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作为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方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满足本地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鉴定需求,搭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辐射能力。 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起到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的服务能力,使基地数控加工专业的年培训能力达到 800人以上, 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少于 400人 ,成为在本省可示范、达到一流培训水平、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基地通过两年建设,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系统规范地总结本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报告。 预算 安排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中央财政补助 205万元 学校配套 90万元 合 计 295万元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中央财政补助 9万元 学校配套 6万元 合 计 15万元 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中央财政补助 6万元 学校配套 4万元 合 计 10万元 10 表 312 机床切削加工(含数车) 专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说明 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 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 建设内容一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培训模式 ⑴制定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工作方案 1份。 ⑵会同企业共同拟定专业教学计划 1份。 ⑶实 施 “订单培养”、“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实施过程记录。 订单式培训协议 5份。 ⑷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 有邀请专家开展研讨的材料,有专业建设研讨会议记录,成员名册。 ⑴完善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建设方案。 有讨论记录,有研讨结果。 ⑵人才培训模式运行管理规范及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完成 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成效及特色报告 1份。 ⑷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 有专业建设研讨会议记录及运行状况记录。 课程设置 ⑴本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1份。 ⑵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论证报告 1份。 ⑶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记录。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设置初步方案。 ⑷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完成两门核心课程《数控车编程与操作》、《 CAD/CAM软件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 ⑴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⑵完成两门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⑶建设两门网络课程《数控车编程与操作》、《 CAD/CAM软件应用》及在线考试平台,其中建成 1门精品课程。 教材开发 完成 《数字化工厂管理》,《数控机床远程控制》一体化教学 校本教材 的 编写草案。 ⑴完善并审定《数 字化工厂管理》,《数控机床远程控制》校本教材 2本。 ⑵建立职业技能训练习题 11 库。 师资建设 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培养专业带头人 1人。 ⑵制定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方案,选派 6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⑶校企合作,建设一支专门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校在企业开展的培训任务,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 实现校企互聘、互兼。 ⑴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及专业标准。 ⑵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直接参与机械加工和设备维修实践活动。 形成 实践报告 5份。 ⑶培养专业带头人 1名,骨干教师 4人,一体化教师 5人。 培训装备 ⑴制定数控加工 实训室新添 设备和辅助设施的购置计划。 新增数控铣床 8台,数控车床 8台,配套数字化工厂管理软件 ⑵制定 实训室 机床安装改造、软件安装方案。 ⑴完成实训室机床 设备、软件 的升级改造,有记录。 ⑵新建数字化管理工厂工学一体化实训室 1个。 能力评价 ⑴ 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5%以上。 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资料。 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 《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⑷建设理论考试与技能鉴定试题库。 ⑴举办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各级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达 97%以上。 建设数控加工专业理论考试在线考试平台。 充实理论考试与技能鉴定试题库。 ⑶按照评价体系考核、验收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 有考核方案、有实施过程、有总结资料。 建设内容二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 能 力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⑴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 ⑵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规章制度。 ⑴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座谈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形成评价报告。 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 12 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制定企业参与教学制度。 ⑷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签订实训基地协议相关材料。 ⑸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工学结合管理考核方案。 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协议 3份。 有成果资料。 ⑷。 人才培训过程资料及总结报告 1份。 校企 合作共建师资队伍 ⑴聘请相关企业专家 5名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培训、教师培训、培训方案制定、考核方案制定。 ⑵派遣 6 名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6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⑶实施校企岗位互换、兼职锻炼培训模式。 ⑵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学员、教师培训方案、考核方案。 共同开展培训工作的佐证材料。 ⑵暑期部分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完成企业实践调研报告,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 ⑶教师脱产赴企业挂职的活动记录。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设备及基地 ⑴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设备购买、实训室建设、改造方案制定等。 ⑵新开 1 个校外实训基地。 ⑴实施实训室共建方案,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 ⑵新开 2个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 ⑴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开办合力班、江淮班等定向委培班 5个。 ⑵引入企业文化,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 ⑶结合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岗中技能提升培训。 共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⑴与相关企业共同实施长期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 ⑵利用校企资源,为当地的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不少于每年 800人次,其中高级技工以上培训量不少于 400 人次。 ⑶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确保就业质量。 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制度。 建设内容三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2020. 102020. 10 验收要点 总结技能人才培养 规律 制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制定方案 1 份 .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确保项目实施。 执行方案,取得成效。 有修改完善方案的记录材料。 提交本组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阐述项目执行成效。 月度报告、季度汇报项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 有记录。 年度工作总结。 每年 1份。 审计、评估和验收项目工作 跟踪了解项目工作进展。 有记录 . 根据考核结 果,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13 提炼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成果和经验 进行阶段性总结 ,总结报告 1份 . 论证总结报告,召开成果发布会 1次。 14 表 32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说明 同上 项目组 构 成 项目负责人: 技师学院 高级讲师 项目组成员: 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锻压机床厂 高级工程师 技师学院 副研究员 江淮客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技师学院 技师 建设 目标 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培训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 依托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长期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根据专业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过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计划经过两年的校企紧密合作,共同修订出一套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 养方案。 课程设置: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完成 《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 和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两门 核心课程。 建设 1门精品课程。 教材开发: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方案及校企合作要求,开发适用性教材 《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 实训指导配套教辅 2本。 师资建设: 以能胜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建设成一支适应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3 人,一体化教师 8 人。 从企业、行业协会遴选 4名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 5名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或企业实践锻炼;使“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 85%以上;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占到实训教师总数的 50%以上。 培训装备:以工学结合,服务社会为宗旨。 计划用二年时间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分期投入 130万元增添装备,包括新购置 液压传动与气动、光机电一体化等设备。 能力评价: 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 定站,把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方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满足本地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鉴定需求,搭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辐射能力。 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起到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的 服务能力,使基地 15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年培训能力达到 1200 人以上, 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少于 500人 , 成为在本省可示范、达到一流培训水平、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基地通过两年建设,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系统规范地总结本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报告。 预算 安排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中央补助资金: 80 万元 学校配套资金: 25万元 合 计: 105万元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中央补助资金: 9万元 学校配套资金: 6万元 合 计: 15万元 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中央补助资金: 5万元 学校配套资金: 5万元 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