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园林绿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鹃等花灌木要适当控水,以促进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后必须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使花多色艳花期长。 肥料不能裸露,可采用埋施或水施等不同方法。 埋施要先挖穴或开沟,施肥后要回填土、踏实、淋足水、找平。 一般可结合除草松土进行施肥。 除杂草:经常除杂草和松土,除杂松土要保护根系,不能伤根及造成根系裸露,更不能造成黄土裸露。 补植、改植:及时清理死苗,一周内补植同原来的种类并力求规格与原来植株接近,以保证优良的景观效果。 补植要按照种 植规范进行,施足基肥并加强淋水等保养措施,保证成活率达 98%以上。 对已呈老化或明显与环境不协调的灌木和花卉及时进行改植。 病虫害防治: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采取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 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药物、用量及对环境的影响,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和标准。 发生病虫害,最严重的危害率在 5%以下。 ③乔木管养 乔木一级管养的 标准是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树形美观。 行道树下缘线整齐,修剪适度,干直冠美,无死树缺株,无枯枝残叶,景观效果优良。 生长势:生长势强,生长量超过该树种该规格平均年生长量:枝多叶茂,叶色鲜艳,无枯枝残叶。 修剪:考虑每种树的生长特点如萌芽期、花期等,出棕榈科植物外,其它乔木一般在叶芽和花芽分化前进行修剪,避免把叶芽和花芽剪掉,使花乔木花繁叶茂,乔木整形效果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以增强园林美化效果,行道树修剪要保证树冠完整美观,主侧枝分布均匀和数量适宜,内膛不空又通风透光,并根据不同路段情况确定下缘线高度和树 冠体量,树高一般控制在 1017 米之间,注意不能影响高压线、路灯和交通指示牌;单位附属绿地内种植的树木的枝叶伸向城市公共道路或他人物业范围内的,要及时修剪;修剪时按操作规程进行,尽量减小伤口,剪口要平,不能留有树钉;荫枝、下垂枝、下缘线下的萌蘖枝和干枯枝叶要及时剪除。 灌溉、施肥:根据不同生长季节的天气情况、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树龄适当淋水,并要求在每年的春、秋季重点施肥 23 次。 施肥量根据树木的种类和生长情况而定,种植三年以内的乔木和树穴有植被的乔木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和次数。 肥料要埋施,先打穴或开沟。 施肥 后要回填土、踏实、淋足水,找平,切忌肥料裸露。 乔木施肥穴的规格一般为 30 30 40 厘米,挖沟的规格为 30 40 厘米。 挖穴或开沟的位置一般是树冠外缘的投线影(行道树除外)每株树挖对称的两穴或四穴。 补植、改植:及时清理死树,要求在两周内补植回原来的树种并力求规格与原有的植株接近;以保证优良的景观效果。 补植要按照树木种植规范进行,施足基肥并加强淋水等保养措施,保证成活率达 95%以上,对已呈老化或明显与环境不协调的灌木和花卉及时进行改植。 病虫害防治: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治理。 采取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乔木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药物、用量及对环境的影响,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和标准。 发生病虫为害,最严重的危害率在 5%以下,单株受害程度在 5%以下。 二、劳动力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实行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工程质检科为一级管理,项目经理部质检组为二级管理,施工班组为三级管理。 各级质量管理体系均明确责任人,项目经理为最终责任人。 建立 质量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师是技术负责人,项目各部门按公司质量手册负有各自质量职能。 在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质量职能、责任及权限,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 “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 ”的原则。 实行 “质量一票否决权 ”并采用风险工资制等经济手段来辅助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劳动力安排计划 ( 1)合理组织施工,确保不受气 侯影响。 ( 2)整个施工组织流畅,多采用流水施工,并考虑了技术间歇。 ( 3)各工序先后顺序合理。 ( 4)劳动力组织均衡。 