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终极打印版内容摘要:

的内容不闻不问将不利于生产的改进,容易形成作业现场自行其是、不负责任的状态。 以制造工艺单和各部门工时数为目标,同时并行控制的方法。 实际控制时,最初的设定不要太细,可将成本区域按“裁剪”、“衣片缝合”、“部件组装”和“整烫”等部门划分。 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细分,如“衣片缝合”中再分为“衣身工序”、“衣领工序”、“衣袖工序”等小区域。 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各部门的作业情况由于每一小批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关的负荷平衡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个别订货生产时,每一次批量的负荷状况若不仔细核定,不作平衡控 制直接进入车间时,会使一部分人待工,造成人员工时浪费,使现场作业效率下降。 另外,有时会在同一时期某些工序中出现停放现象,即来不及加工,这样会延长生产日期,导致成本上升。 负荷平衡时,可先在各目标成本部门(开始时不要分得太细)统计生产能力工时数,并与所需的工时数相比较,进行核对。 首先将订货量按交货期累积,以便与生产能力均衡,凸出部分取消,凹入部分设法补充。 由此制定的作业计划,可以防止产品投入生产时因与生产能力不吻合而产生效益降低的现象。 同时,通过对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控制,使生产维持满负荷状态。 二十七、 质量成本的定义及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ⅰ .质量成本涵义 质量成本(QualityCost)是产品由于质量原因造成损失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支出的一切费用。 ⅱ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高质量商品,它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从一开始就进行正确的工作,消除因不合格品或索赔发生的费用,有时甚至可以免检。 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有关的工作人员若均以高度的责任感,按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作业,则不仅能提高质量,而且也能使成本下降。 成更大的浪费。 通过对质量、成本、交货期和数量的综合管理,能排除各种浪费现象、不 合适的作业安排及作业不稳定现象,使得产品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服装生产管理 12 / 27 東華大學 二十八、 什么叫做成本核算。 试述其定义。 成本核算 ——— 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费用进行审核、记录、汇集和分配,确定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二十九、试述成本核算的重点和要点。 成本核算的重点是工时数的确定,其要点如下: (1)准备好标准时间用的基本表; (2)确定布料缝制加工难易程度的系数; (3)决定批量系数; (4)决定浮余率; (5)决定编制效率。 三十、 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之间的区别。 在成本管理的应用方面,有成 本控制和降低成本两种手段,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成本控制以竞争定价法为基准,首先将确定好的标准作为目标,各部门应努力贯彻使之实现; (2)降低成本是向已确定的成本标准挑战,以便制定出更低的新标准成本。 三十一、 工作状态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1)作业抽样法 亦称瞬间观测法。 利用概率抽样的原则,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由某一总体抽取的样本特征与总体特征相似”这一理论进行作业观测研究。 实测时,在随机选定的时刻,瞬间观察随机选定的操作者动作,并将目测的动作内容填在调查表上,然后统计某项动作发生的次数,从而由观 测对象判定整件服装生产状态。 用这种方法能同时观察若干名工人,并且在保证观测精度的条件下,能够准确计算出浮余率、机器运转效率、基本作业时间等数值,确定合理的作业时间或工作负荷。 (2)连续观察法(工作日写实) 对观测对象进行连续整日的观测,以直接的时间数值进行调查分析,由此求出一天工作中各种作业耗费的时间值。 服装生产管理 13 / 27 東華大學 这种方法无法同时观测多名被测对象,因此为了正确掌握整个生产的工作状态,必须反复进行多次观测且花费时间长,但是这种方法能得到详细观测结果。 (3)生产数量法 由现有生产实绩和定期动作所耗用的时间数值(纯加 工时间)这两者求出理论生产实际数值,再与观测期的生产数值进行比较,求出对应比值,由此了解生产状态。 这是传统、简洁的分析方法。 (4)仪表记录方法 目前,带有自动控制装置的裁剪、缝纫、整烫等服装机械上装有各种指示或记录仪表,能自动进行主要作业的记录或计算。 