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立项申请建议书内容摘要:

48余人 ,共有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充足 ,用工组织较为方便 ,周边农民长期在林场和中冶美利纸业的林业公司打工 ,具有熟练的造林技术和经验 ,可保证项目建设所需的长期或临时性劳动力用工。 项目建设单位有固定林业职工 120 余人 ,同时中冶美利纸业在腾格里沙漠边沿设立的造纸原料林基地里 ,有从事造林绿化的雇员达 300 余人 ,具有大批从事林业生态建设的专业人员优势。 3. 4 水资源 及灌溉、交通条件便利 中卫市林场属引黄灌区 ,现有林业用地 29333 hm2,苗圃基地主要分为林场苗圃 20 hm2,小胡岗子苗圃 267hm2。 林场地势平坦 ,林网纵横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北干渠、三干渠呈“人”型从林场流经 ,从北干渠开口的两条支渠和从三干渠开口的一条支渠可灌溉所有的农田。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改造小胡岗子老林区 ,已在北干渠修建了二级扬水泵站 ,支渠一条 ,完善了供排水设施。 目前小胡岗子的267hm2 苗圃地和 267hm2 的速生林地以及场部的生产用地供排水畅通 ,完全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项目区在 中卫市城郊地带 ,防护林体系完善 ,附近有宁夏香山机场、中冶美利速生林基地、中冶美利工业园区等 ,公路贯通 ,交通便利 ,供电线路齐备 ,通讯设施完善 ,信息畅通 ,对项目的实施非常有利。 项目区紧靠村庄 ,有利于人、财、物的组织实施。 苗木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优质造林绿化苗木的需求将量进一步加大。 据宁夏“六个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和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种苗生产供应能力测算 ,其中仅各类杨树苗木的需求量就达亿株以上。 宁夏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提出利用 10 年 ,营造 100000hm2 速生丰产林 ,每年需要大量的杨树苗木进行更新造林。 同时 ,随着中卫市生态防护林及城乡绿化工程的快速发展 ,对造林苗木和绿化大苗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 周边市 (县 )的园林绿化苗木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并且对苗木品种类型要求多样 ,树种搭配要求各异 ,还需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速生性。 据此 ,在中卫市实施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备承建项目的技术实力和水平 中卫市林场为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在职职工120 人 ,有技术专业人员 15 人 ,其中高级林业工程师 2 人 ,林业工程师 4 人 ,助理林业工 程师 3 人 ,技术员 6 人 ,技术工人 105 人。 林场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林场生产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新技术引进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多项工作 ,先后参加、协助自治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林业局开展多项科研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林场职工常年从事沙区林业生产 ,生产技术娴熟 ,能够满足项目对技术工人的要求。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宁夏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成立于 1983 年 ,先后承担国家、自治区、自治区林业局等部门下达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近 40 个 ,建立遍布全区的技术示范区 (点 )50 多 个 ,示范面积 以上。 在项目实施中 ,推广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项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4项 ,多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已通过验收。 许多新技术、实用技术、林木新品种已在我区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应用。 现有办公用房 360m2,具有完善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完备的林木种苗检测仪器 ,有林木种苗繁育基地 20hm2。 目前资产规模 630 万元。 现有在职人员 40 人 ,其中教授级高工 7 人 ,高级工程师 14 人 ,工程师 9 人 ,会计师 1 人 ,助理工程师 9人 ,技术力量雄厚 ,具有承担国家和区内外各类林业规划设计、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的能力和资质 (宁林资质证字 004 号 )。 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及任务 建设目标 项目计划利用 3 年时间 ,在中卫市林场建成一个中卫市杨树树种丰富、种类齐全、资料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便捷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 32hm2。 其中种质资源收集区 5hm2。 试验区 4hm2。 采穗圃 8hm2。 繁育圃 10hm2。 示范区 5hm2。 日光温室 2020m2。 炼苗场 2020m2。 建设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筑 460m2,包括实验室、检验室、插穗处理室、档案室、标本室、办公室、库房等。 