21 劳动力计划 表 序号 工程名称 人数 工作内容 1 施工准备 30 搭临建、进场 2 测量放线 20 测标高、定线、定点、测方格网 3 土壤改良 80 平衡土方、改良土方 4 平整绿化地 40 整理绿化地 5 园林小品 50 雕塑、汀步、花架、景 石 6 乔木种植 40 挖穴、种植、支撑、养 护等 7 灌木种植 40 种植、养护等 8 场地清理 50 垃圾清运、打扫卫 生 9 验收 10 自检合格,申请验收 主要施工机械安排 充分考虑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采用了小型挖掘机、真空吸水机,使原来传统的的人工作业改用了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程质量,增加了工作效率。 ( 2)设备机具性能先进、配套齐全。 ( 3)技术含量高,充分满足工程要求。 ( 4)进出场时间计算精确,降低工程费用。 ( 5)数量满足工程需要。 22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情况 表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投入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情况如下表 : 序号 主要机械 设备名称 数量 (台 ) 使用 情况 1 洒水车 2 完好 2 抽水机 4 完好 3 管理车辆 2 完好 4 运输车辆 3 完好 5 动力喷雾器 1 完好 6 喷雾机 2 完好 7 标语牌 30 完好 三、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组织好 苗木采购方案 苗木采购原则上从公司下属的苗木基地调运,部分从外地苗木市场选购。 公司已就本工程的大宗苗木达成意向性购苗协议。 1)加强苗源的质量管理。 苗木的选择,除了根据招标文件中提出对规格和树型的要求外,要注意选择长势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系发达的苗木;而 且应该是在育苗期内经过翻栽、根系集中在树蔸的苗木。 树木形体优美、树干通直、不伤皮、不掉皮、无局部腐朽。 花灌木内膛多枝,枝条饱满、株形整齐。 花灌木内膛多枝,枝条饱满、株形整齐。 育苗期中没有经过翻栽的留床老苗不使用,因为其移栽的成活率比较低,移栽成活后多年的生长势都很弱,绿化效果不好。 苗木选定后,要挂牌或在根基部位划出明显标记,以免挖错 2)起挖前适量疏枝,开挖时尽量保护根系,做到及时起苗,及时运输。 施用保水剂,防止植物嫩梢及叶、芽水份干化。 3)上车应摆放有序,减少机械损伤,对裸根苗木在上 车前应粘泥浆或浸湿,对带土球的苗木应对土球进行捆包扎,防止破球,运输时应加覆盖物,对各类苗木要分别标注品名、规格。 4)运到工地后一天内种不完的乔灌木,应存放在阴凉潮湿处或暂进行假植。 对长时间不能栽植的苗木应适时喷水保湿、盖遮阳网。 5)场地内上下车或短距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拖枝抓叶,保护土球和苗木枝叶完好。 开展质量小组活动。 组织分工种、分专业的 QC 小组,开展 PDCA 循环。 P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产生质量原因和各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改善质量的 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和预计的效果;D 阶段,根据措施计划组织有关人员贯彻落实; C 阶段:检查实施效果和发现问题; A 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具体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制度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次发生,每完成一次循环,解决一定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不停运转,质量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⑪ 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项目负责人向主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质量交底,操作部位、关键工序质量要求、掌握要点、注意事项要讲清楚。 同时,通过有关人员向全体施工人员详细 说明,使人人都明确质量要求和规范。 ⑫ 实行苗木材料、构件实验检验制度。 按照国家颁布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对材料、构件进行实验检验,并将实验结果存入档案。 不合格材料构件坚决不用,对于已进场的要限期清除。 ⑬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立“三检”与“专检”相结合的全面质量检验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每个部分、分项,按照《质量检验平定标准》逐项检查验收,对于隐蔽工程,检查后采取签字手续,列入工程档案。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认真处理,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⑭ 建立现场施工档案。 从施工准备开始,直到交工为止,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强化施工技术资料的取证、记录和收集工作,各项资料真实,不得损坏和遗失,保证交工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⑮ 严格控制高程和坡度。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坡度,使雨水排出畅通,以免给工程带来后患。 ⑯ 加强苗木管理。 建立苗木的采购、运转、交接制度,把住质量关口,对于质量低劣和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入施工工地,班组和施工人员有权拒绝使用。 