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内容摘要:
定期盘点,对帐核物,做到帐、卡、物相符。 出入库手续 a) 发放 机械设备 时,库管人员必须凭机管部门的 机械设备 领用单进行发放。 b) 对于入库 机械设备 ,库管人员要做好交接验收工作,大型机械设备由机管部门组织验收,认真检查机具状态,清点数量。 机管部门按验 收或报废情况给使用单位出具机具退还单 ,办理 交接或 入库登记 手续。 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丢失损坏的 机械设备 要做好记录,然后交由帐务管理员做赔偿或报废处理。 操作证及 人员技术培训管理 操作证管理 a) 新工程开工前,各项目部(分公司)应及时 向物资机械管理 部 上报 《 机械 设备 操作 证申请表》(附 表 J)。 b) 申报操作证的人员应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且经体检合格,无残疾者, 方可申报并参加培训。 c) 特种机械 设备 操作证,一律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对已取得特种机械设备操作证的人员,应及时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办 理复查手续。 d) 办理液压机操作证,各项目部(分公司)应提供申请办证人员的液压钢号,否则不予受理办证。 e) 操作证 由 物资机械管理部每年审验一次,未经年审作废。 f) 操作证发放要有发放记录,并存档。 g) 操作证 正本 由各单位的劳资人员 或其他 指 定人员 统一管理保存,操作手本人只能持有操作证的 副本。 Q/ 11 h) 对 操作手因 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所造成机械设备事故,情节严重者,物资机械管理部有权 吊销并收回其操作证。 i) 操作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涂改、转借、冒名顶替。 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机械设备的操作。 培训 培训可随时进行,各岗位从事机械管理的职能人员对本岗位的职责、规范和要求采取以专业学习和自学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机械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应集中组织进行技术培训 ,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 a) 各单位 物资机械管理部 门 负责 组织 对机械新技术 、 管理新方法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机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b) 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根据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做到有教学计划、有专人授课、有考勤、 有考核 、 有总结,并备案。 c) 通过培训应懂得机械设备的性能、原理、保养及安全操作规程,能独立上岗操作。 外租 与分包工程自带机械设备管理 经公司内部协调不能满足项目施工需求的,可对外进行租赁以满足项目施工需要。 送电项目部所需公司配备定额内的机械设备由租赁公司负责外租业务,不在配备定额内的则由项目部自行租赁。 其他单位的外租机械设备自行办理解决。 外租设备纳入本单位机械安全监管范围内。 外租机械时 ,必须与出租方签订严谨的租赁合同(协议)和安全合同(协议 )。 同时应满足以下管理要求: (a) 外租机械设备必须技术状况良好,应有相关的检测证明材料 (证件 ),满足施工需求,严禁超负荷使用 ,原则上应租用使用年限在五年以内的机械设备。 (b) 外租机械也应 坚持“三定”制度,严禁无操作资质的人员操作机械。 Q/ 12 (c) 机械使用部门应定期检查外租机械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 (d) 外租机械必须 严格执行相应维护保养制度,机械使用 部门应 经常检查机械运行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或损伤时,必须立即停用,报租赁经办部门后按合同规定要求进行处理,严禁带病运行。 (e) 外租机械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f) 外租机械设备的燃油费、过路费、过桥费可由项目部承担,修理费、保养费、保险费及其它税费等须由出租人承担。 (g) 外租公务用车(如轿车、轿货、小型载客车、吉普车 ) 不得超过 5辆,其它外租机械设备数量不得超过正常施工用合理数量。 (h) 外租机械租赁单价不得超过《 租赁管理办法 》中 的 外部 定额 单价。 分包方自带的施工机械在 施工前,须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a) 机械设备清单(台帐)和检验试验报告(或取得的证件)。 b) 主要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名单及机械操作证复印件。 c) 监视和测量装置 检定证 复印件。 d) 主要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前,项目部对劳务承包方提供的机械设备应进行外观、性能检验,要求外观清洁、整齐。 主要施工机械外观部位须张贴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责任人铬牌” 等标牌,机械应运转正常,性能稳定,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要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以保证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在施工期间,项目部机械管理部门要对现场进行定期检查。 检查、考核 机械设备的检查 各分公司、厂物资机械管理部 门每半年、项目部每个工序一次,上报本单位机械管理实物台账 (包括外租、分包自带、自购等各种属性来源的机械设备) ,以备检查。 Q/ 13 机械 设备 的检查以安全检查为主, 检查 可分为: 年中、年末机械设备大检查:由物资机械管理部组织 或 协同公司主管经理及其他部门对分公司、分厂 、 项目部进行全面检查; 不定期巡检:由各级物资机械管理部门不定期的对公司所属各 单位 进行随机检查; 月度自检: 各单位 物资机械管理部门每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面自检自查; 专项检查: 指 公司 各级 物资 机械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重点关注问题或共性问题的 专 项检查。 