研究试验设备 ,包括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储藏设备。 建 设辅助工程包括办公设备、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森林防火设备、生产道路硬化、生产用车及项目区标牌等配套设施。 收集保存杨树种质资源 14 种 ,通过对其中表现优良的杨树品种进行选育试验 ,培育既有优良性状 ,又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杨树良种优质种苗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杨树 (品种 )良种苗木 100 万株 ,优质插穗 120 万根。 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中央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建设精神为契机 ,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为目标 ,以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为重点 ,以开发培育优质杨树良种苗木为目的 ,开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和利用 ,推动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遵循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分年实施的原则。 坚持高标准建设 ,规范化管理 ,科学经营的原则。 坚持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并重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的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主要对杨树等林木种质资源开展调查与收集、保存与扩繁、研究与开发以及其他辅助工程 ,建设总规模为 32hm2。 其中种质资源收集区 5hm2。 试验区 4hm2。 采穗圃 8hm2。 繁育圃 10hm2。 示范区 5hm2。 日光温室 2020m2。 炼苗场2020m2。 建设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筑 460m2。 前期调查 在总结挖掘我区杨树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之上 ,通过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的方法 ,全方位补充性地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 ,全面收集区内外杨树种质资源繁殖材料、生存地土壤样品 ,扩充种 质数量 ,重点收集、保存适合于我市及我区生长的杨树品种。 收集与保存工程 收集与保存工程以建立收集区为主 ,主要收集、保存我区现有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具有地方特色和优良性状突出 ,且开发利用价值高的品种 14 种以上。 通过对收集的种质资源开展对比观察试验 ,建立长期技术档案 ,研究各种种质资源的生理、生态、生物学特性 ,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原始材料和科学依据。 试验与繁育工程 试验区 :主要是对从区外引进的杨树品种进行栽培引种 ,开展前期试验观察研究。 繁育圃 : 对在试验 区生长表现优良的杨树品种建立繁育圃 ,进行优良品种繁殖 ,生产优良苗木。 开发与利用工程 采穗圃 :对表现优良的杨树品种 ,以及经引种试验已经证明成功的品种 ,建立采穗圃 ,提供优良穗条。 示范区 :对引种成功 ,并且表现优良的树种进行集中栽植展示和示范。 日光温室和炼苗场 :为提高种苗质量 ,增加苗木生产的科技含量 ,需要建设日光温室和炼苗场。 研究与辅助工程 为满足项目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规划基础建筑工程包括实验室、检验室、插穗处理室、档案 室、标本室、办公室。 为满足研究试验工作的需要 ,主要配置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储藏设备。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生产道路硬化、生产用车、办公设备、森林防火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等器械。 为标示项目区范围、加强基地宣传和保护 ,在进出项目区主要路口明显地段设立标示牌。 同时完善项目区内沟、渠、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选址方案 项目实施地点设在中卫市林场苗圃和小胡岗子育苗基地 ,其中林场苗圃面积 20hm2,小胡岗子苗圃面积 267hm2。 项目区地势平坦 ,交通便捷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具备灌溉条件 ,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配套的推广体系 ,适宜于开展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 项目布局 布局原则 项目布局遵循因地制宜、分区经营、便于管理的原则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实现三大效益统一。 布局方案 为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将项目区划分为Ⅰ区和Ⅱ区两个建设区域。 Ⅰ区设在林场苗圃 ,包括采穗圃、繁育圃和生产管理区 3 个功能区。 Ⅱ区设在小胡岗子苗圃 ,包括收集区、试验区和示范区 3 个功能区。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调查工程 通过总结整理我区老一代林业科技人员对杨树 (品种 )的研究利用成果 ,实地考察调研 ,确定中卫市杨树种质资源重点收集和保存名录。 另外 ,还要对多年来中卫市林业技术人员已引种、培育成功的杨树品种进行调查收集工作。 收集与保存工程 收集区 :本区是为收集、保存的杨树种质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