绿化苗木是整个绿化工程出效果的关键性材料,在选购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整体布局的需要,选择分 枝合理、树冠丰满、长势优良、无病虫害的苗木。 乔木不但要选择合适的胸径,还要考虑树木的整体高度与枝下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景观。 由于季节原因,选择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本地苗木。 (7) 整理绿化用地的质量。 按照施工现场的地势地貌情况,按设计要求,首先要控制好坡度,以利于干旱浇水和雨天排水的需要。 其次要更换优质土,并且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和复合型无机肥料。 整地细腻并且要进行压实处 理,以防将来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景观。 ( 8)苗木移植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本工程的施工正处于植物第一、第 二生长期,稍不注意就会给植物成活带来困难,因此移植质量是树木成活和景观效果的关键。 移植时尽量选择阴天或雨前进行,乔木苗木土球应大于胸径的十五倍,灌木要大于高度的 50%,包装技术要符合规程要求,在移植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叶面喷水或适当覆盖,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影响成活。 ( 9)绿化养护的质量保证。 对于新移植的乔木或灌木,前期每天喷 610次水,后期每天喷 46 次水,必要时要搭遮阴网进行养护。 同时喷洒适量的化学药品,减少植物内的水分蒸腾,尽量少疏枝叶,使树冠丰满。 对护坡植物要适时浇水和进行叶面施肥,促使形成良 好景观。 ( 10)加强各工序之间的配合与衔接。 按照整体布局、工序之间及时穿插,施工相互配合,加强预设预埋检查,防止遗漏差错,做好工种之间的衔接工作。 ( 11)做好成品保护工程。 由于各工序之间交叉施工,因此要教育职工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不损坏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要隔离和专人看护相结合的措施,防止损坏,影响效果。 ( 12)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对质量的重视,形成人人讲质量,人人按质量要求操作的风气。 对工程实地优质优奖,劣质重罚,质量一票否决办法,调动施工人员提高质量的积极性,紧迫感。 对施工队伍,设5% — 10%的质量奖罚基金制度,对因施工操作不按规程返工事宜,施工队应负50%的返工费用,施工队从事技术工种人员应有岗位技能培训合格证。 明确的质量责任划分 一、质量责任 公司职能部门质量责任 对工程的总体质量进行宏观监督控制,在公司范围内组织提供人才、机械、信息、技术支持,根据对项目不定期的质量抽查,结合项目定期量交的质量报表,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改进意见 项目经理(副经理)质量责任 项目经理是总控制质量的招待者,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负责项目 的《质量计划》编制和项目质保体系的运转,主持每周一次的质量分析会,组织主持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和指导项目部质安组的日常工作,落实质量责任。 工程师的质量责任 总工程师是第二质量责任人,要协助经理,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贯彻施工设计、安装、验收规范,负责各项保证质量制度的落实;对于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的操作方法、操作过程负有指导责任;对质量检测人员、质量检测设备、测试手段和质量管理制度承担领导责任,对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项目有权令其停工整改,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施工中的应用推广,负有指导责任。 质检部质量责任 对各专业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在质量检查中要有相应的预见性,根据设计图纸、变更、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等对专业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验收,提供准确而齐备的检查数据,收集工程质量信息,分析产生珠原因并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发出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结合使用经济措施监督专业队伍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建立辖区内的质量档案,随时向上级部门报有关质量信息。 专业施工队伍的质量责任 D、建立健全质量保护体系和组织机构 建立相应的质 量保护体系和组织机构,各专业按照《专业质量计划》,明确内部质量管理的程序和职责,严格按设计图纸、变更、施工规范及已经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按时参加项目部召集的质量分析会,每月定期向项目部呈交工程质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