这对准确进行工作状态分析是很方便的。 三十二、 浮余率的 概念及 计算。 通常,由作业抽样观测表的各项目进行计算而得到的浮余率是指浮余时间(或不定期作业观测次数)相对工作时间(或整个观测次数)所占的比率,称为“内乘法 ”;但有时浮余率可用浮余时间(或不定期作业观测次数)相对纯加工时间(或定期作业观测次数)所占的比率表示,称“外乘法”。 计算公式如下: ① 内乘法 浮余率=浮余时间/工作时间 ② 外乘法 浮余率=浮余时间/纯加工时间 三十三、工序分析的目的与用途。 (1)明确加工工序的顺序(编制工序流程图); (2)明确加工方法(成品规格及质量特征); (3)按工序单元进行改进(提高劳动效率); (4)动作研究、改进的基础资料(选择进一步改进的重点); (5)生产流水线设计的基础资料(工序编排、布置机台、人员调配); (6 )工序管理的基础资料(工时数计划、交货日期安排等); (7)作业工人或外加工的作业标准指导书。 服装生产管理 14 / 27 東華大學 三十四、 试述工序改进的方法。 ① 加工:有没有无效操作;交换一下作业顺序是否更合适;能否将手工作业改 为机器作业;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 ② 搬运:有没有无效搬运;能否使搬运轻松简便些;能否缩短搬运距离;能否 使搬运机械化;能否使拿取裁片、衣片部件更为方便。 ③ 检验:是否明确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检验的地点、时间及检验方法是否正 确;采用中间检验还是最终检验;能否将全数检验改为抽样检验;能否省略某些检 验项目。 ④ 停滞:是否有不必要的停滞;停滞过程是否会发生变色、破损、丢失等现象; 保管地点、放置方法是否正确。 此外,利用省略、变更顺序、组合、简化工序等方法,能使工序编排合理,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五、试述 动作 研究的目的。 (1)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减轻劳动强度,消除不必要或多余的动作,确保作业安全; (4)根据动作研究提供的信息,研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使作业人员的操作更加简练和舒适; (5)确定作业标准; (6)作为作业人员培训的基础资料; (7) 便于科学地进行作业管理。 三十六、简述沙普列克法的定义及内容。 采用电影摄影机以某一作业或动作为对象拍摄成影片,用微时定格方法准确地对各要素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各动作要素的时间值,为改进作业提供依据。 这种方式被称为“沙普列克”(Therblig)记号法。 三十七、 简述MTM 法、PTS法的定义和内容。 服装生产管理 15 / 27 東華大學 Ⅰ .PTS法亦称预定时间标准法,对沙普列克或身体各部位动作注以时间数值,这样在作业开始之前就能定量计划基本作业的时间数值。 Ⅱ .MTM 法的时间值可用TMU(TimeMeasurementUnit)即时间测 量单元表达。 这一时间值是以作业人员平均“完成加工任务”的操作速度为基准得到的,它相当于定期作业时间(纯加工时间),不包括浮余时间。 ①1TMU=1/100000h ② 如果将它换算成其它时间单位,则为: 1TMU=0 00001h=0 0006min=0 .036s .即1h=100000TMU 1min=1667TMU 1s=27 .8TMU 三十八、 简述决定最佳作业方法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1)经济性 ——— 利用工时研究来测定费用及效果; (2)安全性; (3)管理 ——— 质量与数量; (4)心理因素。 三十 九 、什么叫做时间研究。 简述其定义。 时间研究是将作业分解为细致的作业要素,使用适当的时间测定方法记录作业耗用的时间,并根据归纳的数据资料制定标准工时定额或规划作业改进的方法。 四十、 简述时间研究的目的。 (1)掌握企业可能生产的数值,同时规划适当的生产目标值、适当的分工范围以及生产计划; (2)调查各作业员的技能水平; (3)对动作研究的作业要素赋以时间数值,以此作为改进或标准化的根据; (4)确定作业评估的尺度; (5)作为估计产品变换、企业改造或增建车间等项目的依据; (6)成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基础 及订货计划的判断基准; (7)作为制定加工单价或工资的基础。 服装生产管理 16 / 27 東華大學 四十一、 简要阐明工时定额的制定及水平系数的确定方法。 ⅰ .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服装企业加工服装时,既有稳定的批量,也有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 对于品种变换,作业所需熟练的程度可称为批量熟练率,或者因为批量大小而引起的生产效率变化可称为批量(lot)系数等。 不同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测定时间(秒表时间)(1+水平系数)=标准纯加工时间 标准纯加工时间(1+浮余率)=标准工时定额(标准批量或大批量) 标准工时定额批量系数=修正的标准工时定额( 多品种小批量) ⅱ .在制定标准工时定额时,应将个人因素的差异整合成统一水平的数值,以便对实测工时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