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品质管理规划内容摘要:

线不均匀。 二、经向疵点 加工经纱形成的疵点或在织造中产生的经向疵点。 1 直条痕:织物的向有一根或几根纱线异于临近的正常纱线,在布面有明显的直条壮外观。 2 粗经:织物上的某根经纱粗于其它经纱。 3 松经:布面上的某根经纱呈松弛 或起皱的外观。 4 紧经:某根经纱的捻度过大,使经纱的屈曲程度不正常。 5 吊经:织物上一根还几根经纱的张力过大,致使这些经纱不能正常被拉紧。 6 缺经:由于织造时断经而未及时处理,布面上通匹或一段内缺少一根经纱。 7 断疵:经纱的断头纱尾藏在布内。 8 经缩:由于经纱张力不匀,布面出现块状或条状起伏不平或起皱外观形态。 9 双经:两根经纱并列或重叠,织物的组织被破坏。 10 扣痕:在织物的幅宽方向呈现局部或全部经纱排列不匀的纹路。 11 扣物:织物的相邻两根经纱之间有空隙。 12 穿错:由于穿经错误而导致 织物组织发生错误。 13 错经:组织错误或其它错误使组织部份经纱与相邻的其它经纱明显不同。 14 针路:由于卷布刺毛辊不良使织物的织向有密集的针痕。 15 布辊皱:由于布辊不良形成的经向皱折。 三、纬向疵点 加工纬纱形成的或在织造中形成的纬向疵点。 1 纬档:织物纬纱方向出现的横档,明显不同于正常织物的外观。 2 稀密路:横档的一种,某一段密度过大,或某一段密度过小。 3 粗纬:织物上的某根纬纱明显粗于其它正常纬纱。 4 松纬:某根纬纱的张力高于相邻纬纱,呈松弛或起皱的外观。 5 紧纬:某根纬纱 的张力高于相邻纬纱,使其不正常被拉紧。 6 断纬:纬纱断裂或断纱。 7 纬缩:纬纱在布面扭转或起圈。 8 双纬:两根纬纱并列或重叠,改变了织物的外观。 9 缺纬:由于断纬未及时处理,致使纬向全幅缺少一根纬纱。 10 亮纱:某根纬纱的光泽明显亮于其它正常纬纱。 11 错纬:一根或部份纬纱明显不同于相邻纬纱,可能是组织错误或其它错误。 12 拆痕:在织造时拆去原来纬纱重织时留下的痕迹。 13 云织:织物上呈现短片段纬纱稀密不匀,似云雾状。 14 百脚:由于织物组织错乱而在布面上产生锯齿状或线条状的纹路。 四、边部疵点 在布边或距布边一定距离内的疵点。 1 松边:布边在长度方向比布身松弛,边部呈波浪形状。 2 紧边:布边在长度方向比布身紧缩,布边内凹。 3 破边:布边上相邻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经纱断裂。 4 烂边:布边上多根纬纱断裂,布边凹凸不平整。 5 荷叶边:布边缘呈现波浪状。 6 卷边:织物的边部卷起成绳状。 7 边撑疵:边部纱线被擦伤起毛或断裂,有小洞,织物变形。 8 毛圈边:织物的纬纱呈圈状,并在布边外。 五、整理疵点 面料上的疵点经过修整后留下的痕迹。 1 整修不良:修整时操作不当,织物的局 部超毛,起皱或其它不良外观。 2 织补痕:疵点经过织补后留下的明显痕迹。 3 洗迹:清洗织物的斑痕留下的痕迹。 六、染色疵点 在染色过程中产生的疵点。 1 渗色:染色时染料渗至周围部分。 2 折皱色条:染整时织物有折叠,结果在折叠处产生了颜色不匀和经向条纹。 3 染料迹:由于过浓染剂或助剂的作用,使匹染织物的局部颜色呈现与临近部位有差异的分散色块痕迹。 4 晕疵:染色织物上某些部位呈现较浅的颜色。 5 水渍:织物有水印痕迹。 6 斑点:纤维之间的吸色有差异,使染色织物局部有颜色斑点。 7 经向条花: 染色织物经向呈不规则的条状轻微色差。 8 夹花:由于纤维的吸色差异,织物上形成色泽差异。 9 前后色差:一匹织物的前后两端颜色有差异。 10 布边色差:布身和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