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印务有限公司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正式版)精品内容摘要:

6 水性糊盒 胶 桶装 聚丙烯酸酯乳液 70~ 90%、 EVA乳液 0~ 10%、助剂 5~ 10%。 7 水性复膜 胶 桶装 4t 丙烯酸乳液树脂 45~ 55%、水 42~ 48%、 20%的氨水 1% 8 水性光油 桶装 20t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9 洗车水 桶装 石油精 30~ 60%、轻芳烃 溶剂石脑油石油 30~60%。 10 CTP版 25万张 11 CTP版显影液 桶装 5t 含碳酸钠的水溶液。 12 润版液 桶装 5t 磷酸三钠 0~ 15%、柠檬酸 0~ 10%、硝酸钠 0~15%、柠檬酸钠 5~ 15%、水 50~ 100%。 13 电化铝箔 1t 14 油墨稀释 剂 桶装 1t 甲苯 50%, 120溶剂油 (三)化学物料储存、管理与使用 油漆存放于调墨间的专用储存箱内,由专人负责保管。 工人使用时进行申领,并做小账登记。 除领用时间外,储存箱上锁处理。 储存向外张贴“禁止烟火”标示以 及油漆 MSDS资料和操作规程等文字说明。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一)生产制度及定员 工作制度:本项目年工作日 250天,实行二班制,每班工作时间 8小时。 劳动定员:本项目厂区定员 290人,其中管理人员 55 名,生产线职工 235 名。 两班制,每班 8 小时。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与接触情况 调墨间 调墨工作者调配油墨过程中使用油墨和稀释剂,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是油墨及稀释剂中挥发的物质,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 印刷车间 本项目采用无醇印刷技术,印刷车间使用 的化学物料主要是油墨、稀释剂、洗车水。 工作人员投料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设备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 洗车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石油精、轻质芳烃石脑油等。 纸张切割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 后道处理 折页岗位工作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上光、压光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主要接触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是苯乙烯、丙烯酸; 烫印 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 糊盒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见表 53。 表 5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调查表 单元名称 岗位名称 危害因素名称 设备状 况 接触 方式 时间( h/d) 人数 印刷单元 调墨操作位 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高沸点矿物油等 敞开 人工投料 8 印刷操作位 噪声、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高沸点矿物油 敞 开 机械操作 8 34 洗车操作位 石油精、轻芳烃石脑油 敞开 人工操作 1 2 后道处理 纸张切割间 噪声 敞开 机械操作 4 4 折页操作位 噪声 敞开 机械操作 2 4 上光、压光操作位 苯乙烯、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 8 2 烫印操作位 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 8 2 糊盒操作位 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 8 4 变电机房 巡检位 工频电场 1 注:高沸点矿物油目前国家无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故对高沸点矿物油只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做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 (一)检测日期 三天。 (二)检测条件 本次现场检测(采样)时,厂房内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符合检测要求。 (三)检测项目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本评价的检测项目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苯乙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 (四)检测方法和仪器 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 54。 表 54: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列表 序号 测定项目 检测依据 采样仪器 1 甲苯 GBZ/《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 2 二甲苯 GBZ/《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 3 溶剂汽油 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 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 大气采样器 SQC2 4 苯乙烯 GBZ/《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 5 丙烯酸甲酯 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不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 6 丙烯酸 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不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 7 噪声 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部分:噪声》 BK4444噪声剂量计 8 工频电场 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3部分: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测定仪 RJ5 (五) 检测频次 见表 55。 表 55:检测频次 序号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样点 频率 样品件数 1 甲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 2 二甲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 3 溶剂汽油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 4 苯乙烯 压光操作位 一班 9 5 丙烯酸甲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 6 丙烯酸 压光操作位、烫印操作位、糊盒操作位 一班 27 7 噪声 印刷操作位、纸张切割操作位、折页操作位 一班 27 8 工频电场 变电机房巡检位 一班 9 (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化学有害因素的卫生标准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与该项目相关的有害因素接触限值标准见表 56。 表 56:工作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序号 有害因素名称 PCTWA( mg/m3) PCSTEL( mg/m3) 超限倍数 1 甲苯 50 100 2 二甲苯 50 100 3 溶剂汽油 300 4 苯乙烯 50 100 5 丙烯酸甲酯 20 2 6 丙烯酸 6 物理因素的卫生标准 ( 1)噪声 根据《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2020)规定,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 8h/d或 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 80dB(A)的作业。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部分:物理因素》( )规定,每周( w)工作 5天( d),每天工作 8小时( h),稳态噪声限值为 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 85dB(A),见表 57。 表 57: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 2)工频电场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58。 表 58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频率( Hz) 8h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 [dB(A)] 备 注 5d/w, =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等效声级 5d/w,≠ 8h/d 85 计算 8h等效声级 ≠ 5d/w 85 计算 40h等效声级 电场强度( kV/m) 50 5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一)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 59。 表 59: 工作场所粉尘及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位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 (mg/m3) 单项结论 检测值范围 CTWA 1 调墨间操作位 甲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2 二甲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3 溶剂汽油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4 丙烯酸甲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5 印刷操作位 甲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6 二甲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7 溶剂汽油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8 丙烯酸甲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9 压光操作位 苯乙烯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10 丙烯酸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11 烫印操作 位 丙烯酸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序号 检测位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 (mg/m3) 单项结论 检测值范围 CTWA 2020219 符合 12 糊盒操作 位 丙烯酸 2020217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工作场所稳态噪声强度及观察室内噪声强度见表 510。 表 510: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检测地点 检测时间 日接触时间 (h) 噪声测定结果 [dB(A)] 8h等效声级dB(A) 接触 限值dB(A) 单项 结论 印刷操作位 2020217 8 85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纸张切割操作 2020217 4 85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折页操作位 2020217 2 85 符合 2020218 符合 2020219 符合 备注:对于日接触噪声非 8h多岗位工作操作工,测量各岗位时间段内噪声并结合非操作时在观察室内噪声计算 8h等效声级。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见表 511。 表 511: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 测定地点 检测时间 电场强度( kV/m) 1 2 3 变配电巡检位 2020217 2020218 2020219 (二)检测结果达标情况统计 检测结果达标情况见表 512。 表 512:检测结果达标情况分析表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 点数 合格点数 超标岗位 1 甲苯 2 2 2 二甲苯 2 2 3 溶剂汽油 2 2 4 丙烯酸甲酯 2 2 5 苯乙烯 1 1 6 丙烯酸 3 3 7 噪声 3 3 8 工频电场 1 1 (三)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高沸点矿物油等。 因高沸点矿物油国家现行标准无检测方法和限值要求故只做识别,不做检测。 本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 油、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 2020年 2月 17日 19日连续三天检测结果显示各检测点检测值均符合 GBZ22020中的职业卫生标准的限值,但折页操作位的噪声检测结果均在 80dB( A)以上,属于噪声作业岗位,应重视该作业区的噪声危害,为生产人员配备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员工正确使用。 (四)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特性 见表 513。 表 513:职业病危害因素特性一览表 名称 存在状 态 主要作用途 径 主要危害 职业禁忌症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甲苯、二甲苯 液态 呼吸道 血液、神经系统 上岗前: (1) 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1)白细胞计数低于 109/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 2109/L; 2)血小板计数低于 8 1010/L; (2) 造血系统疾病 在岗期间:造血系统疾病 1)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见 GBZ68) 2)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见 GBZ94) 溶剂汽油 液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