旁站监督 : 指 公司 各级 物资 机械管理人员 在重要大件吊装、起重机械安拆关键工序过程、双机塔吊、超负荷作业、大型起重机负荷试验等,进行现场监护和检查指导。 机械设备检查内容 a) 检查机械管理体系的建立、机构人员情况 b)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及安全目标分解情况; c) 检查各种机械管理制度规程标准建立落实情况; d) 检查机械设备购置更新、大修改造计划及其完成情况; e) 检查机械设备台帐、卡片、实物是否相符,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情况; f) 检查起重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资质管理规定制定情况,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 理规定建立实施情况; g)检查主要、关键、特种机械设备档案搜集管理情况; h) 检查外来机械设备、人员准入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 i) 检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编写、审查规定的建立执行情况; j) 检查分包队伍、外租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查管理情况; k)检查机械设备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的实施情况 l)检查 各单位 的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 Q/ 14 m)检查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宣传教育情况; n) 检查 各单位 机械设备领用交接记录。 o) 检查机械设备实际安全技术状况 等。 机械设备 检查记 录 各级检查均应填写《 机械设备检查记录表 》( 附表 K),签字盖章后归档备查,严重缺陷应下达《机械设备不符合整改通知单》( 附表 L),整改完成后要由原检查部门进行验证,形成闭环控制后归档。 考核 与奖罚 a) 考核 是对一个单位 一个年度 总体机械管理工作水平的考察与评定, 由物资机械管理部负责组织,考核评定等级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级。 b) 考核标准见 《机械管理工作考核表》 (附 表 M)。 c) 每年物资机械管理部根据 考核 结果对 各单位 进行相应的奖罚。 5 规范性附录 附表 A 机械设备大修理标志 附表 B 机械 设备大修理方案 附表 C 机械设备大修理记录 附表 D 机械设备大修理验收记。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相关推荐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操作证,才能操作机械设备。 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无证驾驶。 对机械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根据作业项目,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条件,合理选择工作速度、工作方法。 司机对所架车辆的一般构造,性能要认真掌握。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认真 做好例保工作,正确使用燃、润料。 机械不得带病运行或超负荷作业,当机械发现有异常响声时应及时停车检查,不得强行运转或行驶。
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方法。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体,根据职教规律、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将原来的分散到各周的教学集中在5 周 时间内完成,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实践、边学习,使学生在“教、学、做” 一体化的现场教学环境下,快速理解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单片机及 PLC 的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及PLC 指令系统等基础知识
在指定 区域 并做好 “欲出售类” “待修理类” “修复后” 标识 ; 同时 在《废旧物质台账》上登记; 对 废旧 设备 设施 、备品备件 进行 如下 分类 处理 : A类废旧 设 设施 备、备品备件 的处理采用 出 售 法。 车间 保管员制定 《 废旧物质 预 出售 清单 》 , 车间 领导 进行物质评估签字同意后, 交由库管部相关的仓库保管员 回收 ;对于电机烧毁的 废铜线 及部分电器设备等
单位经理或主管副经理审批后,交由采购员进行采购。 验收 入库 a) 采购回的配件应交由机管部门进行 账务 验收,凡实物与发票、订单注明的 名称、规格、数量不符均应拒收。 b) 所购配件 应 交 机械 管理部门 和 库管员 进行实物 验收 入库。 领用 a) 维修人员所用配件 需经部门主管批准,经库管人员到配件库领取。 b) 项目部 工地 使用中,机件损坏需更换时, 工地 机务人员应与 机械
A、按公司制定的设备技术档案逐项记载; B、必须要有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 C、设备档案的内容要随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详细记载(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部位、损坏程度、原因、处理结果、责任者等)。 ( 3) 凡在用的 100 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机、高压屏、高压开关、变压器、整流装置 、电热设备等应独立建立专业档案。 ( 4)凡在用的主要设备、应建立备件、易损件图册。 (
构造和安拆作业程序,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基础、防护 装置、金属结构部件和工作机构;连接螺栓要按规定的预紧力矩紧固,轴销 按规格大小穿好尾销。 4.严格遵照制定的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拆装作业,在作业中发现实际情况与方 案中预定措施有冲突时,应报告主管人员重新审定修改方案后进行。 5.作业中要认真遵守电气、机械、高空作业安全规程,防止触电、坠落、挤伤 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护协同作业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