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内容摘要:

历史传说等大都由他们代代相传。 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 羌族历史 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 3000 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北川县在历史上是羌族和藏族的聚居地域,至今仍为汉族和羌、藏两族杂居。 由于这种民族杂 居的情况,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相互影响,特别是受到汉文化强大影响,生活习俗均与汉族无异;但在县境西北部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仅一山之隔的青片羌族藏族乡聚居的羌族,却还保留着相对浓郁的羌族风情。 男子穿长袍和羊皮褂,大脚裤,打腰带,打毛麻织绑腿,脚登 “ 云纹鞋 ”; 妇女头裹青布帕或白布帕,身着窄袖短长衣,衣领、衣襟、袖口等处均 绣织花寨房和石寨房。 木寨房屋顶 “ 人 ” 字形,上盖青瓦,房屋四周为木板墙,共分三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粮仓;石寨房为石条垒砌,外观呈方形,平顶上盖石板,在靠后墙中处砌一石塔,上供三至五个白石头并插旗幡,房屋一般为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粮仓。 羌族无文字,语言为羌语;信仰藏传佛教,亦信奉白石神。 在羌寨里,白石作为神的代表,无处不在。 羌族对白石的无比崇敬,反映了他们的白石崇拜观念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 人生、年景丰收、山寨兴旺的憧憬与企盼。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 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 “ 沙朗舞 ”、“ 皮鼓舞 ” 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除羌历新年外,羌族还有:祭山会、传歌节(妇女节)、祭天会、川主会等重大节日。 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 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 随即开坛先饮,然后依长幼次序饮酒,虽寨首、团总、乡保长亦不在长者先。 老人进屋,屋内的人要起立相迎让座。 宴席由老人坐上位,待其坐 定后,他人才能入座。 路遇老人,必侧身让路,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 群众性的歌舞时,也往往由老人领唱领 3 舞。 新中国建立后这一礼俗得到继承并发扬。 羌族人民历来尚礼好客。 有所谓进门三礼: “ 烟、酒、茶 ” 一说,一些地区在贵客临门时要鸣枪 欢迎 ,并邀亲邻陪席,共饮咂酒,演唱歌舞以助兴。 客人在主家也不随意进侧房或上楼。 羌族传统科技和工艺美术有其独到之处。 羌碉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几千年来独树一帜;溜索、索桥的发明也贡献不小;冶炼和锻打技术已较发达。 其他制硝、制硫、制黄烟等技术也名盛一时。 羌族数学、历算、天文等知识自成一体,羌医羌药几千年为羌人的健康和世代传承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技深入羌族 地区。 羌族现在有了自己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成倍增长,羌族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现状 北川震后羌族文化现状 地震后的北川县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许多街道根本无法通行。 在北川羌族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民俗民风保护得较完整,历史久远的村寨、古建筑、遗迹也受到严重破坏。 许多建筑古迹已经无法恢复,给羌族文化和当地旅游资源带来严重损失。 北川县约 7 万的羌人,在地震中死伤过半。 北川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遇难,两位对羌族音乐、舞蹈有深入研究的退休 人员也同时遇难;北川羌族研究所从事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红军文化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都不幸遇难。 特别是口弦演奏者幸存不到 10 人,羌笛演奏者仅存 2 人。 县档案馆 85000 档案损失过半,其中国家重点档案有 8801 件,包括晚清时期文物档案 100 多件、民国时期文物档案 8000 多件。 这本是北川经济、民生和羌族文化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 有上万件实物文物全部被埋在废墟下,永平堡、伏羌堡、曲山关、禹王庙、东岳宫、“ 禹穴 ” 石刻等 100 多处省、市、县级地面文物、名胜古迹完全损毁。 震后北川旅游资源现状 “ ” 汶川大地 震使羌族聚居地博物馆倒塌 , 大量文物被毁,碉楼、吊脚楼倾覆, “释比 ”身亡或失踪,古村落遍布瓦砾,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更是满目疮痍,传统民居建筑普遍倒塌。 “ ” 地震灾害后,北川加紧了对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重建工作。 目前,西羌九黄山景区;小寨子沟自然风景区;药王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寻龙山景区;禹穴沟景区;玉皇山休闲度假旅 4 游景区,均已完成恢复重建研究报告,完成抢险排危任务,各项重建正紧张有序的推进。 各景点已经开始接待游客。 另外,北川利用老县城地震废墟建设国家地震博物馆,目前,已完成项目定位。 世 界首座以整体保存地震灾难遗址原貌,结合多元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手段,集见证、展示、纪念、警示、科普、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文化、科学理论、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体系。 北川旅游资源也更加丰富,更多样化。 由于政府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接待能力也得到了恢复,并逐步提高。 3 北川震后羌族地区旅游业 SWOT 分析 S:优势 ( 1)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文化最丰富、最有内涵、最具有羌族文化气息的地区。 羌族自治县的唯一性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2)北川是统 一的国家政权 —— 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的故里,大禹治水的神话与历史,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 大禹故里的称号对于提升北川的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 ( 3)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遗址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垄断性、无法复制性的资源。 可以打造为北川独有的核心旅游产品。 ( 4) 旅游资源丰富。 北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包括有 :大禹故里、茶马古道、明朝永平堡、千佛山革命根据地等;自然景观包括有 :禹穴沟、小寨子沟、千佛山、猿王洞、寻龙山等。 还有很多 地方由于交通、经济的限制尚未开发。 “ 大地震”使北川在全国的 知名度大幅提高, 也使北川又多了一个特殊的旅游资源 —— 地震遗址。 ( 5)位于九环线上,是九寨沟 —黄龙旅游线路的一条必经之路。 W:劣势 ( 1)羌民族文化被汉化的现状非常明显,不利于羌民族文化的发展;分布格局成碎片的状态,不利于羌民族文化的修复。 ( 2)对大禹文化宣传推介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大禹精神的内涵。 5 ( 3)由于北川本身的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导致其境内交通非常不便,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