表
20 工地现场有生活垃圾生产垃圾未做到日出日清每日未按时每小时清扫五分钟打扫现场 立即整改 项目经理 50 工地未配备临时小便器 限两日内整改 项目经理 50 临时小便器不清洁有异味 立即整改 项目经理 10 26 现场施工人员使用客户的成品卫生洁具 立即整改 项目经理 50 27 施工现场无标准工具箱 立即整改 项目经理 50 28 切割瓷砖区域未悬挂浴帘 立即整改 项目经理 50 29
,定出合格供应商,制定出采购材料、机械设备的节能要求和节能保证措施。 绿色节约型工地创建方案 第 10 页 共 23 页 具体包括:物资采购的策划(包括业主提供的物资、项目采购的物资、分包商采购物资),供 应商的预先评价、资格审查、考察、选择,物资的采购、验证、检验、标识等,以及业主提供物资的验证、储存、维护。 五、标识和可追溯性 对工程进场物资和施工实施过程产品进行标识和记录,当出现问题时
( 四 )门窗节能工程 熟悉本项目图纸门窗设计内容,领会、掌握节点大样做法,审查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是否有冲突和未明确之处,是否满足防火及节能有关规定。 监理组应按以下要求做好门窗节能监理工作: 一) 一般要求 24 建筑门窗进场后应对其外观、品种、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 建筑外门窗工程施工中,应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