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内容摘要:

报废固定资产的申报制度和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方面予以规定。 《沙洋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的管理制度》(沙教 [2020]8 号),明确了资助对象及核定程序和要求,并对资助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资助管理和资助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确保中小学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具体做法 沙洋县制定《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实施意见》,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预算监管为抓手,立足科学化、精细化,切实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从源头把握支出去向,从过程控制支出额度,确保 学校公用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体现预算的统一性和真实性。 在预算编制上做到 “ 三全 ” :即全部学校、全年时间、全部收支,力求学校预算编制科学、规范、全面、真实。 在操作上,一是摸清家底,确定基本数据。 学校全面认真地开展资源调查,确定学校人员情况、校舍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基本数据,为编制学校预算打好基础。 二是掌握政策,分析预算形势。 学校先总结和分析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掌握学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的变化情况,确定本年度预算的一般性因素;然后对影响预算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掌握学校收支的政策性变化;最 后考虑各项县级已列入计划的大型支出项目等因素,科学分析预算形势,准确判断学校收支情况。 三是量入为出,编制收支预算。 在编制的过程中做到收入编全,支出编实。 ,确保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 学校编制预算经县教育局审查后,送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大批准后,下达各中小学执行。 每月 10 日前,各中小学按预算指标在网上申报当月资金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审查,县财政局审核后下达。 学校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中小学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在网上录入支出项目,经县教育局审查后,在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施直接支付或授权支 付。 通过一整套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强化对学校的资金管理,确保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保证资金的合理性和绩效性。 决算是对一定时期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的终结。 每年,学校均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做好准备。 同时对资产进行清理清查,报送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做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是监管学校预算编制。 县教育部门对学校上报的预算报 告进行审查,要求学校预算项目及额度符合主管部门的编报口径,符合学校实际需求。 二是监管学校预算执行。 县教育部门每月审核学校申报资金用款计划,控制学校月度用款额度;审核学校支出,监督学校财务行为,对学校财务进行年度审计。 三是实时监控。 从 2020 年开始,各学校年度预算均经教育、财政部门网上审核、批复,实现 “ 预算编制直达学校 ” 、“ 财务核算直达学校 ” 、 “ 资金拨付直达学校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